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国税总局发布《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对个税扣缴方式进行调整,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调整前:

之前的个税扣缴是按月预扣预缴。扣缴的基数是每月5000的起征点

月应税额≤5000元,不扣缴个税

月应税额>5000元,需要预扣缴当月的个税,年终再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例】小王是A单位员工,1-6月份收入8000万,7-12月均4000元,年收入总额72000元,暂不考虑各项扣除的问题。

那么1-6月份每月都需要缴税:(8000-5000)x3%=90元(总扣税90x6=540元)

7-12月收入未达起征点,不用扣缴个税

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72000-60000)x3%=360元

所以年终汇算需要退:540-360=180元

调整后:

现在扣缴是按总年度6万的起征额度扣缴个税,而不是按月了,若果当年从一月份累计,只要总收入(应纳税额)没有超过6万,是一直不需要扣缴个税的。

累计应税额≤60000元,不扣缴个税

累计税额>60000元,需要预扣预缴个税

即在纳税人累计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不再扣缴个人所得税;当累计收入超过了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缴个人所得税。

那么到9月底收入正好6万,所以九月底之前,一直不需要预扣缴个税,第10月才开始扣个税。

10月累计收入64000,则需要缴税:(64000-60000)x3%=120元

11月缴税:(68000-60000)x3%-120=120元

12月缴税:(72000-60000)x3%-120-120=120元

所以全年共交:120+120+120=360元

综上所看: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年总收入不超过6万,但是单月超过5千的,当月还是需要预扣缴个税,然后年终汇算的时候再多退少补。个税调整之后,就简单了,累计没超过6万的,直接可以不用交。

2021年个税扣缴将的新变化

也就是说,从2021年1月1日起,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其累计收入达到6万元之前的当月,不提前扣缴个人所得税;在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月份和当年随后的月份,提前扣缴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司司长兰敏表示,主要有几种情况需要修改专项附加抵扣信息,子女和老人的基本信息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改2021年子女教育和养老人的抵扣;配偶一方不再申请专项,住房贷款利息附加扣除,2021年由另一方申报;房租和房贷需要置换扣除,即2021年不申报房屋租金,改为申报房屋贷款利息。

个税扣缴比例最新规定:

1.为两种类型的纳税人优化预扣税和预付款方法:

(1)在最近一个完整纳税年度,扣缴义务人每月代扣代缴同一单位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年薪、薪金不得超过6万元。累计扣除额将从1月开始按每年6万元的比例直接扣除。即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时,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其后的月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居民个人按照累计扣缴法代扣代缴劳动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遵守上述规定。

2.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填写全体职工的代扣代缴报表和全额预缴情况,并在相应纳税人备注栏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报表”中注明“上年一个月,年收入不得超过“6万元”。

3.该公告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换句话说,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明年的代扣代缴税款和预缴税款会减少,工资会增加!另外,大家一定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专项税收抵免其他信息的确认,否则明年工作量会减少!

需要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个人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除上述10项应税项目以外,其他所得应确定征税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国务院财政部门,是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个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THE END
1.我叫个税,我变了!12月6日起,这是我最新最全的税率表!7张表梳理更清晰 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标准调整后,3娃家庭最高可节约个人所得税1.89万元。 https://m.51shebao.com/article/detail/7913
2.扣税对照表(2021年扣税标准表)2、 2021年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怎么计算?为大家提供2021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计算公式,2021个人所得税税率沿用了自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最新的个税税率是多少呢? http://www.hibor.net/repinfodetail_2496862.html
3.2021上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工资扣税标准税率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方式和作用,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合理规划个人财务。 以上就是关于2021上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工资扣税标准税率表)的相关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资讯内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https://www.wen51.com/news/show/125704/
4.2022年终奖扣税对照表疤痕预防你是否在找“2022年终奖扣税对照表”相关内容?恭喜你,我们的编辑早早的就为您整理好了一份全面又有深度的介绍资料,其中还包含2022年终奖如何扣税、2022 年终奖 税、2021年终奖扣税标准税率表、2020年终奖扣税标准、2022年终奖纳税、2022年终奖计税、2021年终奖扣税对照表等相关内容,请耐心往下看。 https://www.scarbbs.com/article-28763-1.html
5.2020工资扣税标准税率表(工资个人所得税2022税率表)一、2020工资扣税标准税率表(工资个人所得税2022税率表)百度推荐如下: 二、个人工资税收标准2021新消息 2021个税税率表一览 1、个人工资税收标准2021新消息2021个税税率表一览,下文就随小编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2、2021个税税率表 3、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http://mm.fygsoft.com/repinfodetail_2332138.html
6.2021年7月12366咨询热点难点问题集12366问题集《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涉及到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内容和口径没有变化。 (三)2021年7月份及之后税款所属期,纳税人收到主管税务机关送达的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其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纳税人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当如何处理? http://fujian.chinatax.gov.cn/bsfw/nsfwrx/12366wtj_201/202108/t20210813_422106.htm
7.2021年工资扣个税标准律师普法2021年工资扣个税标准: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除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最新规定工资扣除标准为每月五千元。扣除五险一金后的月收入减去五千元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工资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缴纳工资税的标准,那么工资超出的部分就是要根据相关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子女教育https://www.110ask.com/tuwen/13408583013929250268.html
8.2021年个税扣除标准是什么?缴纳个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那么工薪族缴纳个税的起征点是多少呢?2021年工资多少开始扣税?据了解,目前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所以月收入超过5000的人都需要缴纳个税。2021年工资多少开始扣税 2021年个税标准延用2020年标准,起征点为5000元\/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https://hr.gan-ren.com/hc/ctfmmnehtrrssftcsn.htm
9.2021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综合所得适用) 1.适用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3.适用在2021年12月31日前,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如选择并入当年综http://www.jscj.com/sw/income/21/103729.html
10.税率表2021年完整版(2021年个税税率标准)源源今天给分享税率表2021年完整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年个税税率标准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https://edu.iask.sina.com.cn/jy/fKlQQWiNRd.html
11.2021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大全,最新版本(建议收藏)纳税收入额个税2021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大全,最新版本(建议收藏) 不管是国企还是个人等都需要缴纳一些比例的扣税,个人所得税有一个表及计算标准进行扣税,个人所得税扣税率多少关系到要扣除多少钱,还是不少市民关注,下面来了解下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最新 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https://www.163.com/dy/article/G410DCLS0538OY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