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冰火两重天”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界面新闻

在净利润同比变化中,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为变化较大的两个产业,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同比增长96.3%,而海洋装备产业同比下降69%。

界面新闻记者|王玉毛盾

界面新闻编辑|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十九篇报告中,界面智库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总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市公司亏损家数以及研发费用等财务指标进行了分地区和分行业的梳理,本篇将在上述财务维度的基础上加入同比指标,以探寻哪些产业发展势头较快,又有哪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比指标均根据以2023年末满足筛选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基准的可比口径数据计算。

界面智库对各省市新质生产力产业总资产同比增速分析后发现,新材料产业的总资产增速在多个省市较为强劲,如河北的新材料产业总资产同比增速高达205.0%,从总资产占比变动来看,新材料产业在多省市的占比有所上升,如河北、吉林、内蒙古。而与此不同的是,其他特定产业在特定省份的占比却呈现下滑趋势,如山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内蒙古的生物产业以及辽宁的未来产业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研发端看,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8%,在所有产业中增幅最大,且新能源产业是唯一一个全国各省市均增加研发投入的领域,其中湖北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多个省市研发投入的重点,除辽宁和四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外,其余省市或增加投入或维持原有投入,如湖南、广东、江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及重庆等省市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均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

而未来产业总体的研发投入较前期下降1.3个百分点,结合研发费用的绝对数值看,虽然未来产业仍为投入最多的领域,但占比的情况也提醒我们,当前在研发投资上需要更加审慎和精准,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的持续发展。

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为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资产前五省市,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些省市具体产业的同比增速时,可以观察到几个显著的趋势。如北京的新材料产业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总资产同比增速达55.9%,成为该市新质生产力产业中的亮点,而广东的新能源产业则成为了主要的增长动力,总资产同比增速高达78.2%,上海的增速也不容小觑,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总资产同比增速为43.4%。对于江苏和浙江这两个省市,它们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展现出了稳健的增长,江苏的总资产同比增速为31.5%,浙江为24.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产业都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在这五省市的新质生产力产业中,也有一些例外,如广东和上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总资产降幅分别为0.1%和0.4%,同时上海的新能源产业总资产也出现了5.8%的同比下降。

从各省市的产业总资产份额变动情况看,新材料产业在多省市的占比有所上升,如河北、吉林、内蒙古,分别上升11.4个百分点、8.1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然而,一些其他特定产业在特定省份的占比却呈现下滑趋势,如山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内蒙古的生物产业以及辽宁的未来产业占比分别下降9.8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

河北的新材料产业、甘肃的生物产业、北京的航空航天产业、上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内蒙古的新材料产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分别对应为168.5%、161.4%、156.7%、135.7%、119.0%。

可以发现,上述总收入同比增速较高的行业,并非出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两大备受瞩目的行业,反而是航空航天产业脱颖而出,其总收入同比增速高达75.1%。除了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有着显著的表现外,湖北、广东、贵州和浙江这四个省市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增速,同比分别为93.1%、79.3%、77.3%和71.1%。总收入同比降幅较大的产业出现在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较2022年同期下降55.1%,不过虽然降幅较大,但是从总收入的绝对数值上看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仍称霸全国。

总收入占比变动中,航空航天产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整体上升2.9个百分点,具体省市来看,航空航天产业总收入在上海的占比上升幅度最大,达13.1个百分点,此外,黑龙江(6.8个百分点)、贵州(5.7个百分点)、北京(3.7个百分点)、广东(3.5个百分点)等省市的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总收入占全国比重下降最多的是海洋装备产业,较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天津、黑龙江、上海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14.0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

除上述两大产业外,还有个别省市的部分产业占比也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比如甘肃的生物产业占比上升20.9个百分点,山西的生物产业占比上升15.0个百分点,而与此对应的是,甘肃的节能环保产业占比下降20.9个百分点,山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7.5个百分点。这些变化反映出各省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不同产业间的此消彼长态势。

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变化方面,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依然为变化较大的两个产业,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同比增长96.3%,该产业净利润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有北京(96.2%)、上海(89.4%)、广东(88.9%)、贵州(56.5%);而海洋装备产业同比下降69%,其中降幅较明显的城市有湖北(-124.0%)、天津(-78.2%)、黑龙江(-75.8%)、福建(-58.7%)。

净利润占比变动方面,贵州的航空航天产业、未来产业、新材料产业,湖北的未来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山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云南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数据其实并非真正反映了这些产业的高盈利或亏损情况,而是由于它们原本的基数相对较低引起的数据异常波动。

而相较之下辽宁未来产业的亏损情况却仍未得到改善,反而持续恶化,从占比看,该产业在辽宁下降298个百分点,从绝对数值看,亏损额从14亿元扩大至27亿元,表明辽宁的未来产业面临的经营挑战日益严峻,需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以推动产业良好的发展。

从亏损家数看,2023年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体亏损家数较上年同期增长46.7%,结合亏损的绝数值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亏损数量最为明显,亏损家数多增48家为所有产业之最,同比增幅达51.6%,而海洋装备产业虽同比增幅达200.0%,但实际上其亏损的企业数量仅多增2家。同样,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也有亏损,但亏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较去年同期多增一家公司。

