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坚持并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公共交通转型升级,让市民出行更畅快。图为集美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市交通局运输中心在2024年3月推动成立网约车党员先锋队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党员司机积极投身夜间疏运,参与厦门北站疏导保障。
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积极开展厦门北站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钦圣通讯员李凌云本版图/记者林铭鸿卢剑豪林钦圣)
回望2024年,厦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实现一系列新突破,为厦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贡献力量。
这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一年——重点营运车辆100%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综合排名全省前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大货车盲区预警设备,累计23515辆营运车辆接入大货车融合监测服务系统。
这是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一年——颁布厦门公交票价新规,优化公交线网及配套设施,开通公交“六进”服务线路,进一步打造岛内公交干道干线,促进公交、地铁、BRT(快速公交)融合发展。
这是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协同发展的一年——推动成立网约车党员司机先锋车队,启用厦门首个“网约车司机小站”,出台巡游出租车考核新办法,开展出租车涉旅专项整治,奋力开创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新局面。
这是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的一年——加快推进运游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规范驾培市场经营秩序,维护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市场秩序。
这是提升为民办事质效的一年——推动“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落地见效,全面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持续推进“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助力道路运输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服务特区交通能级提升,助力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盯隐患防风险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安全生产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2024年,该中心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采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双随机”抽查和专项督导的措施,双管齐下促安全。2024年以来,该中心结合“双随机”,共检查道路运输企业789家次,发现一般隐患843个,重大安全隐患55个,并已及时督促企业完成整改。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该中心探索建立“安全宣贯、警示约谈、限期整改、抄告处罚、清退市场”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以来,共处置违规离线车辆561辆次,督促违规企业1077家次。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既有人为因素的“软肋”,也有设施设备的“硬伤”。为此,该中心严格车辆技术管理,督促运输企业为名下大货车安装视觉盲区预警设备,累计23515辆营运车辆接入大货车融合监测服务系统;持续开展5年及以上老旧客车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排查全市174辆10年车龄以上老旧客车;突出清单化管理,细化机动车维修企业现场检查记录单,指导企业对照检查清单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并形成标准化安全台账。
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2024年,该中心组织全市65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132家在营客运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现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持续组织道路运输和城市客运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2024年通过考核“两类人员”1024人。
新定位新角色市民出行乐享其“乘”
近年来,厦门逐步形成以地铁、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当人们的出行选择越发多元化,公交如何在多种交通方式中寻找新定位、新角色?
公交“六进”或许提供了一个思路。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24年4月以来,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与市大交通办、公交集团等部门,合力开展公交“六进”服务,以微循环线路的形式深入小区、园区、学校、医院、商圈、企业等,接驳“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薄弱区域,提升公交服务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目前,我市已在岛内外6个区的34个点位开通43条公交“六进”服务线路。
公交地铁两网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及配套设施已成常态。结合厦门岛内现状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目前我市正推动构建“七纵六横”公共交通骨干网络,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此外,2024年,我市还新启用9个公交场站、增设185处站点,强化公交站点配套建设。
在无障碍出行方面,2024年共投放158台无障碍公交车,进一步方便老人、残疾人群体出行。此外,还推动建设17个电子站牌,为市民游客提供智能化公交出行服务。
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4年1月,参与修订的《厦门市城乡道路公交票价政府类别定价规则》《厦门市常规公交线路规划标准与实施导则》等正式施行,分别就公交票价、线路形态、服务强度、发车间隔等方面制定标准,进一步促进公交规范化运营。
建机制解诉求优化出租汽车服务质量
2024年,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围绕建机制、强阵地、优服务、解诉求、维权益等重点任务,加强网约车司机群体权益保障和关心关爱,推动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推动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顺利起步。推动成立网约车党员司机先锋车队;推动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平台企业、线下合作机构建立党支部7个,司机流动党支部2个,筹建启用3个网约车司机小站。
发挥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强大力量。在党建引领下,网约车党员司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节假日火车站、机场等运输保障中主动承担执勤任务,保障市民游客出行。“再晚到站也等您”的口号展现出厦门网约车司机群体的担当。
2024年11月26日,在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上,厦门市就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绿牌新天地园区司机小站被交通运输部、全国总工会认定为有较好可复制推广价值的出租汽车司机驿站项目。
2024年,我市参与的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协同发展项目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该中心指导推动厦门市出租汽车协会换届,吸纳网约车平台企业会员加入,为推动巡网融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该协会是全省首个新老业态融合的出租汽车行业协会。
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厦门市巡游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在交通运输部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增加季度考评,并细化奖惩措施,进一步完善行业诚信考核体系,规范巡游车经营服务行为。
开展涉旅专项整治。完善出租车涉旅投诉处理机制,成立出租车涉旅问题投诉处置专班,行业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能互补、无缝衔接,涉旅投诉由专班统一受理、统一答复,及时高效办结。
点击
坚持党建引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2024年,厦门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以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牵引,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厦门力量”。
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将党纪学习教育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依托党建学院举办读书班2期;与大同社区、小学社区分别签订共建协议,探索近邻党建与“爱心厦门”有机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厦门舰开放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红色观影等活动,将“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深化理论武装的有效载体。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积极开展厦门北站交通引导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月活动以及无偿献血、爱国卫生、义务植树等各类活动近20场;持续提升“小蓝”文明劝导队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连续19年举办“高考爱心车”活动,为中高考生保驾护航。
亮点
推进运游融合“走新”更走心
当前,旅游业正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对运输服务提出新要求——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
●提高交通网络通达深度
发展火车站、机场、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线路,审批开通12条市区定线旅游客运专线。
●提升交通网络衔接效能
指导元翔空港快线公司创建“畅厦飞·空铁联”服务品牌,为到达厦门北站需前往高崎机场的旅客提供暖心接驳、急客中转、国内航班值机、行李托运、行李预检、休息等候点等服务,实现行李托运“无忧办”、旅客值机“一站式”,进一步提高空铁联运服务质量。
●提增消费者权益保护质效
组织汽车租赁企业逐家签订《小微型客车租赁企业经营信用承诺书》,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安全、便捷、放心租车的示范区域。该中心报送的《租车退款难消费纠纷案》成功入选厦门市2023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2024年,厦门市交通局运输中心还进一步优化我市交通运输领域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为民办实事他们这样做
●深化“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服务
申请材料由24项精简至22项,承诺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并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厦门旗舰店”实现“网上办”,在闽政通App实现“掌上办”。
●全面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
2024年11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包含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在内的12类证照),为集成办、免申办、跨域办、智能办等服务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市已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电子证照4276张,道路运输证电子证照135926张,从业资格证电子证照217179张,总计357381张,制证率达100%。
●持续推进“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
●助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和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报废更新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制定配套操作细则,确保真金白银优惠直达企业。2024年,我市共有305辆公交车、1048辆货运车享受报废补贴政策,283家企业获得超7000万元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