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经济批量模型公式中“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13400-10760)/22+280+8×2.5=420(元)
【提示】订货成本是单次订货产生的成本。
储存成本=4+28.5+20=52.50(元)
【提示】储存成本是储存单位存货的成本。
存货经济订货批量=(2KD/Kc)1/2,由此看出存货年需求量、单位订货变动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同向变动,选项B、D正确;单位储存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反向变动,选项A错误;订货固定成本与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无关,选项C错误。
甲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常年大量使用某种零部件。该零部件既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零部件单价为100元/件,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为20元,订货的固定成本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自制,有关资料如下:
(1)需要购买一套价值为100000元的加工设备,该设备可以使用5年,使用期满无残值。
(2)需要额外聘用4名操作设备的工人,工人采用固定年薪制,每个工人的年薪为25000元。
(3)每次生产准备成本为400元,每日产量为15件。
(4)生产该零部件需要使用加工其他产品剩下的一种边角料,每个零部件耗用边角料0.1千克。公司每年产生该种边角料1000千克,如果对外销售,单价为100元/千克。
(5)除上述成本外,自制零部件还需发生单位变动成本50元。该零部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每年按360天计算。公司的资金成本为10%,除资金成本外,不考虑其他储存成本。
要求:
(1)计算甲公司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量、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
(3)判断甲公司应该选择外购方案还是自制方案,并说明原因。(2014年)
(1)外购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100×10%=10(元)
外购零部件的经济订货批量=(2×3600×20/10)1/2=120(件)
外购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2×3600×20×10)1/2=1200(元)
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100×3600+1200=361200(元)
(2)自制零部件的单位成本=50+100×0.1=60(元)
自制零部件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60×10%=6(元)
每日耗用量=3600÷360=10(件)
自制零部件的经济生产批量={2*3600*400/[6*(1-10/15)]}1/2=1200(件)
自制零部件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2*3600*400*6*(1-10/15)]1/2=2400(元)
设备使用期内的平均年成本=100000÷(P/A,10%,5)=100000÷3.7908=26379.66(元)
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60×3600+2400+25000×4+26379.66=344779.66(元)
(3)由于自制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比外购零部件的全年总成本低,甲公司应该选择自制方案。
供货单位需要的订货提前期延长,不影响经济订货量,只影响再订货点,选项A错误;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Q*={2KD/[Kc×(1-d/P)]}1/2,由上式可知,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K)增加时,经济订货量也增加,选项B正确;供货单位每天的送货量(P)增加时,经济订货量减少,选项C错误;供货单位延迟交货的概率增加,只影响保险储备量,不影响经济订货量,选项D错误。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待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余额,对于借款企业来讲,补偿性余额会提高借款的有效年利率,选项A错误;贴现法是银行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的方法,会使贷款的有效年利率高于报价利率,选项B错误;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有效年利率等于报价利率,选项C正确;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方法,会使企业的有效年利率高于报价利率大约1倍,选项D错误。
【提示】有效年利率的计算公式可总结为:有效年利率=实际支付的年利息/实际贷款额。
(1)资产负债表项目(单位:万元)
项目
年末金额
年初金额
流动资产合计
4600
4330
其中:货币资金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00
460
应收账款
2850
2660
预付账款
150
130
存货
1000
980
流动负债合计
2350
2250
(2)利润表项目(单位:万元)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略)
营业收入
14500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10
所得税费用
32.5
净利润
97.5
(3)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季节性,每年3月份至10月份是经营旺季,11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经营淡季;
(4)乙公司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2013年年初坏账准备余额140万元,2013年年末坏账准备余额150万元。最近几年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不好,截至2013年年末账龄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达到应收账款余额的10%。为了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乙公司在2013年收紧了信用政策,减少了赊销客户的比例;
(5)乙公司2013年资本化利息支出1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
(6)计算财务比率时,涉及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均使用其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
(1)甲公司2015年的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项目
2015年年末
利润表项目
2015年度
货币资金
1050
10000
1750
减:营业成本
6500
300
税金及附加
1200
销售费用
1400
固定资产
3700
管理费用
160
资产总计
8000
40
流动负债
3500
利润总额
1600
非流动负债
减:所得税费用
400
股东权益
4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假设资产负债表项目年末余额可代表全年平均水平。
营业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
权益乘数
24%
0.6
1.5
(2013年)甲公司是一家机械加工企业,采用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进行权益净利率的行业平均水平差异分析。该公司2012年主要的管理用财务报表数据如下:
2012年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末):
净经营资产
净负债
200
800
利润表项目(年度):
3000
税后经营净利润
180
减:税后利息费用
12
168
为了与行业情况进行比较,甲公司收集了以下2012年的行业平均财务比率数据:
财务比率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税后利息率
净财务杠杆
权益净利率
行业平均数据
19.5%
5.25%
40.00%
25.20%
A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
年度
2023年
2024年
销售收入
18000
20000
780
利润留存(新增)
560
1180
期末净经营资产
16000
22000
期末所有者权益
8160
11000
可持续增长率
7.37%
ABC公司2024年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金额
6000
股利分配
60
利润留存
240
负债
总资产
2400
甲公司是一家火力发电上市企业,2022年12月31日的股票价格为每股5元。为了对当前股价是否偏离价值进行判断,公司拟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有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2022年的主要财务报表数据。
(2)对甲公司2022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修正,作为预测基期数据。甲公司货币资金中经营活动所需的货币资金数额为销售收入的1%,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均为经营性资产,应付账款均为经营负债。因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均为偶然项目,不具有持续性,所以在编制修正管理用报表时,甲公司决定将其剔除。
(3)预计甲公司2023年度的收入将增长2%,2024年及以后年度收入将稳定在2023年的水平,不再增长。
(4)预计甲公司2023年度的销售成本率可降至75%,2024年及以后年度销售成本率维持75%不变。
(5)管理费用、经营资产、经营负债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均可稳定在基期水平。
(6)甲公司目前的负债率较高,计划将资本结构(净负债/净经营资产)逐步调整到65%,资本结构高于65%之前不分配股利,假设公司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借款。企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未来不打算增发或回购股票。净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平均预计为8%,以后年度将保持不变。财务费用按照期初净负债计算。
(7)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
(8)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估计企业在2022年年末的价值,债务价值按估计时点的账面价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