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这点小钱,奢侈品看不上

战争、疫情与熊市交替的2022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没能躲过寒意。这一年,世界上少了28位亿万富翁,全球最富裕的500人一共失去了1.4万亿美元财富。马斯克匆匆体验了一把世界首富光环,就因特斯拉股价暴跌而身价腰斩至千亿。

富豪们被寒风吹得东倒西歪,LVMH集团的掌舵人BernardArnault却是个例外。此人不仅是全球十大富豪里唯一没有财富缩水的人[1],而且身价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力压马斯克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这一切源于LVMH在过去一年的超强业绩: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3%,净利润同比增长17%,双双创下集团历史新高;公司平均每天净赚2.8亿人民币,股价也在今年1月创下历史新高。隔壁大跌三成、惨遭血洗的科技股们只能望洋兴叹。

逆势增长的秘诀说来简单,却也残暴得近乎赤裸——只做有钱人的生意,其他人先靠边站。

在去年4月一份广为流传的会议纪要里,LVMH为核心的高净值人群定下一个堪称苛刻的门槛:个人年收入300万以上,或家庭年收入1000万以上。至于年入百万的大厂P8、陆家嘴的金融精英、写字楼里的都市白领们,都是要被剔除的“无收入人群”。

但在往常,精明的奢侈品集团做的是两类人群的生意:一类是攒钱买LV的城市中产,一类是买包如买菜的顶级富豪。

既有大众市场的规模,又有穷奢极欲的调性,LVMH凭借不断地收并购,成为了囊括多个品牌、覆盖多个人群的奢侈品帝国。

现在,天平悄然开始倾斜。牺牲前者、讨好后者正在成为奢侈品集团的共识:LVMH一边除名“无收入人群”,一边高调扬言要打击代购[2],Gucci、Dior们争相推出VIP专属“小黑屋”乃至专门店,爱马仕的配货制也愈发苛刻。

还在北京SKP、上海恒隆排着长队,随时准备为信仰花钱的广大中产,怎么忽然就一文不值了?

疫情三年,奢侈品靠涨价活成一款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LV一年内提价三次,单次涨幅最高达到15%;Dior稍逊一筹,平均涨幅也有10%以上[3];提价最勤还是Chanel,近三年涨幅超过60%[4],收益率吊打一众股票基金。

图源小红书

但涨价这件事与通胀的关系不大,奢侈品本就不按成本定价。豪掷千金的贵妇随手添置一只Birkin,初入职场的白领攒工资买下人生第一个LV,支付的是各自对理想人生的心理价位。

筛选真富豪,劝退普通人,才是奢侈品频繁调价的主要目的。

千禧年后的中国如一台轰鸣的造富机器,既诞生了全球增速最快的高净值人群,新财富500富人最新总财富16.5万亿,二十年里翻了33倍;也量产出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层,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有3亿中产[5]。

一个中国人撑起奢侈品市场、全球sales讲中文的时代由此开启。对广大中产而言,奢侈品是稍一踮脚就能够着的高级玩具,也是自证阶层跃迁的麻醉剂。

疫情前两年,先于海外恢复的中国市场大涨45%,轻易拿下奢侈品集团的感谢。但在去年,中国人忽然就对买奢侈品失去了热情——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首次下滑10%[6],结束长达五年的增长牛市;同年,全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同比多增加近一倍。

不是中产不想消费,而是形势逼人捂紧钱包。毕竟大厂骄子遭遇着降薪与毕业二选一,VC们从投项目快进到投简历,失业的保时捷和奔驰车主正忙着在网约车平台抢订单。普通人对涨价的奢侈品面露难色时,金字塔尖的VIC客户却战斗力不减——年消费100万以上的客户,才是奢侈品集团最大的倚仗。

2019年,我国个人净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人群只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三,却贡献了73%的奢侈品消费额。三年疫情过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2%[7]。

越是聚焦富裕阶层的奢侈品牌,越能体会VIC(VeryImportantClient)带来的安全感。去年的疫情反复让人始料未及,LVMH集团前脚还在感谢中国,后脚就吓得慌忙表态,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爱马仕却稍显凡尔赛地表示:丝毫不受影响,业绩始终强劲[8]。

道理其实很简单,富人的家底够厚,抗风险能力也远超加杠杆才能买房的中产。

富裕阶层原本就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招商银行的年报就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80%以上的资产牢牢掌握在约2%的人手里;剩下98%客户人均资产仅为1.25万元。

经济下行的压力不会均匀分布在各个阶层。同样是消费降级,刘銮雄能拍卖77个爱马仕回款两千万,家里还剩1000多个存货;普通人却要面对失业、断供、逃离北上广的中年危机三件套。于是当疫情让中产的脆弱无所遁形,奢侈品集团迅速转向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小的高净值人群,一边毫不留情地提高消费门槛,一边在讨好VIC客户这件事上疯狂内卷。

