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9日讯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汽车品牌太多了!”最近想花5—10万元购买一辆汽车的卢先生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他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这个价格区间的车型竟然有156个之多,横跨55个品牌!”
头大的不止卢先生一人,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十年井喷式发展后留给人们的普遍难题。
中国100多家VS美国10多家
10多年前你想买辆经济型轿车,除了捷达、富康、桑塔纳就是夏利、奥拓,大家感觉选车并没有那么难。而现在动辄就有几十个品牌的近百种车型备选,每年都还有5、6个新的品牌出现。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汽车整车企业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主要以五大(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和北汽)和十小(哈飞、金杯、广汽、跃进、昌河、上汽奇瑞、安徽江淮、东南、江铃、长城)为龙头。这些数量众多的厂商,还在忙着创造新的汽车品牌。从吉利的一生三,到奇瑞的一生四,最近又诞生了几个全新的品牌,北京现代首望、一汽欧朗、奇瑞观致,此前推出的还有启辰、理念、宝骏……
2011年,国内汽车行业前十家汽车集团的产业集中度达到86.71%,前十五家集中度达到94.49%.与同期的美国、日本和欧洲相比,中国汽车的特点凸显: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比如主导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美国的汽车生产,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来完成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是全球其他国家重要的汽车生产商。另外,主要的汽车生产国日本和德国情况与美国非常相似。
按照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的标准来判断,中国的汽车业属于高度分散。AlixPartners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业排名前十位的制造商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仅为73%,远远低于美国的94%.
诸多因素导致品牌遍地开花
尽管中国有如此众多的汽车品牌和生产厂家,但汽车同质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同一个价位的几款备选车型中,很多车的动力、性能、配置等其实差不了太多!”卢先生在查看了多款车型之后说。
众多的分析认为,产生如此众多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厂商,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中国汽车拥有率依旧远低于西方国家,去年我们国内的汽车销量达到1830万辆,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的汽车生产厂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规模,像比亚迪、力帆、吉利等等不以汽车为主业的企业,现在都投身汽车行业。所以新的品牌和车型就像开锅的水一样迅猛增长!
捕捉到这股气息的不光是对利润敏感的企业,还有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前几年要发展汽车,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都去生产汽车,汽车制造美国有4家,韩国有3家,日本有3家,而中国一下子搞出来130多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说,“比如新加坡全国生产汽车也没关系,因为它充其量几十万辆或者上百万辆。而中国要是生产汽车,钢铁价格、石油价格肯定会涨,生产投入就会过剩,这就是大国因素。”
各企业为了重新树立形象,同时为了开拓抢占新的细分市场,然后从主品牌中又划分出若干子品牌。比如奇瑞汽车划分品牌后,分成了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个品牌,以前的奇瑞品牌给人一种低档车的感觉,奇瑞为了开拓中高级市场,就用瑞麒这个品牌承载他们新推出的中高端车型!
兼并重组未来品牌有望集中
在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中,一个成熟的市场只需要几个大的成熟品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品牌面临的将是被淘汰和被整合。经过百年发展的美国汽车行业,现在也就留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几家大的公司,整个一个德国也就奔驰、宝马、大众等等品牌。
目前的中国车市仍在井喷式的发展,产销量巨大,所以目前品牌过多的弊端似乎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过几年中国的汽车达到初步普及的时候,老百姓对自己的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后这么多的品牌还有用吗?行业整合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由于中国政府一直希望中国能出现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生产商,因此,这一趋势将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
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业界将此消息解读为中国政府主导汽车产业集中的信号。联系到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做出的汽车行业的战略性政策,中国汽车行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出4家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其中还明确提出了鼓励包括东风汽车集团在内的四大车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再次重申了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性,并明文规定了到2015年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超过90%.□董金鹏本报记者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