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

学制:3年

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生产总量达1826.47万两,销售总量达1806.19万两,稳居全球产销第一,与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相配套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2010年也达到了3000亿元以上。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产销量继续稳全球第一位。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汽车1.06亿辆,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技术涉及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等诸多领域,人们对与汽车有关的安全、环保、动力、智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升。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社会对汽车维修服务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据交通部统计资料显示,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60万人。

河南省汽车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我省生产各类汽车整车、改装车14.3万辆,摩托车173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25万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传动轴总成等10多种零部件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郑州宇通、郑州日产等整车企业和新航集团、中轴集团、中原内配等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群体迅速壮大,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汽车产能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根据河南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20)提出的目标,2012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50万辆,摩托车260万辆。2015年,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120万辆,三轮汽车、低速货车60万辆,摩托车350万辆,形成郑州百万辆汽车制造中心基本。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方城县汽车产业目前以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为主,企业数多达30多家,拥老熊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鑫达汽贸有限公司、瑞通汽车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县知名的汽车维修企业。但总体上来讲,我们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达到经济规模要求的很少,企业的局面还处于“弱、小、散”的状况,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

(二)、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和维修服务的特点对人才及岗位的要求

现代汽车己发展成为高科技载体,其各方面都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现代化检测维修仪器设备、维修技术和工艺规范己成为汽车维修的基木要素。同时,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不解体检测诊断”为前提,高质量、快速修车的维修方式,己成为维修业的服务准则。

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含量,决定了汽车维修人才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即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能快速、准确诊断出各种疑难杂症,制定维修方案;同时,还需要大量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及设备、看“处方”检修或更换零部件、总成的普通技术操作工人,即称之为“汽车护士”。而在汽车维修中,维护作业占有很大比重,作业内容以清洁、紧固、润滑、检查、调整、补给为主,以及常见的一般性故障排除。这些工作主要由普通维修技术工人即“汽车护士”来承担。其岗位的要求是:熟悉汽车结构、正确使用工具设备、熟练操作,强调按照要求进行专项实际操作能力。而汽车检测诊断工作,往往由“汽车医生”来承担。通过不解体快速诊断,查找出病因,制定维修方案,开出“处方”。其岗位的关键能力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全而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检测仪器依靠但不依赖。

3、汽车维修从技术水平角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总监、维修组长和维修工,各层次的岗位职责如下:

通过对三个层面的岗位职责阐述,作为中职教育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应定位为培养维修工,将来职业发展方向是维修组长、技术总监。

(四)、专业基本定位

1、专业定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培养能够从事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电控故障检测与诊断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

3、职业能力

4、职业资格

(五)、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作为示范校专业建设,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维修组长高级技能岗位的人才,其职业能力所对应的专业能力如下:

1、必备能力

(1)掌握汽车电路知识,能够看懂各种电路图;

(2)掌握汽车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零件名称和作用;

(3)对工具和仪器设备有简单的维护和检修能力,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4)了解各传感器的作用和位置,知道常见故障的检修;

(5)掌握道路试车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意识。

2.综合能力要求

(1)复合知识要求

②熟悉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机动车电路图识图知识;

③掌握机械制图、液压传动、极限与配合、机动车常用材料知识;

④掌握机动车维修专业知识,了解机动车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⑤掌握发动机、底盘及其控制系统零部件的常规检验方法;工艺规程和竣工验收标准;系统故障诊断原理和方法;

⑥了解常用维修、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结构原理。

(2)协调能力要求

①要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状况;

②要协调好各种关系,既要尊重上级也要尊重下级,积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主动去解决下级的实际困难;

③合理进行分工,落实各项任务,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沟通和有很强的团队精神。

(3)创新能力的要求

①面对繁重而复杂的维修项目,要善于动脑筋;

②在判断汽车故障时,要有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

③要能根据所积累的经验,解决和克服在维修过程中较难解决的问题;

④面对新型车辆,能合理安排维修作业程序,提出维修方案,并能积累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3、专业职业能力的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分析,探索出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汽车的主要维修项目,以其检测与维修的操作程序为依据,对每一操作步骤进行知识和技能要求分析,从而形成汽车高级技能岗位人员的必备能力,然后再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最后形成汽车高级技能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

汽车维修组长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标准: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一)、学工交替、能力递进“4+2”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线,构建“4+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将入学后的三个学年分为6个学段。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其中,前4个学段在校内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习,后2个学段在企业顶岗实习。

