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60000元。除B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B产品销量2500件,单价110元,单位成本12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费用20元,单位直接人工费用4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5元)。假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B产品的理由是()。
X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30-18)÷0.2=60(千元/小时)
Y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39-27)÷0.3=40(千元/小时)
Z机型无人机的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20-13)÷0.1=70(千元/小时)
根据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的大小,应优先安排生产Z机型无人机,生产数量为16000台;然后生产X机型无人机,生产数量为20000台;最后生产Y机型无人机,生产量=(8000-16000×0.1-20000×0.2)÷0.3=8000(台)。
税前经营利润总额=(30-18)×20000+(39-27)×8000+(20-13)×16000-304000=144000(千元)
设X机型的最低售价是P千元,则:
(P-18)×40000-304000=144000
解得:P=29.2(千元)
设税前经营利润总额下降100%(税前经营利润总额=0)时的单位售价为P,则:
(P-18)×40000-304000=0
解得:P=25.6(元)
售价变动率=(25.6-29.2)÷29.2=-12.33%
税前经营利润总额对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100%÷(-12.33%)=8.11
(1)9月初公司承接一新订单,订单编号901,客户订购M产品10000千克,立即开工,月底交付。在加工M产品时,同时产出N副产品。
(2)本月生产费用及工时资料:901订单开工时实际耗用直接材料178000元。801订单(上月承接,未完工,本月继续加工)和901订单生产工人工资154000元,车间制造费用113000元。实际人工工时12320小时,其中:801订单7040小时,901订单5280小时。实际机器工时14125小时,其中:801订单8125小时,901订单6000小时。
(3)本月订单完成情况:截至9月30日,801订单全部未完工;901订单全部完工,加工完成M产品10000千克,同时产出N副产品500千克。M产品市场售价45元/千克。N副产品进一步简装需每千克支付2元,简装后市场售价10.8元/千克。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在计算M产品成本时,可将N副产品价值从M产品直接材料中扣除。
901订单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16-14所示。
计算说明(部分):
①对于901订单:
本月实际耗用直接材料=178000(元)
本月直接人工费用=154000×[5280÷(7040+5280)]=66000(元)
本月制造费用=113000×[6000÷(8125+6000)]=48000(元)
②N副产品的总价值=500×(10.8-2)=4400(元)
所以甲公司可以接受的最高深加工成本是每千克4.2元。
(2018)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最近几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正在考虑通过筹资扩大产能。2018年,公司长期债务10000万元,年利率6%,发行在外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无优先股。
资料二: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2019年初拟新增一台与约束资源相同的设备,需要筹集10000万元。该设备新增年固定成本600万元,原固定成本总额1000万元照常发生,现有两种筹资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平价发行优先股筹资6000万元,面值100元,票面股息率10%;按每份市价1250元发行债券筹资4000万元,期限10年,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9%。
方案2:平价发行优先股筹资6000万元,面值100元,票面股息率10%;按每股市价10元发行普通股筹资4000万元。
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①A产品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2-1.2)÷1=0.8(万元/小时)
B产品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4-1.6)÷2=1.2(万元/小时)
C产品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6-3.5)÷2.5=1(万元/小时)
按照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大小排列,生产顺序为:B产品,C产品,A产品。
A、B、C三种产品在当年产销平衡,所以:B产品的产量=销售量=600(件);C产品的产量=(2500-600×2)÷2.5=520(件);由于没有剩余加工能力,A产品的产量为0件。
②边际贡献=(4-1.6)×600+(6-3.5)×520=2740(万元)
息税前利润=2740-1000=1740(万元)
税前利润=1740-10000×6%=1140(万元)
经营杠杆系数=2740÷1740=1.57
财务杠杆系数=1740÷1140=1.53
①[(EBIT-10000×6%-4000÷1250×1000×9%)×(1-25%)-6000×10%]÷1000=[(EBIT-10000×6%)×(1-25%)-6000×10%]÷(1000+4000÷10)
解得:EBIT=2408(万元)
预计息税前利润=(2-1.2)×400+(4-1.6)×600+(6-3.5)×1000-1000-600=2660(万元)
因为预计息税前利润266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2408万元,所以应该选择债务筹资,即方案1。
②边际贡献=预计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2660+1000+600=4260(万元)
归属于普通股的税前利润=2660-10000×6%-4000÷1250×1000×9%-6000×10%÷(1-25%)=972(万元)
经营杠杆系数=4260÷2660=1.6
财务杠杆系数=2660÷972=2.74
每股收益=[(2660-10000×6%-4000÷1250×1000×9%)×(1-25%)-6000×10%]÷1000=0.73(元/股)
新增约束资源相同的设备后的年加工能力为5000小时,按照市场正常销量生产后剩余的产能=5000-400×1-600×2-1000×2.5=900(小时),剩余产能可以生产的A产品产量=900÷1=900(件),增加的息税前利润=900×(2-1.2)-200=520(万元)>0,所以应利用该剩余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