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宾利汽车总裁WolfgangDurheimer确认宾利将会在2014年推出SUV车型,并将推出柴油发动机版本和混合动力版本。据悉这款SUV将基于大众集团MLB-Evo平台(改进型平台),这个平台未来将用于大众集团旗下奥迪品牌A4至Q7各系列车型的制造,宾利SUV还将采用全铝合金车身架构。在动力方面,宾利官方并没有该款SUV的具体信息,但是WolfgangDurheimer透露宾利SUV所使用的汽油动力系统最大扭矩将超过1000N·m,柴油机版本的发动机将以奥迪现有的V12TDI发动机为基础设计。宾利SUV最快将会于2014年推出。[1]宾利EXP9F概念车
由于宾利原本在创立车厂之初即是以工程师、赛车手的角度出发,因此虽然销售状况不差,但公司的实际财务体质却不算健全,周转与流动资金也不够充裕,加上宾利志向造出世上最快、最好的顶级跑车,相对的产品售价也十足高昂,只有富商巨贾消费得起。而到了1930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公司的经营立刻出现问题,1931年宾利公司的负债已超过10万英镑(在当时已属相当大的数目),在无法继续营运的情况下只得任由昔日的竞争对手RollsRoyce(劳斯莱斯)以12.5万英镑买下,而后正式成为RollsRoyce旗下子品牌。◆20世纪30-80年代:基本就是换标的劳斯莱斯
1933年,第1辆由宾利设计,由劳斯莱斯负责生产的宾利汽车面世,命名为“宾利3.5”。这款车明显带有劳斯莱斯的风格,在造型上是30年代非常流行的款式,但运动性能并不出色。可是对于一度消沉后重现江湖的宾利来说,这已经算是成功的了。后来这款车型的动力还被升级到了4.5L。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即便如此战争之初也没有阻止宾利的发展脚步,在1939年,宾利发布了第二辆由劳斯莱斯生产的车型--宾利MarkV,这款车型依然带有浓郁的劳斯莱斯的风格,动力上搭载了3.5L与4.5L两款动力。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6年,宾利的汽车生产线迁往英国克鲁郡,此时劳斯莱斯和宾利已被划分为了两大独立品牌。就在这一年,宾利推出了由设计师伊万·艾文登设计的宾利MarkⅥ轿车,它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仅在1952年一年内的销售额即达到了5200辆,成为宾利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1965年宾利推出了T系列产品,T系列产品是S系列产品的继任者,同样该车是劳斯莱斯SilverShadow银影的翻版,动力上搭载了6.2L8缸发动机和6.75L8缸两款发动机,到了1977年,T1产品升级成为T2,升级后的T2主要改进了转向系统、空调和前进气格栅等,在T2推出的同时,劳斯莱斯也推出了SilverShadow银影Ⅱ。而作为T系列产品的继任者,宾利Mulsanne慕尚在1980年推出,该车一直生产到了1992年,动力上搭载了6.75L劳斯莱斯V8发动机,到了1982年Mulsanne还推出了MulsanneTubro版,增加了涡轮增压器后的6.75L发动机,功率上增加了50%,最大功率达到了298马力,最大扭矩为450牛米,最高时速达到了135英里(约合217公里/小时)。1987年MulsanneS推出,该车除了无涡轮增压之外,其他设计与MulsanneTubro基本一致,属于Mulsanne和MulsanneTubro的后继产品。在销量上,Mulsanne推出的12年中一共销售了2000台左右。
此外1995年推出的宾利TurboR系列车型是1985年停产的Mulsanne慕尚Turbo的后继车型,其中TurboS和TurboRSport是限量版车型,而TurboRL和RT则为turboR的后继车款,其实TurboR早在1985年Mulsanne慕尚Turbo停产之后就开始生产,而1995年推出的车型只是TurboR的一次改款,新车变化包括了改进了燃油喷射系统和外观的修改,此外还有一款6.75L的小涡轮版本推出,其最大功率为385马力(287千瓦)。
宾利从2002年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已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成都、深圳、广州、青岛、沈阳、长春、厦门、昆明、太原、天津、温州、西安、郑州、长沙、鄂尔多斯、哈尔滨二十余个城市开设了销售展厅。所经营的车型主要有欧陆GT高性能车、欧陆GTC敞篷汽车、飞驰四门豪华车及慕尚系列轿车等,定价从298万至1580万不等,已成为中国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豪华车品牌之一。2011年,宾利在中国的保有量达到数千辆,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豪华车消费市场之一。在销量上,宾利在中国2010年的销量达到了815台,占据了宾利在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第一和第二分别为美国与英国)。2011年,宾利在中国9月份就完成了全年1000台的销售目标。目前看来,宾利在中国的销量已经首次超越了英国,中国成为宾利在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