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通用6篇)

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难点: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

(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

(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解:

(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

(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P7练习1、2题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角的概念,已有的经验是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即“两线四角”,本节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对顶角、邻补角一样,也是从位置上定义的一类角。研究这些角主要是为学平行线做准备,是后面顺利地学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这三类角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本节内容对扩大学生视野,开动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新课标要求,我确立本节课三维目标如下:

A知识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能正确找出形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截线和被截线。

B能力目标:

3、能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进一步提高识图能力,体会类比思想、化归思想的应用。

C情感目标:

4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体会数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一)新课标要求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我将本节课重点确定为:根据图形正确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了三种角。

(二)七年级学生平面几何知识有限,考虑其年龄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难点突破:

小坡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三类角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在复杂图形中正确辨别三种角的方法———描边法,并加以练习巩固。

四、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就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并积极与人合作。

七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我探究能力。

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以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运用类比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有:观察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3分钟)

“同学们,这是北京奥运会上,女子四人双桨中国队夺冠时的精彩画面,划桨中,支点所在的直线与单桨所在的直线相交,形成了具有什么关系的角呢?(对了,有对顶角、邻补角)。你还记得它们的数量关系吗?(很好!对顶角相等;邻补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你也没忘记他们的位置关系吧?(引导学生回忆:对顶角的顶点重合,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顶点也重合,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让学生体会:我们研究角,不光要研究他们的`数量关系,也要从角的顶点和角的两边,研究他们的位置关系。

“继续回到划桨中的数学,支点所在的直线与两条桨所在的直线相交,形成了不在同一顶点的八个角,图中不同顶点的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复习引入设置类比情景,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

(二)观察图形,理解概念。(8分钟)

结合课件,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演示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简单图形的过程,渗透化归思想;帮助学生找到观察复杂图形的方法,并将主要知识以表格形式板书。详细过程见课件

(三)例题讲解,练习巩固(10分钟)

1、将上图旋转,即得到例1的图形,要求学生

快速口答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角是内错角?哪些角是同旁内角?

2、例题2:

(1)如图,∠3与哪个角是同位角?

(2)如果∠1=∠5,则∠7和∠8分别与∠1有什么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哪一组同学观察准确,表达流畅,并用课件出示规范的解答过程。)

3、趣味游戏,动手动脑

你能用你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摆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样子吗?动手试试吧!

动手学习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各类角的存在。

4、课后练习题2

如图,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在所标出的角中,哪几对角是同位角?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类似的,你能讨论直线EF和GH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吗?

(从“三线”增至“四线”,主要练习在规定了截线与被截线的前提下找三种角)。

(四)抽取规律,突破难点。(5分钟)

请你描出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两个角的两边,试一试,看你能发现什么?再与其他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得出规律;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顶点都不重合;

2、角的一边重合,在截线上;另外两边不重合,在被截线上。

(指导学生做笔记)

继续问:这个结论对你找截线和被截线有什么启示吗?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描边法”。

(五)运用规律,能力提升(4分钟)

请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习题9、1的第2题、

如图,在已标出的五个角中,

(1)直线AC和BD被直线ED所截,∠1与()是同位角。

(2)∠1与∠4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

(3)∠2与()是直线AB和()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

(学生思考后,找几位学生展示分析的过程及答案,巩固描边法)

在这一环节,教师创设民主互动的氛围,为每个学生创设平等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索交流活动,尤其注意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符合“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新课标理念。

习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描边法”的得出,有效突破了难点。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结合目标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收获可能是知识层面的,也可能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之类,教师都应予以积极地评价和引导。

(七)当堂达标测试(10分钟)

在一组变化的图形中,检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变式中巩固提高,同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查漏补缺。

(八)作业布置(1分钟)

考虑到作业布置的兴趣性与巩固性原则,本节课作业设计为:

寻找自己姓名中的“三线八角”。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愿你划动智慧的船桨,勇夺数学的金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如图),任意两角间都关系,我们分别称它们为什么角?,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1和∠3、∠2与∠4),它们相等;四对邻补角(如∠1和∠2…),它们互补。

如果我们再加入一条直线CD也与直线EF相交,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

(或者说成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可以构成8个角,俗称"三线八角",在这八个角中,同

一顶点上两个角的关系前面已经学过,今天,我们来研究

不同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教学说明:通过在两线相交的基础上填线的方式引入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相交线的又一种情况,而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角也是与相交线有关系的角,从而让学生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设计说明: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概念的形成,在合作交流中辨是非从而加深学识对知识的理解。)

1、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在上面的“三线八角”图中,直线AB、CD是被截直线,EF是截线。