1、人才培养方案学段分配表:

第一、二、三个学段在校内学习,由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构成,一个专业模块学习结束,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轮岗实习,认识企业的工作环境,体验未来的工作岗位;

第一学年结束后,暑假有学校组织学生到本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工学交替。

第四个学段在校内学习,企业车间或对口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方向强化训练。

第五、六个学段,由学校安排到对口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

2、校内学习要求

建设理论、实训一体化专业教室,设计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同执教,在不同阶段完成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3、轮岗实习要求

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将所学课程结合企业具体工作,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共同执教,学生轮换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

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3个月的工学交替,由学校教师带队,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认识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使学生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进入合作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按照企业要求,顶替企业员工岗位。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生毕业时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具体如下:

(2)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开发各核心课程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大力推行任务驱动性、情境式教学等,进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3)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教师引导和精心组织,在教学实施中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考评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

(5)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以赛促训,以训促学。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1、人才培养实施步骤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实施步骤为“通识知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职业能力知识教育→职业能力强化训练→岗位实践能力知识教育”。

按照实施步骤,遵照知识的进阶性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适时跟进素质拓展教育,遵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素质拓展教育标准,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实现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大力推行任务驱动性、情境式教学等,进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

2、能力递进的教学进程

采用学工交替,逐段提高的方法,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分成能力递进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汽车拆装维护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调整和维护的能力。第二阶段以汽车零部件检测与修复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第三阶段以整车故障诊断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诊断排除整车故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学生职业发展和转换需要,开设知识拓展类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拓展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任修课)组成。

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方向训练、实训项目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二)、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与课程路线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2、学时比例

4、技能实训课程设置及要求

实训教学的内容设置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为基本原则,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技能实训课程,并考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依据汽车维修企业台账中常见维修项目的技术统计数据,选取187个技能点(其中基础课程技能点10个、专业课程技能点177个)作为课程设置项目。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目的”的指导思想,突出实际操作技能教学,最大限度地缩小技能实训与职业岗位的距离,使学生具备相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技能实训课程技能点设置一览表

(四)、教学评价

1)、坚持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2)、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3)、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评价方法。笔试主要针对各部分的基本知识进行命题。

4)、实践部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试要设计便于操作的考题和细化的评分标准。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描述

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描述

4、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检修课程描述

四、专业师资配置与要求

(一)、人员结构

每门课程的课程小组应有3名及以上专任教师及1~2名校外兼职教师组成,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由校内的专任教师担任。

校外兼职教师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至少达到1:1。

(二)、任职要求

1.专任主讲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掌握较好的教学能力;熟悉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流程,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获得汽车维修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含高级工)。

(三)、师资培训计划

至2013年师资培养目标如下:

五、实训条件要求

(一)、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室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参照汽车企业厂房及其他工作场所的模式来进行规划设计,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具有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与场所,并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实训条件应满足学生5~7人/组的汽车维修技能实训的要求。

1、实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2、主要实训分室基本配置要求

(二)、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行业特点,按学生人数计算每10人应有1家稳定的校外企业作为教学和实习的基地,并能不断拓展校外基地数量与功能。其主要功能有:

2.产学研合作;通过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深入沟通,了解企业一线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起校企互信合作,逐步承担企业的技改、开发等项目,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在课堂上言之有物,提高教学水平。

3.顶岗实习;学生通过课程《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一线上岗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岗位技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六、专业教材配置

教材的选择以本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汽车维修企业常见维修作业项目为依据,引入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图文并茂,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的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到2013年,编写完成《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两本校本教材。

七、专业建设特色

1、专业建设模式特色

以服务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线,构建学工交替、能力递进的“4+2”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建设具有仿真、模拟功能的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具有真实操作环境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提高“双师素质”为切入点,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更加合理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所在专业群共同提高与发展;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为同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专业特色:积极倡导“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新理念,试行汽车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新机制,努力使专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专业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强有力结合,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力。

2、课程体系特色

本专业课程体系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的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和教师互动,融教学、实训、生产和服务为一体。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缩短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增强就业竞争力。