从各省市的具体数据来看,上下浮动100%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参与统计的基数仅增加了1家,因此实际的亏损总额并未呈现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浙江的新材料产业,其亏损企业数量相较于同期显著增长400%,但从绝对数看,亏损家数仅增加4家。与此同时,上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则呈现出扭亏为盈的积极趋势,其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了66.7%,与此前净利润维度的数据形成验证。

从研发费用同比变化情况看,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8%,在所有产业中增幅最大,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是唯一一个全国各省市均增加研发投入的领域,其中湖北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实现了高达91.7%的同比涨幅。而研发费用下降幅度较大的产业是海洋装备产业,同比降幅为18.1%,其中天津海洋装备产业同比下降22.3%较为明显。

在审视各省市的产业研发费用变化时,我们注意到部分省市的某些产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原始基数相对较小所致。除了这一特殊情况外,我们进一步发现,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多个省市研发投入的重点。具体来说,除辽宁和四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外,其余省市或增加投入或维持原有投入,如湖南(36.7%)、广东(26.9%)、江西(25.2%)、河南(25.1%)、安徽(24.6%)、江苏(24.4%)以及重庆(21.8%)等省市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均实现了显著的同比增长,涨幅均超过20%,这一趋势凸显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在研发费用占比变动角度看,甘肃的占比调整最为显著,甘肃生物产业的研发占比提升了23.7个百分点,相应节能环保产业下降了23.7个百分点;山西生物产业的占比提升了1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占比分别下降了9.0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此外,未来产业总体的研发投入较前期下降1.3个百分点,仅广西、贵州、湖南、陕西这四省市该领域的研发占比仍有小幅增加,结合研发费用的绝对数值看,未来产业仍为投入最多的领域,但占比的情况也提醒我们,当前在研发投资上需要更加审慎和精准,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的持续发展。

THE END
1.新能源汽车中的常用新材料,你知道多少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中常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能源存储装置,其正负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铁磷酸盐(LiFePO4)、锰酸锂(LiMn2O4)、钴酸锂(LiCoO2)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常用于制造车身、底盘和其他结构件,以提高车辆的整体强度和减轻重量。 https://shenzhen0809064.11467.com/news/3978903.asp
2.未来会有哪些新型材料用于制造汽车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未来会有哪些新型材料用于制造汽车。汽车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安全、舒适和环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材料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以满足人们对汽车的更高要求。那么,未来的汽车会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12804076134236726
3.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材料?新能源汽车在制造过程中,会采用一系列高性能的改性塑料材料。这些材料具备轻量化、耐高温、良好的电绝缘性、化学腐蚀抗性以及可回收性等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性塑料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 聚丙烯(PP)常用于制造车身外部覆盖件、内部装饰件以及电池外壳。 https://www.yoojia.com/ask/17-14123399981877177582.html
4.新型环保材料有哪些?未来最有潜力的新材料→MAIGOO知识新型环保材料有哪些?未来最有潜力的新材料 摘要:传统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的出现将给社会发展带来变革性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在致力于发展新型材料,寻求更快速、更环保、功能更加强大的新材料应用。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型材料的应用领域以及未来最有潜力的新材料盘点。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3074.html
5.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具体个股有哪些?谢谢比亚迪 代表 你还可以关注新能源的公交车大型客车像宇通客车也不错 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具体个股有哪些?谢谢!!! 节能环保:(1)变频器领域:合康变频、荣信股份、智光电气、九洲电气; 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54223209.html
6.中国最牛的新材料企业有哪些?(附最新400+新材料上市企业名录)6、彩虹精化(002256)环保功能涂料与辅料、汽车环保节能美容护理产品、生物基材料 7、沧州明珠(002108)PE管道塑料制品、BOPA薄膜、锂电子隔膜材料 9、道明光学(002632)反光膜,反光布,反光服装及反光制品 10、德威新材(300325)XILPE料、内外屏蔽料,通用PVC、汽车线束料 http://m.xincailiao.com/news/app_detail.aspx?id=83768&ptype=1
7.新能源汽车阻燃材料等级国家要求的防火性能有哪些新能源汽车阻燃材料等级能否达标也是安全性考量之一。阻燃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2408—2008表1规定的V-0级。https://www.gdjinge.com/h-nd-305.html
8.新能源汽车都用哪些工程塑料(二)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汽车内饰和吸收震动的零部件上,如涂覆材料、聚氨酯硬质塑料板材、聚氨酯弹性体、座椅软泡沫材料、装饰件、沙发革、车顶饰品;使用较多的是各种软质和硬质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它有隔振、隔音、降噪、保温隔热;PU还可以做成车用聚氨酯涂料、粘结剂、密封剂等。 http://zuranji.club/archives/4763
9.南宁市一批项目开竣工快来关注有哪些领域?近期,五象新区地理信息小镇(一期)、南宁市智能数控机械加工装备及PC生产基地、南南电子汽车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及物流车生产等一批项目开(竣)工。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https://m.loupan.com/nn/news/202003/3158135
10.汽车座椅附件厂家常州泰尔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汽车座椅附件的专业厂家。产品包括汽车座椅滑轨、调角器、旋转机构、座椅骨架;现有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60人及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http://www.taiersheng.cn/
11.汽车刹车片价格汽车刹车片生产厂家白云博瑞是白云旗下分公司,白云实业创建于1977年,是一家以制动摩擦材料及其制品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高新企业。自成立起40多年来,专注于商用车和乘用车刹车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始终为人类交通制动安全事业而奋斗。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品牌的重要供应商和http://m.baiyunbrak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