上海静默期间,奢侈品牌给VIC客户送菜

赚有钱人的钱、才能更加有钱。早在几十年前的日本市场,奢侈品集团就已经从中产阶层的集体崩塌中得到了教训。

在中国以前,全球奢侈品市场一度是由日本撑起的——1985年,全世界55%的奢侈品都被卖给了日本人[9]。

战后的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年,就从一贫如洗的战败国奋斗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七十年代石油危机过后,日本转型先进制造业,汽车、家电等产业迅速崛起,在1979年的畅销书《日本第一》中,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写道:“就在美国饱受工业衰退、可卡因及艾滋病肆虐折磨之际,日本却事事如意。”

那是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速超过8%的黄金时代[15],财大气粗的日本人几乎要买下全世界。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资产尽数收归日企,据说有日本富豪原计划花4亿买楼,为了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主动加价到6.1亿。忧心忡忡的美国人称之为“经济版偷袭珍珠港(economicPearlHarbour)”。

奢侈品市场也是如此。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在欧洲旅游时将奢侈品门店扫荡一空,在东京、大阪、横滨的高级地区,街头尽是LV、Celine、Gucci的手提包;当其他品牌还忙着训练店员说日语时,Gucci和LV先一步在日本市场开设直营店。

战后脱贫的新中产成了日本奢侈品市场的基本盘。早在1967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就有近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跻身中产阶级。

兴奋的日本人还为此发明了一个新词:一亿总中流。

国民经济腾飞、企业终身雇佣的背景下,工薪一族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迷梦。LV皮包、爱马仕围巾等奢侈品被视为跻身中产阶层的“成人礼”[10]——巅峰时期,日本人均持有14个LV包[11],92%的女性都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LV[12]。

工资不够,贷款来凑。80年代的日本,消费贷增速比GDP增速还高,人均6张信用卡,银行职员每年要背1亿日元的放贷KPI[13]。

对奢侈品上瘾,在出租屋里收藏Chanel的年轻人KyoichiTsuzuki:HappyVictims

直到1993年,一头撞进就业冰河期的日本人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经济衰退的恐怖,书店的畅销书从《日本第一》变成了《完全自杀手册》。此后十二年,大学生就业率从85%一路滑坡到55%。

大梦方醒,学者们以十年为单位,接力为日本著书《失去的XX年》;普通国民则在收入骤降、身负巨债中选择躺平。他们一边以简约为美,转向物美价廉的优衣库和无印良品;一边信奉断舍离,变卖周转积攒的奢侈品,硬是将日本买卖成中古文化高地。但在东京最繁华的街区,富人主导的世界依旧纸醉金迷。银座售价250万美元的公寓顷刻售罄[16],Armani、Bulgari、Gucci的巨型旗舰店在六本木拔地而起。训练有素的店员加倍努力地微笑,以迎接更坚挺的消费力——来自中国的游客,以及本地的超级富豪[17]。

想做富人生意的不只有奢侈品牌。丰田汽车的“皇冠”系列曾是一亿总中流时代的象征,可到了2005年,丰田转而押宝高级轿车“雷克萨斯”[18]。

失落的中产们连同那个狂热年份被迅速遗忘,偶尔出现在媒体的只言片语里:“他们沿着Gucci、Chanel、Bulgari和Hermès装饰精美的橱窗漫步,然后前往新开业的H&M分店购物[17]。”

新世纪初,社会学家三浦展用“下流社会”来概括日本的阶层状况:大量中产阶层在“父母是中流,孩子是下流”的代际交替中缓缓向下流动,人们生活温饱但不宽裕,用低欲望和廉价消费来自我麻痹。

与“下流社会”一同流行的还有“格差社会”、“M型社会”等等词汇,这些概念的背后是同一句潜台词:富人愈富,穷人愈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同样的魔咒如今正在全球范围内生效,只不过换了个更新鲜的说法——K型复苏。

2022年,全球最大的100家奢侈品公司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19]。爱马仕的市值首次突破200亿欧元大关,LVMH集团的股价是三年前的两倍,BernardArnault做着最简单的买卖当上首富,把干互联网的、造车的都捶倒在地。

全球经济低迷,高端消费却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当法国人民为抗议延迟退休而罢工游行、冲进LVMH集团总部时,巴黎CAC-40指数刚刚创下历史新高,LVMH、欧莱雅、开云、爱马仕四家公司总市值接近1.04万亿美元,占该指数的三分之一[20]。

