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预计,到2025年,国内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约是目前的2.3倍,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可以看出,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双碳目标想要保证完成,离不开清洁能源供电,而核能又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认为核电机组能够在未来三年保持现有的利用小时数。
于是想要计算出2024年的上网电量,只需要再找到两个参数:
计算公式为:
(2139.1+116.1+111.8+121.2×0.5)×7500×(1-6.5%)≈1700亿千瓦时
注:1.漳州1#机组因预计年中商运,因此只能计算半年的发电量
2.采用利用小时数和厂用电率的多年平均值来推测2024年的实际情况,其预测结果一定会有出入,但对于估值来说足够了。
电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17年2月20日印发了《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核电机组优先保障发电,确定了保障利用小时数的计算方法,在保障利用小时内执行原先的标杆电价,在保障利用小时外鼓励通过电力直接交易等市场化的方式促进消纳,并且明确核电企业需要直接或间接参与调峰。
《办法》规定:在市场条件允许情况下,省级政府电力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确定本地区核电机组优先发电权计划。对市场条件受限地区,优先发电权计划按照所在地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上一年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一定倍数确定。
保障倍数的公式为:全国前三年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全国前三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倍数范围。
根据中电联《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一览表》,2018-2020年,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543、7394、7453小时。
在《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八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2018-2020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862、3825、3758小时
于是2021年的核电保障倍数为:
(7543+7394+7453)/(3862+3825+3758)=1.96
浙江省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数据没查到,但作为全国第四的用电大省,拍脑袋应该也不会低于3500小时吧,核电保障利用小时数怎么也得有个7000小时,秦山基地加三门基地的11台机组2020年的利用小时数大概在7800小时,市场价电量占比应该只有10%左右。
然而利用《2020年浙江省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方案》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机组的市场化电量占全年上网电量之比如下表:
市场价电量占比远超《办法》规定的理论值,猜测可能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
实际上,公司对此早有预料,在2019年年报中,公司提到:“2020年受政策及供需影响,目前各省份直供电政策仍不明朗,核电的电价和计划电量下调压力长期存在。”
2020年报:“2020年,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等各项改革举措全面铺开,电力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交易规模逐步扩张,市场电比例逐年攀升,包括核电在内的发电企业将进一步承受电量消纳和调峰等多方面压力。受地方电改政策影响,电价优惠幅度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电力市场竞争加剧,存在上网电价下调的风险。”
在看似严峻的条件下,公司做出的成绩却令人颇感意外——不含税的上网电价近年来并没有降低很多。
比如,年报数据显示,各省上网电价连年下降:
但剔除2018年和2019年中的两次增值税调整的影响之后,2020年各省上网电价除了江苏省降低8.7%,其余各省均没有显著下滑(2017-2020年间,江苏省共有3台机组投入商运,标杆电价为0.391,而之前在运的两台机组标杆电价为0.439,因此拉低了上网电价水平)。
营业收入:
上网电量和上网电价都有了,核电部分的营收就出来了:
1700×0.3542≈600亿元
这里我只讨论核电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
2019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825亿,到2024年底,会有福清55号6号机组、田湾5号6号机组、漳州1号机组五台在建机组需要转固,也就是说,2024年底,固定资产原值大概有3725亿。
注:转固数值并不会等于预算数,这里只是大致估计
注:1.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年初年末的平均值
2.2019年7月起执行新折旧政策,折旧年限因此上了一个台阶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电行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秦山一核、秦山二核、江苏核电、三门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自核电机组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15个年度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返还比例分三个阶段逐级递减。具体返还比例为:1)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5个年度内,返还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75.00%;2)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的第6至第10个年度内,返还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70.00%;3)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的第11至第15个年度内,返还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55.00%;4)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满15个年度以后,不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增值税退税款专项用于还本付息,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我们先来看看2021-2024年增值税降档机组有哪些:
三年内共有10台机组降档,其中7台机组的增值税返还额降低了5%,一台机组降低15%,两台机组降低55%,分别乘以各自的机组容量,就能推出降档等效容量。
即,三年内,共有相当于
(112.6+112.6+108.9+108.9+65+125+125)×5%+66×15%+106×2×55%=164.4万千瓦
容量贡献的增值税不能返还了。
而这三年里,又新投运了4台机组,福清5号6号机组、田湾6号机组、漳州1号机组,它们合计新增了
(116.1+116.1+111.8+121.2/2)×75%=303.45万千瓦
容量贡献的增值税返还。
理论上说,公司于2024年会比2020年收到更多的增值税返还。但具体多返还多少,并不容易确定。原因有两点:
2.企业在实际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会有将低税负机组的进项税在高税负机组中抵扣的操作。
财务费用:
公司历年的有息负债情况如下:
贷款利率中规中矩,财务费用占比也相对稳定,没有对费用结构产生冲击性影响的情况出现: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税金及附加: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压力管更换只会出现在重水堆机组,而秦山三期的两台机组是唯二的两台重水堆机组,甚至可能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两台重水堆机组,其他所有机组均为压水堆,而压水堆的维护费用和维持性资本开支都很低。
今年9月,秦山一期1号机组延寿获批,1991年并网,初始设计寿命30年,延寿至2041年,实际寿命50年。而我国的华龙一号机组的设计寿命甚至可以达到60年,到期再延寿,可能会达到100年的实际寿命。
然而,近年的福岛核事故却拖了世界核电发展进程的后腿,事故一出,整个世界的反核情绪暴增,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就是:阻碍核电企业发展的原因可能并不来自自身,而来自于核电家族中最烂的那一位。这也是对核电进行估值时需要考虑的关键点。
最后,我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是想各位亲自去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