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德国三强ABB(奥迪、奔驰、宝马)在中国销量增速均明显下滑,超豪华品牌也开始下探,挤占着ABB的市场份额。
“只能按部就班地卖,每月想多卖几辆很难,感觉生意不如以前了。”北京一家宝马4S店的工作人员王聪担忧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样下去,中国第二的宝座(宝马)还能坐得住吗?”
王聪的担心不无道理。2014年前三季度,德国三强ABB(奥迪、奔驰、宝马)在中国销量增速均明显下滑,而二线豪车却蜂拥而至,蚕食着原本属于ABB的市场,超豪华品牌也开始下探,挤占着ABB的市场份额。
豪车ABB中国减速
然而,这种“一国独大”的局面正在悄悄改变。
今年9月,在中国,宝马的销量仅同比增长3.7%,创今年新低;戴姆勒集团中国市场的增幅为24%,明显低于前9个月31%的总销量增幅;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和澳门)总计向消费者交付了51614辆汽车,同比增幅为13.4%,而其2013年同比增幅为21.2%。
为什么德国三强在中国突然减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抑制奢侈消费政策等因素有关。
销量增速放缓威胁到了奥迪销售目标的实现。此前,奥迪曾计划2015年在华实现70万辆年产销量,目前看来,这一目标要想实现难度颇大,意味着今明两年必须保持20%以上的市场增速,而9月份奥迪销量增幅仅为13.4%。
二线豪车“发飙”抢食市场
德国三强减速,以日本三强(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为代表的第二阵营豪车迎来了开疆拓土的绝佳时机。
今年上半年,英菲尼迪销售13954辆,是2013年总销量的82%,同比增长130%。除大规模推广品牌,大力赞助《爸爸去哪儿》等电视节目外,英菲尼迪还选择与东风汽车联姻。据了解,双方合作的第一款国产车将于年底在湖北襄阳工厂正式下线。
国产化是豪车入华屡试不爽的招数。通过国产,豪车可大幅减少税费(据专业人士计算,汽车进口到货综合税率为47.7%~143.7%)、降低流通与运输环节的成本,为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助力。
“逆天”的增速加上陆续国产后较低的价格,二线豪车的销量还将进一步上扬。
“二线豪车数量多、发展快。如果说德国三强是草原上的狮子,那二线豪车就是鬣狗,狮子虽然强壮,但鬣狗数量多,打法不一,有时候即便是到手的猎物,在鬣狗的围攻下,狮子也不得不拱手相让。”王聪向《中国经济周刊》感慨道。
超豪华品牌挤占ABB市场
中国巨大的豪车市场让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宾利、迈凯轮、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非常重视。为了能在中国市场多分得一份蛋糕,超豪华品牌连放大招。
除了渠道下沉,价格也成为豪华品牌的“武器”。由于超豪华品牌消费者对于车价并不太敏感,超豪华品牌不会像二线豪车一样进行国产,推出定位更低的车型成为很多超豪华车企的选择。
“德国三强在中国的地位正在被撼动。”张兆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奔驰、奥迪、宝马还会保持豪车市场销量的领先地位,但其市场份额肯定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