示威人群高举BernardArnault的画像

豪车市场也是如此,法拉利去年净赚近9.39亿欧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人买保时捷买出欧洲十年来最大IPO,车主平均薪酬是比亚迪的八倍。

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暴增,当地的豪宅与汽车深受中国富豪追捧,租金涨幅暴打纽约,汽车牌照费创下9万美元新高[21]。中产精英奔着涨薪而来,酒桌上的两轮茅台还没下肚,就被飞涨的物价卷到匆忙逃离,徒留一句临别感悟:“舒服是留给超级有钱人的[22]。”

高端消费大涨的背后,是经济波动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疫情的前两年,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增长是此前二十多年的总和;每隔30个小时,就会诞生一个新的亿万富翁,但与此同时,也有近1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23]。

电影《饥饿站台》的台词成了真实生活的写照:世界上有三种人,上层人,底层人,以及正在下坠的人。

当社会财富愈发向金字塔顶层集中,服务于富裕阶层的奢侈品集团就越是活得轻松。“低调”如李嘉诚,几十年如一日地戴着西铁城电子表,背地里他却是百达翡丽全球第二大收藏家。它们甚至无需顾忌大众消费者的感受——为了抵抗下坠的恐惧,中产们只会愈发沉浸在奢侈品牌编织的幻境里,越涨价就越爱买。

最爱买奢侈品的韩国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2022年,韩国人均奢侈品消费325美元,居世界榜首,中国仅为其六分之一。失控的房地产市场助推了当地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地价翻番使房主财富大增,对买房深感无望的年轻人信奉YOLO(youonlyliveonce)主义,决定快意人生。最终,他们在清潭洞的奢侈品门店狭路相逢[24]。

向富人兜售日常,向穷人兜售渴望。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参考资料

[1]2022年熊市下的亿万富豪:马斯克财富腰斩、前10名9位身家缩水,仅有他逆势增长,每日经济新闻

[2]BernardArnaultslamsdutyfreedaigoutradeandexpressesoptimisminChinesetravellingshopperrebound,TheMoodieDavittReport

