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刚开年,机器人赛道就热闹非凡。
A股机器人概念在春节后也迎来强势反弹,2月6日到27日,机器人概念指数累计上涨超过35%。
我们按照1、2、3级行业分类,把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数据,整理了一张万能表。
一、“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
机器人概念分为工业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市场炒的机器人概念更多是指人型机器人领域,而且是会自主学习、具备自主决策和自主行动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型机器人。
普通的机器人只是机械地接收数据,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具身智能则能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感知和学习物理世界,像人类一样理解和感受事物,并自主做出符合人类期望的行为反应。
要实现具身智能与环境实时交互,并完成自主做事的功能,主要环节分为:感知、传输、决策和执行。别看字少,其实这个过程包含了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所有的技术,包括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认知和推理、机器人学、博弈伦理、机器学习等,横跨多个学科方向,是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
机器人产业链
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厂商、机器人本体厂商、系统集成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本体厂商处于核心地位。
参考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软件部分涉及到机器人的控制以及对下游工艺的理解,需要做到可复制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是本体厂商的核心竞争力。而硬件的生产需要规模效应,通常采用外购的方式。
人型机器人有哪些应用场景?
由于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基本是你想让它做什么它就能做什么,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到个人服务、医疗、教育和娱乐等等,拥有极强的落地实用性。
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给出了三类优先应用方向: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
比如,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需求,3C、汽车等制造领域也是机器人应用的天然大市场;然后是老人的陪伴护理等民生服务。
按目前人形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的情况,以及经济性考虑,人形机器人最初可能渗透到安保和仓储物流行业,并且首先在欧美等高人力成本国家应用。
二、人型机器人的市场有多大?
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全球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按20%渗透率和15-20万的人形机器人单价来测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到12—16万亿元。
在国内,《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至2025年我国制造业将有3000万的人才缺口,中国电子学会测算国内机器人2024年有望达251亿美元市场规模。有机构测算,2023年至2030年,人形机器人新增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96%。
目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面临两大主要难题,一是产品功能简单,智能化水平不足;二是成本高昂,动不动就上百万元。马斯克说,未来的目标是将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2万美元,约合14万人民币,未来是多远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给大家描绘一个十分诱人的行业未来。
人型机器人的投资机会在那里?
由于大脑芯片的算法都由头部公司自研和掌握,然后外购零部件,所以机器人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在零部件。
人形机器人包括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系统,由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芯片、算法,动力单元、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手部关节等共同组成。
电机:是核心的驱动机构,占整体价值量的比例约30%。重点产品是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环节,全球市场规模在100亿量级,目前海外公司领先。
减速器:核心的动力传达机构,占整体价值量约20%。重点产品中,谐波减速器的竞争格局为哈默纳科一家独大,国内企业奋力追赶。行星减速器是传动效率最高的齿轮传动结构;全球规模在90亿元左右;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传感器:核心的感知部件,占整体价值量约20%。在力/力矩传感器方面,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步入加速增长期,中国公司加速追赶。机器视觉方面,全球市场规模在800亿元左右,呈现内外资品牌分庭抗礼的竞争局面。
三、A股里的机器人公司
还有更多的概念股可以对应下面图形里的标注内容,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A股机器人概况
按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机器人行业属于机械设备(一级)行业下属自动化设备(二级)行业的细分三级行业。申万机器人行业共有19家上市公司。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的市盈率是53.7倍PE-TTM,市盈率分位为45.74%,市净率2.94倍,对应历史分位为5.83%,整体估值并不算太高。
申万机器人行业公司:
以更广泛视角看,机器人概念不只是申万机器人行业,还覆盖了申万机械设备下面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二级行业。但从基本面看,大部分公司同样存在规模偏小,盈利能力弱的问题。
部分其他机器人概念公司:
四、机器人概念龙头基本面分析
公司历史业绩稳定向上,但几年下来总体增长并不明显。2020年业绩暴涨还是因为疫情的口罩机高增长,这两年又打回原型了。
从风险角度看,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无大风险。
经营层面上,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34.17%,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24.40%,成长性表现不错。
再看看估值,31.09倍PE-TTM,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中低位区。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历史业绩有所波动,整体是稳定增长的,只是增长幅度有限。
经营层面,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28.14%;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26.13%,数据表现优秀。
再看看估值,目前市盈率为61倍PE-TTM,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低位区。
3、机器人
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也算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先驱了。从历史业绩看,2018年之前还稳定增长,这几年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从风险角度看,公司无商誉、无大股东质押和减持,但2021年经营现金流出现了负值。
从经营层面看,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17.85%;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405.44%,盈利能力堪忧。
再看估值情况,公司三季度利润为负数,市盈率不具备参考意义。
公司曾经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国产第一,但看着历史业绩曲线就已经没继续看下去的意义了。
2009-2022年CAGR分别为13.85%和11.67%,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上下。2017到2021年是公司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90-5.79亿元,同比增长10%-30%。
从风险角度看,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总和:16.33%;无大股东质押,商誉值占比很小,基本可以忽略。近一年高管股东持股变动:-1.11%,但还属于可接受范围。
从经营上看,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11.74%,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5.50%,成长性上表现一般。
再看看估值,目前是27.55倍滚动市盈率,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低位区。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6成业务源于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剩下的是汽车零部件业务。
公司历史业绩平稳增长,2022年出现了加速。2023年3季报的利润继续增长33%。
从风险角度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总和:125.38%,无大股东质押,商誉值占比很小,股东减持比例也不大。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无大风险。
从经营层面看,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30.06%;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30.33%,公司成长性表现优秀。
再看看估值,目前滚动市盈率为24.24,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中低位区。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齿轮散件研发制造企业,国内新能源汽车齿轮龙头供应商。公司历史业绩波动较大,但最近两年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是受益新能源汽车开始发展。
从风险角度看,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总和:32.39%;无大股东质押;商誉占比小;高管股东减持幅度不大。公司风险指标整体良好,无大风险。
经营层面上,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32.78%;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253.95%,公司成长性优秀。
最后看看估值,目前滚动市盈率为22.72,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低位区。
公司混合式步进电机全球市占率超10%,位列全球第四,打破了日企垄断。历史业绩增长不明显。
从风险角度看,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总和:21.59%,无大股东质押,商誉比例和估值减持的还可以接受。整体风险不大。
经营层面上,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速度:9.33%;扣非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速度:0.38%,成长性表现不佳。
再看看估值,目前对应91.28倍滚动市盈率,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高位区。
五、总结
目前,GPT大模型的快速进化,让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更近了一步。国内把人形机器人发展已经提上国家层次,行业长期逻辑是没有疑问的。
但落实都A股概念身上就发现,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在业务上,A股基本没有正宗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整体实力也很弱小,稍微和人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切合的公司的估值又被炒得很高。
我们整理了一张万能表,包含A股所有股票的重要数据,比如每家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研发费用等等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数据,同时按照1、2、3级行业分类。
你可以看到,任何一只股票处于哪个行业的哪个细分领域;和同行业的竞争公司对比,它的行业地位如何,有哪些优劣势。如果营业收入够多,说明公司够大;如果扣非净利润够多,说明公司够强。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够高,说明公司质量更好。如果研发费用够好,说明公司竞争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