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与外购决策

1、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是运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自制还是直接外购,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地所要回答的问题。每个企业所涉及到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范围极为广泛,所幸的是,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无需考虑去制造生产。象纸夹、铅笔和橡皮这样的文具,由于已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所以除它们的专门生产厂家,对于别的企业来说,再去制造它们是不经济的。产品设计完成后,关于其详细的说明都已概括在蓝图或图纸中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可能是由几个、几十个或者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例如,一架大型运输机是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的,其中哪些自制,哪些外购?在对此作出决策时,应采取什么样有效可行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呢

2、?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者都会把成本作为制定自制与外购决策的主要标准。如果一个部件外购比自制便宜,那就直接购买好了。可是,当需要真正进行成本比较时,问题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成本比较方法。对每一种情况,都需要对所涉及的增量成本进行分析,而对不同的情况,这种成本在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请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五章中关于增量成本的讨论,那里所举的许多例子都是关于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的)。对自制与外购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唯一准则是增量成本分析原则。我们必须弄明白,对某种零部件我们不去自制而是外购,我们到底能节省下来什么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减少是否大于外购该

3、部件所花费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当外购;相反的情况,如果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外购而不是自制,那么改为自制时实际上会有些什么增加?它是否小于我们停止外购这些部件所可能减少的成本?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采取自制方案。这些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中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如果必要设备的生产能力有闲置的成分,那么自制方式的成本应当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把原有的设备投资、占地空间和监督管理等间接成本再分摊到新产品上去。但另一方面,如果上述间接成本是必须再追加的,则这一事实在分析时也应予以考虑。相反地,如果我们考虑以每件2元的价格外购某项产品,而其当前的平均制造

4、成本为每件2.25元,那么我们最好先分析一下制造成本中所包含间接成本的比重,有可能购买这一产品实际上只减少了很少的间接成本,而设备投资、占地空间和一般的管理费用则仍将持续作为成本保留下来。这样,在考虑了增量成本之后,再与每件2元的外购成本相比较,该产品的制造成本有可能看作为每件1.5元。由此可见,当工厂具有闲置的设备、厂房建筑以及生产能力时,可以考虑产品自制而不去外购。有可能对自制与外购决策产品影响的成本类型较多,有些成本还通常会被人们忽视掉。例如,一家企业发现他们在外购材料时没有计人材料搬运费这一额外成本,而该种材料较为庞大笨重,搬运成本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见,外购零部件的单

5、件价格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增量成本的大小,而增量成本是进行自制与外购决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另有一家工厂在采用自制方案时未考虑到所需增加的日常文件管理的费用。以前他们只需买一件装配好的部件存储起来,等待装配时进入最终产品,而现在采用自制方案后,他们必须购买几个组成部件以及所需的原材料,填写工作单,管理几种部件的库存并填写装配单,等等。结果表明,这些成本中有一些是可以度量的,它们显著地大于购买这一部件所需的成本。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必须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讨论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时所针对的对象是原有的零部件或产品,那么,对于新的零部件或产品而言,情况是否仍与前面所讨

6、论的一样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是同样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使我们无法用假定的传统制造成本与购买价格进行比较。单纯的购买价格实际上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外购的比较成本。同样,我们可能拥有一批能够完成制造工作的闲置设备,这就可以使制造的增量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组成。对于自制与外购决策,也许最好的指导性意见是,我们必须始终记住所讨论的是一个运营中的企业。一个运营中的企业具有一些自身所独有的条件,它有建筑物、设备、技术以及监督和管理人员。现在我们对某一部件采取外购方案而不是自制方案,那么这一运营中的企业会怎样变化呢?然后将上述决定反过来,这样做是否需要增添新设备、占地空间和

7、监督管理人员?对于有些运营中的企业来说可能不需要,而对于其他一些运营中的企业来说则可能需要,据此可以作出正确的自制与外购决策。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在作出自制与外购决策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质量保证、供应的可靠性、专利、营业秘密的控制、灵活性以及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等,此外,政府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自制与外购决策。在影响自制与外购决策的诸多因素中,大多数企业都希望把经济因素放在首位,除非他们认为是出现了极限情况,例如当质量、供应或是专利方面的矛盾特别突出时,他们才会改变这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非经济的限制因素就会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看作是成本上的不利因素。虽然在制定自制与外购决

8、策时常常选择外出采购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如螺母、螺栓、开关、阀门等,但这种决策也会随总的设备负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具备了制造某些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时,一般都选择自制方案;但是当设备要求加班运行时,经济分析的结果就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原来自制的零部件就不得不改为由外购获得,这是因为加班奖金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而且为了完成生产进度还需要增加有效的生产能力。企业在制定自制与外购决策时,有时需要比较“现实”些的原则。例如企业常在可以自制时还实行外购,并非是出于我们在上面所讨论过的原因,而是为了保持与一个重要的供应厂的良好关系,以及其他与客户间的互惠安排。而一般情况下,对于加工装配类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外购或外协零部件的数量就越多。综上所述,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在进行自制与外购决策时所采用的决策准则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

