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0000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量2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费用2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2018)
甲公司是一家电子计算器制造商,计算器外壳可以自制或外购。如果自制,需为此购置一台专用设备,购价7500元(使用1年,无残值,最大产能20000件),单位变动成本2元。如果外购,采购量10000件以内,单位报价3.2元;采购量10000件及以上,单位报价可优惠至2.6元。下列关于自制或外购决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2020)
经财务部门测算,A、B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70%和40%。
公司领导根据财务部门预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2020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否达到100万元?
(2)A产品亏损40万元,可否考虑停产?
(3)若能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增产能否增利?
方案一:停止生产A产品,按原计划生产B产品。
方案二:停止生产A产品,调整生产计划,平衡生产能力,使B产品增产80%。
方案三:在2020年原生产计划基础上,投资50万元购置一台设备,用于生产B产品,B产品增产10%。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
A产品的变动成本=1220×70%=854(万元)
A产品的边际贡献=1220-854=366(万元)
B产品的变动成本=560×40%=224(万元)
B产品的边际贡献=560-224=336(万元)
企业固定成本总额=(1260-854)+(440-224)=622(万元)
方案一的税前营业利润=336-622=-286(万元)
方案二的税前营业利润=560×(1+80%)×(1-40%)-622=-17.2(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80+560×10%×(1-40%)-50÷5=103.6(万元)
方案三的税前营业利润最大,应选择方案三。
①如果采用方案三,2020年公司的税前营业利润将达到103.6万元,所以2020年公司税前营业利润能达到100万元。
②A产品能提供正的边际贡献,所以不能停产A产品。
③添置设备后,税前营业利润由80万元增长到103.6万元,所以增产能增利。
(1)甲公司2024年的主要财务报表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项目
2024年年末
货币资金
300
应收账款
800
存货
750
长期股权投资
500
固定资产
3650
资产总计
6000
应付账款
1500
长期借款
股东权益
3000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
利润表项目
2024年度
营业收入
10000
减: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
320
管理费用
2000
财务费用
80
加:投资收益
50
利润总额
1650
减:所得税费用
400
净利润
1250
(2)甲公司没有优先股,股东权益变动均来自利润留存,经营活动所需的货币资金是当年销售收入的2%,投资收益均来自长期股权投资。
(4)甲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60%,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与销售收入保持稳定的百分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