问题1:观察图中的∠1和∠5,它们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从而归纳得出:

这两个角(1)分别在被截直线AB、CD的上方,(2)都在截线EF的右侧,它们相对于截线和被截线的位置都是相同的,因此可称它们为同位角。

问题2: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并说出他们相对于截线和被截线的位置。

∠2与∠6,∠3与∠7,∠4与∠8也是同位角

∠2与∠6分别在直线AB、CD的上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左侧

∠3与∠7分别在直线AB、CD的下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左侧

∠4与∠8分别在直线AB、CD的下方,并且都在直线EF的右侧

注意:同位角中的“同”字有两层含义:一同是指两角在截线的同旁,二同是指它们在被截两直线同方。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是同位角吗?如果是请指出他们分别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形成?

图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看它们都象哪一个字母?

得出结论: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

2、借助问题串学生自主探索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问题1:观察图中的∠3和∠5,它们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图中还有其他的同类角吗?并说出他们相对于截线和被截线的位置。

问题2:观察图中的∠4和∠5,它们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图中还有其他的同类角吗?并说出他们相对于截线和被截线的位置。

待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由学生归纳完善得出:

∠3和∠5这两个角(1)都在被截线AB、CD之间,(2)分别在截线EF的两侧,称之为内错角。图中的∠4和∠6也是内错角。

∠4和∠5这两个角(1)都在被截线AB、CD之间,(2)都在截线EF的同旁,称之为同旁内角。图中的∠3和∠6也是同旁内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是内错角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都象哪一字母?是同旁内角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都象哪一字母?

第(1)(2)(3)(4)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它们都形如“Z”字,第(5)(6)(7)(8)图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它们都形如“U”字。

3、概念深化

问题1: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2:这三类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间相互评议,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所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归纳总结:

在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抓住了截线,再利用图形结构特征(F、Z、U)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

(教学说明:在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的过程中,首先以同位角的探索过程为例,向学生展示概念得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这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作了示范,加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不仅了深化教学重点,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学生互相评价可以增加讨论的深度,教师最后评价可以统一学生的`观点,学生在议议评评的过程中明理、增智,培养了能力;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步应用:

例题1、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l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

解:(1)∠l与∠2时内错角,∠1与∠3时同旁内角,∠1与∠4时同位角。

(2)如果∠1=∠4,由对顶角相等,得∠2=∠4,那么∠1=∠2。因为∠4与∠3互补,即∠4+∠3=180°,又因为∠1=∠4,所以∠1+∠3=180°,即∠1和∠3互补。

(教学说明:例题较简单,第(1)题可让学生口答,回答“为什么”时可以要求学生能用文字语言说理,并让学生写出推理的过程,由于本阶段对于推理的要求人处在入门阶段,因此形式上可不做过分要求。)

例2、如图,直线DE截AB,AC,构成8个角,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分析:两条直线是AB,AC,截线是DE,所以8个角中

同位角:∠2与∠5,∠4与∠7,∠1与∠8,∠6和∠3

内错角:∠4与∠5,∠1与∠6,同旁内角:∠1与∠5,∠4与∠6

(2)变式:∠A与∠8是哪两条直线被第哪条直线所截的角?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

(AB与DE被AC所截,是内错角)

∠A与∠5呢?(AB与DE被AC所截,是同旁内角)

∠A与∠6呢?(AB与DE被AC所截,是同位角)

(教学说明:本题是对简单变式图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原题已指明截线是DE,即直线AB、AC被DE所截,在此基础上烟酒窖的关系;而变式训练是例题的逆向思维,即已知两角,如何寻找两直线和截线,可引导学生得出两个角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则这条直线就是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的直线是两被截线。同时提醒学生识别角时先分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这是解题的关键和前提。)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以下的识图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问题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知识,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

本讲主要讲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识别它们的方法: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究其实质,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直线相交产生的角中,相互位置所具有的特征:

(1)两个同位角就是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而言具有“同上、同右”、“同上、同左”“同下、同右”或“同下、同左”的特征。

(2)内错角具有“同内、异侧”的特征。

(3)同旁内角具有“同内、同侧”的特征。

2、掌握辩别这些角的关键是看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分清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形成了哪些角,是作出正确判定的前提,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同旁内角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7页练习第1、2题

七、拓展练习

(设计说明: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基本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填空题