THE END
1.业务分析如何做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一种评估问题和潜在决策的方法,旨在不确定条件下确定备选方案的价值。它探讨不同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根据领域特定的价值标准(如财务价值、评分或相对排名)进行评估。决策分析有助于解决评估难题,如问题定义模糊、结果原因不明、影响因素不完全了解,或不同涉众对结果价值缺乏共识。该方法支持在复杂情况下评估https://blog.csdn.net/reddishz/article/details/144690138
2.采购方法与工具(自制或外购决策)采购方法与工具 Make or Buy Decision (自制或外购决策) 如何决定原材料的自制还是外购? 采购方法与工具 Make or Buy Decision (自制或外购决策) Is the component/assembly strategy important/core business? Is the component/assembly strategy important/core business? Yes No MAKE vs BUY BUY Is the componenthttps://doc.mbalib.com/view/0c87fb5a82da0b57f176adcbd8a62a44.html
3.产品自制与外购决策的分析探讨.docx产品自制与外购决策的分析探讨 ? ?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品自制和外购的概念和意义的叙述,以及影响自制和外购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司的实际状况,用自制和外购一般决策程序,运用成本相关分析法;决策我司部分产品是自制还是采用外购。权衡其利与弊,使之成本合理化,利润最大化。关键词:概念? 意义? 优点? 风险? 各种因素?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21/8106124014004007.shtm
4.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注册会计师摘要: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本文讨论了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问题,从自制和外购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其优势和劣势。 【2023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真题(8.25考生回忆版)】 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决策在企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决策意味着生产上某个零部件的选择,即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部采购。https://www.educity.cn/cpa/5220379.html
5.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自制的成本包括变动成本B.外购成本包括买家、运费、保险费C.自制与外购的无关成本不予考虑D.将自制与外购的相关成本进行比较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https://www.shuashuati.com/ti/ecdac3a721de4f1fbcd7ffa5b9ba61d9.html?fm=bd5e06410cf860646913e976658a9d0c94
6.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在零件自制和外购决策中,若成本无差别点数量为1000件时,则选择自制方案的必要条件是:全年需用零件的数量()件。 参考答案:大于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填空题 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元,目标利润为600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件 参考答案:180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982999.html
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重点6篇(全文)(3)自制还是购买决策问题更加明显(4)合同安排困难(5)供应方式独特(6)采购具有复杂性 服务采购过程:(1)确定采购需求 (2)供应方案分析(服务来源选择、定价、自制还是外购决策)(3)采购协议签订 (4)服务合同管理(合同的执行、服务质量控制和供应商评价、付款方式)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fus0ood.html
8.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知识摘编:第16章项目采购管理?适用于规划采购管理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是自制或外购分析。自制或外购分析用于确定某项工作或可交付成果最好是由项目团队自行完成,还是应该从外部采购。制定自制或外购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组织当前的资源配置及其技能和能力,对专业技术的需求,不愿承担永久雇用的义务,以及对独特技术专长的需求;还要评估与每个自制或外购https://blog.51cto.com/u_14540126/6178861
9.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企业经营论文范文二是企业无剩余生产能力,如果自制零部件则需要增加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此时应运用平衡点分析进行管理决策。通过确定追加投入后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无差别平衡点,即无差别平衡点业务量=追加的固定成本/(外购单位价格-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当零部件需求量大于平衡点业务量时,自制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优先选择零部件自制决策;https://www.91xueshu.com/l-qyjylw/52774.html
10.PMP12.项目采购管理12.1规划采购管理皇帽讲绿帽带法技巧制定自制或外购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组织当前的资源配置及其技能和能力,对专业技术的需求,不愿承担永久雇用的义务,以及对独特技术专长的需求;还要评估与每个自制或外购决策相关的风险。 在自制或外购分析中,可以使用回收期、投资回报率(ROI)、内部报酬率 (IRR)、现金流贴现、净现值(NPV)、收益成本(BCA)或其他分析https://www.cnblogs.com/autopwn/p/16562513.html
11.2024年04月自考00157管理会计(一)真题自考3.下列不属于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是 A.成本性态分析法 B.差量分析法 C.边际贡献分析法 D.本量利分析法 4.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一个特 点是不考虑 A.专属成本. B.需求量 C.变动成本 D.收入 5.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 https://zikao.cwjedu.com/lnzt/71447.html
12.2016年4月自考管理会计(一)(00157)真题9.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分析时( ) A.一般不考虑收入 B.不考虑自制或外购中非相关成本 C.自制成本要考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D.自制的成本一般不考虑固定成本 E.若剩余生产能力有其他用途,必须考虑机会成本 10.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 A.准确性 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234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