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在位于纽伦堡的Zuendapp工厂内,第一台保时捷Typ12样车完工。1932年,Zuendapp又制造了三台样车,该车能容纳4名乘客。埃尔文柯曼达负责设计车身,并在斯图加特的Reutter工厂加工。尽管保时捷极力反对,但最终还是按照委托方Zuendapp的要求采用19kW的5缸星型发动机,后置后驱,车身重量600kg,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
1935至36年间在保时捷斯图加特工厂里完成了三台VW3原型车。
1936年2月24日,3款“VW3”车在德国柏林进行展示。从10月22日到12月22日之间,每辆VW3车都至少完成了5万公里的测试。1937年,这些车更是经历了严格地针对车高速行驶能力的测试,测试里程累计达到了240万公里。
当这款大众车在1939年2月的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展出。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对大众车做了报道,讥讽之为“Beetle”,大众车因此而得名“甲壳虫”,这一形象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1949年,第一款敞篷“甲壳虫”汽车问世,成为产量最多和销售期最长的敞篷车型,同年还推出商用小型客货两用车。
1965年VW1600TL型甲壳虫车面世,两年后加配自动变速器的大众VW1600也相继问。尽管风头一时无量,但在初期,该车只是被称为“大众汽车1型”,直到1967年,该车才被正式被称为“甲壳虫”,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了命名。
1978年1月19日,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1辆甲壳虫汽车在Emden下线。到此为止,德国本土共生产了16,255,500辆甲壳虫。但是在海外的工厂里,甲壳虫仍然以每天1000余量的速度进行生产。
经典设计理念的延续:
一款全新设计的原创车型
“真实,原创和阳刚。”大众汽车品牌总设计师克劳斯·比绍夫这样形容第三代甲壳虫,“这是一款个性鲜明的车型。”
“但是,我们的创作远不止于此,而是要打造一款全新的原创车型。”克劳斯·比绍夫表示。第三代甲壳虫应用了当前大众汽车设计语言的时尚元素——精细的线条、紧绷的表面、精准的边缘、水平布局的前脸、精致的大灯等等。
“第三代甲壳虫的设计显示出我们可以非常灵活地处理这些元素,而且我们的新设计语言具有超强的普适性。我们将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投入到车身设计当中,让第三代甲壳虫足以代表大众汽车的品质和标准。”比绍夫在聊到第三代甲壳虫时,总是洋溢着骄傲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