(二)图中,∠1与∠2,∠3与∠4各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

(教学说明:本组练习是由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找出构成它们的“三线”,或是由“三线八角”图形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两者都需要进行这样的三个步骤,一看角的顶点;二看角的边;三看角的方位。这“三看”又离不开主线——截线的确定,让学生知道:无论图形的位置怎样变动,图形多么复杂,都要以截线为主线(不变),去解决万变的图形,另外遇到较复杂的图形,也可以从分解图形入手,把复杂图形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如第2题由已知条件结合所求部分,对各个小题分别分解图形如下:

【评价与反思】

上节课讨论了两条直线相交以后所形成的四个角,这一节课是进一步讨论三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八个角,所以在教学过程,运用基本图形结构将所学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

2、地位和作用

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线四角承上三线八角启下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

(一)

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

(二)

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2、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等。

(二)学法: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在这节课中使用的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观察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五、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对顶角和邻补角,是指两角之间的(位置关系)。

2.观察图形、提出问题:

1)直线a、直线l相交于点P,构成几个角?有多少对对顶角?有多少对邻补角?

【四个角、两对对顶角、四对邻补角】

2)又有直线b与直线l相交于点Q,构成几个角?有多少对对顶角?有多少对邻补角?

3.今天我们在三线八角(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中研究两角的位置关系。

教法说明:顶点重合的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很熟悉,以此过渡到顶点在一条直线上且不重合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角也是与相交线有关的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相交的又一种情况。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辨证关系。

(二)尝试指导,学习新知

1、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页的内容。

2、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及小组讨

论完成下列表格。

角的名称位置特征基本图形图形结构特征

同位角

在两条直线的

在截线的

形如字母“F”

(或倒置)

内错角

形如字母“Z”

(或反置)

同旁内角

形如字母“U”

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两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抓住了截线,再利用图形结构特征(F、Z、U)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

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格的设计是深化教学重点,使学生看书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学生参与讨论,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练习讲评,双向反馈

例题1:看图填空:

1)直线c、d被直线b所截,

所得∠12与∠16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12与∠1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11与∠1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

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对

内错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对

教法说明:以几何画板作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演示时隐去多余图形,即培养学生图形的分离能力。

(四)练习、检测

1、指出在图中,

∠1的同位角:

∠3的内错角:

∠2的同旁内角:

∠A与∠C是同位角吗?

并指出是那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

2、在右图中判定

∠A与∠B是直线AB、CD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B与∠C是直线AB、CD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3、在右图中,判定

∠1与∠4是AB、CD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2与∠3是AB、CD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

教法说明:本组训练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管是有“三线八角”图形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还是找出构成这些角的“三线”,都需要进行这样的三个步骤,一看角的顶点,二看角的边,三看角的方位。这三看又离不开主线——截线的确定,让学生知道:无论图形的位置怎样变动,图形多么复杂,都以截线为主线(不变),去解决万变的图形。

恰当地阐明一下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学习新知识地必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和兴趣。

(五)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操作:在下图中,画直线b使它与直线AB或CD相交所成的角与∠1成为同位角。

教法说明:操作此题的目的:除能准确判别这三类角,还要能构造这些角,进一步深刻理解它们的意义。

(六)小结

1、判断这三类角的思路过程:

①.顶点是否重合?

②.是否是三条直线构成?

③.哪一条是截线?(两角各有一边所在的直线)

2、三线八角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

教法说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七)布置作业

1.教材P7练习1题、2题。

2.教材P911题操作:在图(2)中

(1)量出∠1,∠2,∠3,∠4的度数为:

(2)在图中,用∠3与∠4表示一对同位角,这对同位角相等吗?为什么?

(3)∠1+∠2=180°,∠1与∠4是什么角?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等角的补角相等】

教法说明:承上启下、感悟教学背景,横行延伸,纵向发展,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可使学生课后自觉地去看书预习,寻找答案

一、预习提示

指出下图中哪些互为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三线八角”基本图形,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四)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五)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指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新课讲授

像上图中的∠1与∠2这样的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它们为同位角,你认为同位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像下图中的∠8与∠2这样的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它们为内错角你认为内错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像下图中的∠5与∠2这样位置的一对角我们称它们为同旁内角你认为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延伸

1、请辨别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做一做

将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组成一个角,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反向的时候,组成内错角。

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同向的时候组成同旁内角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如何组合得到同位角?

(四)小结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三线八角”中,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三个步骤:

一看角的顶点二看角的两边三看角的方位

但这“三看”又离不开主线“截线”的确定

(五)反馈测试

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可得到多少个角?

