今天为您带来了2011年最出色的原创动画短片,希望它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在技术、编剧、理念和手法等方面的进步,能让每位热爱国产动画的人都感到振奋!
第十名:《阿布要长大》
导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李文愉
《阿布要长大》创作形式丰富多彩,主人公一会在相框中穿梭,一会又化身为魂斗罗游戏中的英雄,把动画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有旁白,因此比其他影片多了个考量指标——配音。影片在这一方面做得可圈可点。影片像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进行一个巡礼。学校生活、春游、看变形金刚、喝汽水、玩红白机、扔纸飞机……看着故事中一个个小片段,自己儿时的想法,自己儿时的玩伴都不禁再次浮现在眼前。这部作品仿佛是有一种魔力一般,相信这种魔力也会感染同样是观众的你的。有些遗憾的就是影片在剧情上只是把儿时的事罗列了一下,没有重点和主次。或许这是导演故意在用我们在孩子时都写过的流水账的方式来讲述剧情吧。这部影片获得了2011年北京电影学院第十一届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第九名:《鞋》
导演:魔法动画工作室毛启超
影片在三维建模方面,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在去年的中国原创动画中比较有代表性。它获得了2011年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佳动画短片奖。13分钟的影片,没有一句对白,但细腻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无论是表面平静却时刻保藏着战争隐患的小镇的张力感,还是时刻有爱护自己的养父陪在身边却依然感到非常孤独的小男孩,仔细体味的话,影片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在雪中,当残疾鞋匠把几十年前的一只鞋重新交还给战争归来却已身残的士兵的时候,一种人与人之间最朴素而美好的信任让观众感动至深。鞋这部影片共有50多个人物,在短片中可谓是非常复杂的了。当然,我认为本片在人物构成上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繁琐,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交待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上,这样整个影片的线索就更加清晰了。
第八名:《老人与猪》
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孙怡然
彩色铅笔的绘画风格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这给影片回忆的主题奠定了基调。影片在透视方面显得比较自由,桌子、椅子、房子、盒子,每个陈设都充满透视比例异样所带来的趣味性。小猪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乐,原来他一直缺少一个伴侣,也在等待一个伴侣。当年,还年轻的老人就是给了自己的爱人一个木猪,和来到他里的这只小猪一模一样。老人在一棵树下等了爱人一辈子。影片前半部分把小猪当成一个老人的玩伴和一个萌物来描写,后半部分它却充当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构思巧妙,让人回味无穷,也非常感动。音乐与影片浑然一体。有人说这部作品在风格上与日本获得奥斯卡奖的《回忆积木小屋》有类似之处。诚然,主题和绘画风格上它们均有相似之处,但在构成情节的创意方面两者则有明显不同。前者是通过盖房子和潜水,后者是通过一只猪的信物来传递爱情。《老人与小猪》还是有着较强原创性的。
第七名:《鸡先生》
导演: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与动画艺术学院许成
第六名:《蜚闻记》
导演:陈廖宇
第五名:《升天记》
导演: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与动漫设计学院李俊良
精巧的故事,娴熟的技术运用,《升天记》让我们领略了广州美术学院的高水准。影片刻画了两个自私的人为了争夺最后一把进入天堂的钥匙,虚情假意去做好事,然后互相拆台,最终谁也没有得偿所愿的故事。影片的主题虽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它用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诙谐方式把这个道理告诉了观众。观众丝毫没有感到被教育,而是轻松愉悦地看完了全片,潜移默化地被影响着。这就是思想性与教育性在传播效果上的不同。当然,如果影片能在两个人为了争做好事,而互相拆台的那段情节中融入更多的素材,再让这部分更加丰满一点,效果会更好的。不管怎样,天庭上老奶奶通过一面鼓和一段游戏视频来审视一个人应不应该进入天堂这个核心创意,让观众在看了第一眼后就过目不忘并且产生较强的信度,这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了。
第四名:《阳台》
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徐宁
第三名:《海报狂想曲》
导演: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与动画艺术学院袁志超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痛快淋漓的作品。它的痛快感来自于让一对主人公徜徉于经典电影海报之中的创意,这些海报还是动态的,充满了动画特有的变化和想象。它的痛快感还来自于音乐与动画节奏的完美统一,而我们知道节奏是动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影片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如何让两位主人公与几十幅经典影片的海报相结合,海报与海报之间的切换是怎样充满创意地完成的。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可以在辨识每一张海报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互动感,就像看获得奥斯卡奖的动画短片《商标的故事》一样。当你耳熟能详的一些事物,以一种被解构和重塑的全新状态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总是会变得饶有兴致的。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都很懂得欣赏恶搞文化一样。当然,恶搞油的时候是把经典打碎了给你看,而《海报狂想曲》则是带着对经典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制作的。
第二名:《红线》
导演: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与动漫设计学院林荣华
广美的学生作品总是让我们大呼精彩,无论是剧情的创意,还是风格,抑或是三维技术的运用。《红线》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现在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部在国际影展获奖的外国动画作品,我也会相信的。我们终于看到了会写故事的中国动画人。从开头的倒叙讲述,到循序渐进的铺垫,再到月下老人意外地登场,再到男主人公颇为滑稽的英雄救美,最后到月下老人把代表男女主人公的小球拴在一根红线上——这个故事不仅讲得清晰明白,而且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环保、战争之类的大主题,反倒看到了一个短小精悍、又有说服力的爱情小品。我为影片中不时闪现的幽默与睿智而捧腹,为月下老人富于感染力的精彩人设而激动,为影片中被淋漓尽致使用的各种镜头语言而惊诧。这是一部学生作品佳作中的佳作!
第一名:《追逐》
导演:吴超
这是一部纯粹的、地道的、少见的、出色的、中国的实验动画片。在法国学习艺术的吴超,把她对艺术的阶段性感觉和对生活的阶段性思考,毫无保留地融入到这部作品之中。影片有着诡秘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是其他影片中很少见到的。当所有人从一种自由的状态,变得归化和模式化以后,产生了一种令人作呕的厌恶感。原来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这样的追逐的基础上的。千篇一律,失去自我。我们究竟在追逐什么,我们又为了什么而追逐?影片试图在这些人生观问题上做出解答。影片充分发挥了动画的镜头感,就是它虽然框住了一些东西,但你知道它们的周围还有东西,而且都是想象出来的东西。你会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那些还没有出现在镜头里的东西。而影片就用一种如此循序渐进的镜头,在吊着你的胃口,牵着你的眼神前行。让镜头语言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力量,《追逐》是今年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原创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