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结婚都是人生大事,是人生四大喜之一。现在的姑娘有钱的会陪嫁汽车,房子,存款,一般人为了结婚也是尽力而为。而说起古代女子的嫁妆,往往用十里红妆来形容种类丰富,排场盛大,女子嫁妆的数量往往是用抬来表示,多的一百多抬,少的也有一两抬。一般新婚夫妇的家具都是由娘家提供,婚前按照房间的格局做出安排。
而送嫁妆时,前几台多是摆上代表房产和田地的模型,之后分别是首饰,布匹,一年四季的衣服,皮毛,摆件等等。数量多少取决于新娘家拥有的财富。结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大事,现代人只要男女双方看上眼,领一张结婚证,在风风光光的置办一场婚礼,这婚也就结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古代人在结婚这件事上却不是如此简单,需要很多礼节,光从以上就能看出来了,除此之外,古代女子出嫁时,还有些让人吃惊和脸红的闺房必备的3件“尴尬物品”,第2件都不好意思明说。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吧。
一、一双新的布鞋
它有两个用处,这是一双真的鞋,首先它肯定是可以用来穿的,然而作为陪嫁品,它也有一个“使命”,在这布鞋中通常会有一本小图册,册子上画的都是洞房须知的事项,因为古代女子视贞洁如命,很多女子直到结婚也不一定懂得男女之事,故娘家人会为她准备这么一本小册子放在新鞋内。
二、一条婚裤
古代的女人在出嫁的时候,父母会给自己的女儿准备一个这样子的婚裤,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在人们只穿裙子或“裳”,在冷天腿部受冻,于是就在腿上套个套筒,这就是早期的裤子。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婚裤则是慢慢的沿用到了民间,而且就用在女人出嫁新婚上面,之所以女人新婚要穿婚裤是因为古代的人结婚都比较早,一般到15-16岁父母就会安排结婚,古代15-16岁的人其实没有我们现在的人懂的那么多。
在安排婚事的时候,古代新婚的男女都是没见过面的,只有到了拜堂成亲之后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由于结婚之后到洞房花烛夜时男女双方连面都没有见过的,两个不认识的人结为了夫妻,在做一些人伦大事,肯定会有些尴尬,这个时候新娘穿上婚裤就可以减少一些尴尬!
三、小瓷鞋
这瓷鞋自然不是用来穿的,它的用途有两个,一是作为工艺品欣赏,不过作为陪嫁品自然也就没那么简单了,这里就要提到它的另外一个作用了,娘家人会在里面放一条白手帕或者丝巾,它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检验新娘是否为处子。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封建社会对于女孩的贞洁是比较看重的。这种情况在宋明时尤为严重,女子不得越过礼教半步,否则就是有失贞洁,不仅女子自己要背上一世的骂名,忍受背后的闲言碎语,她的家族也会抬不起头来。
古代女人婚嫁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说古代女子嫁人了就是人家人,不像现在这样能随便离婚的。而古代对于出嫁女,娘家会有很多讲究,一般在女子出嫁前都会备一份嫁妆。有钱人家嫁妆当然十分丰厚,因为嫁妆多,女子到婆家也会收到重视些,嫁妆少了自然就会被看轻些,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人情风俗。古人重礼,所以很多大事都有一套繁复的程序,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来增强仪式感,这样一来,大事才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才让普通的生活多了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