在这些角中分别有多少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六)板书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概念

内错角概念

学生练习同旁内角概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

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特别是在较复杂的图形中。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问题引入:

提问学生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引入新课做准备。

展示图片:

展示包含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除了对顶角和邻补角外,还有哪些新的角的关系。

2.探究新知

同位角:

定义: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示例:在图形中标记出同位角,并让学生尝试找出所有同位角。

强调:识别同位角的关键是找出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以及这两个角在截线的同侧和被截线的同侧。

内错角:

定义:在截线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示例:在图形中标记出内错角,并让学生尝试找出所有内错角。

强调:识别内错角的关键是这两个角在截线的两侧和被截直线之间。

同旁内角:

定义:在截线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示例:在图形中标记出同旁内角,并让学生尝试找出所有同旁内角。

强调:识别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这两个角在截线的同侧和被截直线之间。

3.例题讲解

例题1: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识别并说明∠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

学生观察图形,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1与∠2是内错角,∠1与∠3是同旁内角,∠1与∠4是同位角。

例题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进行推理。

4.随堂练习

根据图形按要求填空,识别并说明图中各角的关系。

给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尝试分解为基本图形,并识别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拓展延伸

提问学生:在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多少对?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识别它们的方法。

教师强调识别这些角的关键是弄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并结合图形进行识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探究新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思考问题、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THE END
1.邻补角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性质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是一个角与它的邻补角的和等于180°。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它们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1邻补角的概念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补角只注重数http://www.gaosan.com/gaokao/545139.html
2.什么是邻补角啊?直线AB上取一点O,作射线OC,则∠AOC与∠BOC是邻补角.CA___/___BO APP内打开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有四个邻补角是什么意思 选C 分析A.有一对对顶角互补 对顶角本本来就相等有互补,只有90度了 B.有三个角相等 三个都相等,四个角也就相等,360\4=90度C.有一对邻补角相等 任意的相交直线都有一对邻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b6395ae2955fdeb77652b4eeafbf16c0.html
3.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的释义高中知识什么是邻补角 邻补角的释义 1、邻补角(Adjacent Supplementary Angle或adjacent angles on a straight line),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注:补角只注重数量关系两角之和是180°,即无论是否有公共边均可,但邻补角还要注重位置上的关系)。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278193.html
4.邻补角的含义是什么理想股票技术论坛邻补角是指夹在同一条直线两个角补角之间的角度,常用于几何学中的角度关系和计算。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7333237-1.html
5.邻补角的间逐模须更婷其困并危止定义和性质是什么–960化工网问答邻补角的间逐模须更婷其困并危止定义和性质是什么960化工网专业团队、用户为您解答,有邻补角的间逐模须更婷其困并危止定义和性质是什么的疑问https://www.chem960.com/ask/q-350965c94d244d3992bce85e8989bef3
6.数学知识点邻补角的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 1定义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AOC有两个邻补角;∠AOD和∠COB。(注:补角只注重数量关系两角之和是180°,即无论是否有公共http://m.chusan.com/zhongkao/98091.html
7.初一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初一教学材料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 度. 2.如图所示,直线a,b,c两两相交,∠1=60°,∠2= ∠4,求∠3、∠5的度数. 3.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的角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4.探索规律: (1)https://shuxue.7139.com/4795/05/29716.html
8.初中数学配套问题8篇(全文)3. 如果∠1和∠2是互为邻补角,那么∠1+∠2 =180 ° 真命题 三、解答题. 1.(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2)如果a?b,那么a2?b2,是真命题;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 2. 假命题,添加条件(答案不唯一)如:AC=DF 证明(略)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hasiwm3.html
9.邻补角的定义是什么?邻补角的定义是什么?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一个角的一条线延长线和另一条线组成的角,就是邻补角.它们的和是180°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3) 相似问题 邻补角的准确定义 互为邻补角的定义 邻补角定义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58e7b0807519b5c83300585c1e5204a.html
10.初中数学教学课件: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pptx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1和∠3有什么位置关系?1.有公共顶点2.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21ABCDO34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与∠3有公共顶点O,它们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互补,即∠1+∠3=180°∠1与∠4,∠2与∠3,∠2与∠4也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22/6214153153010213.shtm
11.余角与补角课件.ppt余角与补角35°A55°B35°A64°26°30°60°(1)(2)(3)这三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bu121212121212yutiao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2∠1和∠2互为邻补角°°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1=30°,∠2=60°,∠3=90°,则∠1https://www.taodocs.com/p-407997872.html
12.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 ]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08df05b3915415f976a62c7f3b94ac3.html?fm=bd74bef640643b7ab839e3f156e317b1d6
13.求证: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AOB和∠BOC是邻补角求证: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AOB和∠BOC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AOB和∠BOC的平分线.求证:OD⊥OE.http://www.1010jiajiao.com/czsx/shiti_id_b50c383ffe6394376afc6d157b36f2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