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计划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接受并引入互联网+,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新形态。
1.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增强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2.互联网+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
二是创新驱动。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五是开放生态。互联网+将各种单一的孤立生态连接起来,不再孤立、封闭,从而达到开放目的。
六是连接一切。只有连接才能充分体现各自的价值,且发挥各自专长。
二、互联网+技术促使交通管理效率的提高
1.互联网+的云计算模型提供了准确的交通预测
当前,交通管理技术的本质是大数据的运算和应用。交通数据本身就是大数据,车辆信息、路况信息、电子警察、监控信息加上互联网带来的人员移动信息、地理信息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
2.互联网+的动态统计提升了交通设施智能化水平
3.互联网+的数据关联辅助了交通监管
三、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了交通资源,重构了人与交通的关系
交通管理的本质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确保安全畅通。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并不会改变交通的本质,但方式将会创新。虽然政府在交通管理资源分配中仍是最重要的部门,但互联网+使很多新生社会网络力量加入了资源的分配,重构了交通管理中的时空分配。
1.互联网+的数据算法创新了出行模式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不仅是新时代城市出行领域规范的行政规章,也是互联网+产业革命探索的基本规章。网络专车这一新生事物,改变了交通管理的时空分布。
2.互联网+的POI信息重构交通的地理数据
互联网+的POI采集技术,使社会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来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并反哺于社会和政府部门,形成精确的地理数据。POI是PointofInterest的缩写,中文译为兴趣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但POI在大城市中小商铺、小饭店等的地理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对兴趣点的判定最为准确,是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重点。在POI数据采集中,互联网公司的判定原则是两条路,一条有一万个人走,另一条有一百个人走,肯定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当采集到大量的POI使用信息时,就会对道路的判定变得极为精准。高德地图利用淘宝的物流信息采集POI数据库,每张订单的发货地址和收件地址都是基础数据,每年几百亿的订单滚动下来,为地理数据修改提供了依据,用的人越多,地图修改得越频繁、越精确。
3.互联网+的聚合技术使交通管理领域突破空间限制
聚合技术,就是将涉及到的数据汇聚到一起,降低使用数据资源的门槛和成本,提供使用接口,并以此驱动创新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可以通过数据聚合,统一资源,形成一站式智能交通,在平台内聚合所有的交通工具、交通服务者和交通路线。通过互联网,联合全国海陆空各种公私交通资源,实现一站式出行选择。智能交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城内出行,聚合一个城市所有交通资源;第二阶段,实现城际跨越出行,聚合省内各种交通工具;第三阶段,全国出行,聚合全国海陆空交通资源。例如,乘客要坐飞机再坐大巴到某个没有机场覆盖的城市。当飞机起飞,互联网交通服务公司就自动帮该乘客订好大巴车票,只需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飞机、火车误点,地面公交也相应晚点,充分灵活调度。这样就把客流和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确保了效率,提升交通管理的综合智能化,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换乘和无缝连接。
4.互联网+的数据挖掘技术使静态交通管理更为顺畅
我国的停车位与机动车的比例是1:2,即每两辆车才有一个停车位。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83.5万辆,并以每年新增注册机动车10万辆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再加上约60万辆常驻本市的外省市号牌机动车,以及每天大量临时进入上海的外省市号牌机动车等,市内机动车保有量呈现不断快速上升趋势。另据统计,上海市中心城区现有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已达40万个,停车矛盾仍在不断扩大。
四、互联网+广泛运用将推动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转变管理方式
互联网+的兴起标志着新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治理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基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可以预见,互联网+技术必将推动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
1.有助于形成守土有责,齐抓共管的交通管理理念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责部门,但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不能仅靠公安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布局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些都要依靠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按照各自职责管理,做到守土有责,从而共同做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
2.推动公安内部数据与社会互联网公司数据共享
3.推动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
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一切资源,使供需双方以最低成本找到对方,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经济体的摩擦力,甚至使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基于海量的数据创造出以前任何人也没想到过的全新连接点,以几何级数释放出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对传统模式升级改造的过程,其深化发展势必涉及一些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调整。一方面,它可能打破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产生总体有利、局部阵痛的再分配效应;另一方面,又因为其生产方式的创新性,也往往会产生新的管理问题,从而给管理部门的治理带来许多新的不适应和挑战。
4.推动交通管理部门改变服务方式
建立和运用互联网+平台服务百姓,将是政府服务方式的重要转变,必然会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政务公开和阳光警务的有效手段。
5.推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合理配置
向科技要警力已成为一种共识,互联网+技术的投入使用必将解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力,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到政策规划、信息开发、整合维护和重点项目审批等。但是,互联网+技术同时需要民警不断学习,提升认识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水平。同时,互联网+交通管理强调警力的合理使用,同时通过创造性思维,在事前、事中、事后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分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总之,互联网+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管理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但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而且能进一步促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提升交通管理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