[3]奢侈品行业系列报告之一:奢侈品品牌缘何屡屡提价东北证券

[4]赚有钱人们的钱让有钱的人们更有钱,Concall线上

[5]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胡润百富

[6]202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贝恩咨询

[7]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要客研究院

[8]爱马仕要增加手袋产量了,每年提升7%,时尚商业网

[9]奢侈品牌过于依赖中国人会怎样?看看当年的日本,华尔街日报

[10]Japanesefalloutoflovewithluxury,FinancialTimes

[11]隐秘而奢华,中古奢侈品店井喷背后,每日经济新闻

[12]日本奢侈品市场回温能持久吗?时尚商业网

[13]消失的日本大亨,摩登中产

[14]原宿牛仔,W.大卫·马克斯,2019

[15]昭和风,平成雨,沙青青,2021

[16]InJapan,aGrowingGapBetweenHavesandHave-Nots,TheWashingtonPost

[17]EconomicwoescrampstyleofJapaneseluxuryshoppers,Reuters

[18]下流社会,三浦展,2006

[19]GlobalPowersofLuxuryGoods2022,Deloitte

[20]LVMH’sParisHeadquartersStormedbyProtesters,WSJ

[21]RichChineseSplashingOutonLuxuryHaveYettoInvestBiginSingapore,Bloomberg

[22]“下南洋退潮”:租不起房,吃不起饭,精英逃离新加坡,中国企业家杂志

[23]ProfitingfromPain,OxfamInternational

[24]TheWorld’sBiggestLuxurySpendersAreLabel-LovingKoreans,Bloomberg

THE END
1.迈巴赫都得让路,汽车界也有自己的鄙视链,最顶端就是开红旗女子出国做手术腿部严重感染喷脓 女子假扮机器人回村被介绍对象 小牛掉水沟 母牛哀鸣向旁人求助 第一批学中国菜的外国人交作业了 日本特大地震警告:概率升至80% 新能源车进不了海南?造谣者被罚 《漂白》王千源好恐怖的表白 格力称董明珠被停职审查系造谣 中美要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事 https://m.163.com/v/video/VVLB01UBI.html
2.汽车品牌鄙视链,挺有意思的。车家号发现车生活车刚买到手就官降9万元,购买新能源车前,一定要考虑好这三点 1509 0 07:49 华泰证券黄乐平:agent太可怕 2166 0 03:08 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行长江五千里 2261 0 02:27 如果对事故判定有异议应该怎么办? 1519 0 00:05 汽车品牌鄙视链,挺有意思的。 0 0 车友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8974920
3.尊界和红旗,会直面竞争吗?目前百万级豪车中国品牌里就红旗比较有特色,毕竟共和国长子,有背景。那么尊界和红旗会直面竞争吗?其实这种超奢车型基本不会直接打PK的,各有各的长短板,关键是能不能打动潜在消费者,真要PK的话,尊界大概率弄不过红旗,毕竟科技这玩意,红旗也可以跟华为或者其它公司合作的,但红旗的背景可就不是江淮能比的了!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61914602034201138
4.鄙视链设计各种鄙视链设计教程视频APP 视频APP鄙视链 前段时间,北京又火了一把,不是因为首都的原因,而是北京大妈们各种相亲的要求,并且这些要求从来都不跟你玩虚的,就是直来直去:有房,有车,有户口,有钱,有这个还要有那个。 其实换到全国各地的城市,在相亲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无非就是直截了当的说与含含糊糊的说的区别。 这也诞生了https://edu.xinpianchang.com/article/baike-86182.html
5.漫游在影视世界最新章节列表,无弹窗全文阅读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我真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那个人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孟晓骏,总有一些天才是你高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豪车腻了,换台甲壳虫吧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快到鱼缸里来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http://www.duxwx.com/du/228/228116/
6.中国有个豪车“鄙视链”,而你连门也摸不到中国的这个ABB豪车“鄙视链”,总结起来就是,奔驰和奥迪相互看不起,但谁也看不起宝马。宝马为什么遭到鄙视?因为女司机多吗?非也。标签差异并非由收入差距和女司机数量结构产生。根据胡润研究院的分析,和欧洲宝马车主的身份特征相比较,中国的宝马车主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二奶”+“暴发户”的特征,与此同时,全职太太、影视https://www.yoojia.com/ask/17-11851536456059232586.html
7.时代在发展,名媛在进化买奢侈品晒大来自星座女王傅子绮时代在发展,“名媛”在进化。 买奢侈品晒大 Logo 购物袋,在高级酒店豪车里拍照,做作摆拍网红店,都不流行了。 最新的名媛鄙视链顶端,是把自己包装成“文化媛”。 具体操作就是用焚香、佛学、茶道、展览等“小众https://weibo.com/1839640002/Lsz4CCMaB
8.无处不在的鄙视链鄙视链是人们想在某个特定群体中获得一种优越感的行为展示,提升巩固自己在群体中的领先地位,和那些喜欢带名表、背名包、开豪车的炫耀行为,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又有哪个人是不在某些鄙视链圈子中处于前端,在另一些鄙视链圈子处于末端垫底的状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之处,又都有自己的短板。我们也不必总是拿自https://www.jianshu.com/p/2761c491a894
9.金缕碧玉录:一位命理师的顶级豪门见闻(财业富太圈子欲望相比普通人来说,富豪之间的地域鄙视要来的更凶猛,不废话 先把鄙视链列出来,然后再深析其原因。 分层是这样的: 鄙视链顶端 — 真大佬:财力布局除了遍布北上深港之外,有大量以美英两地为主的版图。 注意,这里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在美英的生意 不是纯粹的一笔信托和股份,是有正经在运营盈利的商业体的。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58209_930624826.html
10.为何“胶囊咖啡”处于鄙视链末端?胶囊咖啡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咖啡行业。 5年前还未跻身超市的胶囊咖啡如今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咖啡货架。自从Nespresso专利进入公共领域,一有新产品推出,各大跨国公司都会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大量财力,生怕错过高价出售平庸咖啡的绝好机会。咖啡成了一种高雅、讲究的产品,也走起了奢侈品广告的套路:豪车、美女、豪宅、https://m.douban.com/note/819321040/
11.亲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艺术家,创造了自己的平行世界真正的鄙视链看的不是人种,是才华。通过央美的训练遴选出来的人,在苏联都能排得上优秀。“非洲同学和南美同学画得最差,东欧同学不太重视写实功底。”杨洋去了之后门门高分,年年有奖学金。中国公派的留学生,奖学金发的都是美元,在当时苏联解体卢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占了汇率很大的便宜,生活可说很优越。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czOTgwOTaDuZ-qr4bOcw.html
12.我有一座天地当铺最新章节我有一座天地当铺全文免费阅读第794章 不玩豪车,爱古董? 第795章 为献殷勤,当场翻脸 第796章 夹层珍宝,衣带诏 第797章 辨真伪,惊呆馆长 第798章 马失前蹄?艰难决定 第799章 服第947章 法器也有鄙视链 第948章 狼人的恶意试探 第949章 姐姐,我飞起来了 第950章 这地方,我来过啊 第951章 一条土黑龙 第952章 冠冕堂皇的伪装好http://m.cv148.com/50_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