THE END
1.车辆报废自己拆走零件车辆报废后,不建议自己拆走零件。 报废车辆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私自拆卸报废车辆的零件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一方面,这违反了法律法规,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处罚。另一方面,拆卸零件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此外,报废车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拆卸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意外。 https://news.yiche.com/baike/5012416.html
2.修车会不会被偷换零件若对车辆更换的配件有需求,车主完全有权取走,但损坏的零件则不能再次使用,维修站会进行适当处理。 至于4S店的售后维修,超出保修期的车辆涉及到费用包括配件费用和工时费。工时费用根据维修项目的不同而异,通常按照标准收取。具体费用可以与售后部门协商,部分项目可能存在优惠。https://www.autohome.com.cn/baike/803429.html
3.工程机械维修考试复习题必要时可以查阅有关资料,按拆卸工艺程序进行,防止零件损伤。2. 维修现 代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守按需拆卸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拆卸。3.拆卸时为装配创造条件 4.遵循正确的拆卸方法 5. 采用合适的工具与设备6.拆开后的零件,应分 类分部存放,以便查找 46.简述进行装配的基本原则。 答:一.保证配合精度。通过选配、修配https://m.360docs.net/doc/4010221910.html
4.钳工试题初级(精选6篇)答:包括划线、錾削(凿削)、锯割、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和套丝、矫正和弯曲、铆接、刮削、研磨以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等。 3、什么是机械设备拆卸原则? 答:机械设备拆卸时,应该按照与装配时相反的顺序和方向进行。一般按“从外部到内部;从上部到下部;先拆成组件或部件,再拆零件”的原则进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ell5l38.html
5.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1.2 装配基本概念及步骤 任务2 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 5.2.1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5.2.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类型 5.2.3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5.2.4 装配工艺规程 5.2.5 装配方法 任务3 典型零部件的装配 5.3.1 零部件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5.3.2 零部件装配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f325dfc1e085366ab1cabfa
6.钣金工问答题库及答案2)对车身进行几何尺寸的检测和分析,分清主要受力变形位置,被牵动的次要变形位置,基本未变形部分及其变形程度。3)制定出修理方案。 74.何谓垫撬法? 垫撬法是指在原车上不拆卸零部件为原则,根据车身的变形程度和变形部位,利用相应空隙,借助邻近部件的支撑,以杠杆原理进行整形修复的工艺。 75.试述“死褶”的矫平http://www.hebjxw.com/ShowInfo_News.asp?id=18862
7.首发:DFA设计指南:简化产品设计(KISS原则),优化装配工序,宽松公差如图2-7所示,在很多产品中常常离不开线缆,而线缆需要通过束线带或线夹固定在产品中,此时可在塑胶零部件上增加特征来代替束线带或线夹。 如图2-8所示,在原始的接线盒设计中,铰链和卡扣是通过冲压和机械加工等方法进行制造的。通过将铰链和卡扣合并在接线盒的盒体和上盖中,通过注射加工进行制造,接线盒的零件数量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456722.html
8.华为运输包装设计规范(内容系统全面)行业资讯包装新闻3.1.3终端类部件产品16 3.1.4设备类部件产品16 3.2产品基本特性16 3.2.1防护要求17 3.2.2结构特性17 3.2.3配置需求18 4包装设计基础知识19 4.1包装设计的基本目的19 4.2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点19 4.3包装设计的基本内容20 5包装设计程序和基本原则20 5.1包装设计基本程序20 http://www.15721.net/news/show-96226.html
9.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1.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逐步养成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0.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及完成本职业相关数控机床及相关零部件总成、工具、量具等。实际操作培训可在车间装配现场进行。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装配钳工、机修钳工、车工、磨工、铣工、镗工等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https://jxgcxy.jvtc.jx.cn/info/1266/1605.htm
11.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精选12篇)综合文档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二、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1、权威性 管理制度由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制定,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强制约束力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3436117.html
12.机械维修工安全培训8篇(全文)(2) 总成互换修理法是目前公认的现场维修的最好方法, 是将磨损的零部位或总成拆下, 用新品或修复件进行更换, 替下的零部件或总成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修复, 检验合格之后入库备用。采用这种修理方法, 可以取消中修, 简化修理层次, 修理速度快, 时间短, 因而大大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 增加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vvmw7ye.html
13.浅析TSO/CTSO及其应用1.1 TSO和CTSO基本概念 TSO(Technical Standard Order)是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颁发的、用于审定零部件的最低性能标准[2]。CTSO(技术标准规定)是中国民航局(CAAC)颁布的、民用航空器上所用的特定零部件的最低性能标准。此处的零部件指任何用于民用航空产品或者拟在民用航空产品上使用和安装的材料、零件、部件、机载设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703/105155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