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词条:抬头显示汽车驾驶员仪表盘驾驶者hud

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从未见过的设计在智能汽车中悄然问世。然而,并不是所有创新都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全景天窗、隐藏式门把手和单踏板模式曾一度被视为“反人类设计”。不过,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抬头显示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挡风玻璃型和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交付达192.92万辆,同比增长48.4%,搭载率上升至14.41%。AR抬头显示的交付量为48.01万台,占总交付量的24.89%。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抬头显示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未来很可能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什么是抬头显示

抬头显示,又称为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ead-UpDisplay)。这个系统可以将关键的信息投射到驾驶员视线之内,也可以理解为抬头显示无需让驾驶员低头找其他车机系统,就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项技术最早源于军用飞机,军用飞机上采用的是头盔式平视显示器,这种系统需要飞行员佩戴专用头盔,信息通过头盔内的光学元件投影到他们眼前的显示屏上。

这样一来,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时,无需低头看仪表盘,就可以实时获取飞行数据。在民用飞机上这项功能主要用于着陆阶段,帮助飞行员更精准地对齐跑道,确保安全降落。随着技术的进步,抬头显示逐渐被引入汽车行业。智能汽车中的抬头显示能够显示车辆速度、道路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可以帮助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提高反应速度,减少分心状态。这种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使驾驶员无需转移视线,就能及时掌握行车信息,提升行驶安全。

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W-HUD)

截至目前,抬头显示的系统类型总共有三种,其中集成型抬头显示由于成像区域较小、显示信息较少,基本已经被市场淘汰。今天汽车市场上最常用的抬头显示主要分为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W-HUD)和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AR-HUD)两种类型。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光学投影技术。系统通过车载计算机实时处理关键的驾驶信息,例如车速、导航指示等,随后将这些信息生成图像,并通过投影设备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形成虚拟图像,从驾驶位看生成的图像信息就好像漂浮在前方的道路上。

目前市场上的挡风玻璃型分辨率基本都在800x480以上,成像距离通常在2到2.5米之间。为了确保驾驶员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清晰看到这些信息,挡风玻璃通常会覆盖一层特殊的薄膜,来增强虚拟图像的清晰度。由于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的零件较少,图像集成过程简单,价格也更加亲民,因此这也是目前汽车市场搭载量最多的抬头显示类型。

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AR-HUD)

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摄像头、传感器和高性能处理器。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周围环境,系统能够分析和处理这些图像,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不仅能显示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的基本行车信息,还能够在驾驶员的视野中叠加导航路线、障碍物信息等关键数据,使驾驶员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与传统的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相比,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在技术细节上更具优势。

结语:曾经,凭空跳出的电脑信息和机密文件常见于科幻电影的银幕之中。今天,正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一些电子品牌已经推出了AR头显设备,操作非常直观便捷。只需轻轻挥动手势,就能轻松调节各项功能。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操控方式或许会应用在车载AR抬头显示上。到那时,就好像科幻片中随时出现的空中成像,驾驶员只需要坐在驾驶位上,通过简单的手势来调整导航、速度显示等功能,或者可以直接通过脑机接口用“意念”来控制车前的空中显示。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的驾驶体验。由此可见人类的智慧,技术的伟大,我们以梦为马,想象中的未来正一步步被实现。

THE END
1.头条文章我们为用户提供60个月或者行驶里程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整车质保权益(除了易损耗零部件),覆盖大家关注的悬架系统,包括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钢板弹簧、空气弹簧、液压弹簧等)、控制臂、连杆。详细质保政策可在小米汽车官网相关界面查询。 03 小米SU7的能耗具体表现怎么样?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031537782685731
2.2024年汽车抬头显示最新动向PHUD汽车零部件2024年汽车抬头显示最新动向-PHUD HUD,即抬头显示系统,通过精密的光学投影技术,将信息经过二次反射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这种显示方式使得驾驶员在不低头的情况下,就能获取车辆的速度、导航信息等关键数据,从而减少了视线转移带来的潜在危险。 在宝马去年CES发布的概念车上,宝马首次提出了“BMW Panoramic Vision”的概念,https://www.auto-made.com/mobile/news/show-16772.html
3.一文读懂汽车HUD的三大类技术路线,以及代表供应商企业介绍:日本精机自1997年推出其首款HUD以来,见证了产品成长。 主营产品中控仪表、W-HUD(平视显示器),AR-HUD,该公司最大的两个客户是宝马和通用。 日本电装 企业介绍:日本电装是一家提供多种产品及系统的全球性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营业额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其中日本以外的海外所占比为57%。 https://emcreative.eastmoney.com/Fortune/V/Share_ArticleDetail/20220621113251311394640
4.HUD标准落地倒计时汽车频道前不久,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召开会议,来自国内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技术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在线参加,初步构建了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检中心”)、华阳、华为牵头的《乘用车抬头显示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以下简称“HUD标准”)国家标准起草团队http://auto.youth.cn/xw/202205/t20220517_13698663.htm
5.汽车零部件智能驾驶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感知层硬件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车载HUD(抬头显示设备),已逐渐成为高阶智能驾驶汽车的重要功能,雷利紧跟汽车市场发展,再激光雷达、HUD等产品市场逐步形成优势。https://www.leili-motor.com/znjs/321.html
6.2024十大HUD品牌排行榜HUD排行榜前十名→Maigoo品牌网(泽景电子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提高智能汽车的数字化体验,是国内知名车内视觉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W-HUD、AR-HUD、CMS、透明A柱、透明窗口显示等智能座舱相关产品。) DENSO电装(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装成立于1949年日本,提供多种产品及系统的全球性企业,是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之一。在https://m.maigoo.com/best/30663.html
7.《招商决策参考》第06期丰城市人民政府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均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的创新升级也在持续进行。在汽车轻量化、快充等需求驱动下,车载电源企业在产品集成化、高压化、第三代半导体应用以及多功能化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推动车载电源产品升级迭代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助力国内车载电源企业竞https://www.jxfc.gov.cn/fcsrmzf/tzhj/202311/8a02e3281577441fb979a2cd8048fd0e.shtml
8.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江苏省丹阳市辖区内,是一家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技术方案提供商。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以汽车仪表/HUD、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传感器、控制器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仪表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https://xxgc.whit.edu.cn/info/1048/2617.htm
9.哈曼Archives从汽车音响到智能驾驶:通过上海车展看哈曼的「转型之路」 铭扬·Apr 28, 2017 提起哈曼这个品牌,一些音乐发烧友们肯定会沸腾,包括 AKG、HarmanKardon、Infinity、JBL 以及 MarkLevinson 等哈曼旗下品牌个个都在音响行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今年 3 月份,三星以 80 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哈曼,而这次的上海车展,也是哈曼https://geekcar.com/archives/tag/%E5%93%88%E6%9B%BC
10.华为造车智能汽车:三种合作模式,平台与生态双路出击2022年11月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表示,近三年零部件研发累计投入约30亿美元,拥有7000多名研发人员,在苏州建立智能网联车试验场和九大联合创新实验室。 截至2022年3月,华为已经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网联、智能车载光和智能车云共七大解决方案,已上市激光雷达、AR-HUD等30余款智能汽车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89300877746504247
11.周点评:关税下调新能源资质审批权下放,百度启动共享无人车试运营亿欧汽车5月22日消息,财政部公告显示,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税率将由25%下调至15%。具体而言,计划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https://www.iyiou.com/p/7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