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指摩托车专用的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的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归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7)中的摩托车制造(C375),其统计4级码为C3752。
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品主要包括:摩托车边车(或边斗);摩托车发动机;摩托车鞍座、其他零件和配件。
(1)"摩托车国家三阶段排放标准"的实施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8176-2007)和《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998-2007)等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三标准),并规定新排放标准的型式核准要求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2009年7月,环保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根据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和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状况,经商有关部门,环保部决定对国三标准的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制造和销售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执行的是国二排放标准。但从2010年7月1日起,摩托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三标准要求,同时停止制造、销售、注册登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相应类型的车辆。新标准的实施,带来的不仅是企业成本的增加,更重要是技术上的革新,摩托车行业将面临一次大洗牌,本土品牌将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日系摩托在技术、成本控制方面都优于本土品牌,他们将可能成为这次大洗牌中的优胜者。摩托车新标准的实施对其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的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2)《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
方案规定:2009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对农民购买摩托车,按销售价格13%给予补贴,购买摩托车单价5000元以上的,实行定额补贴,每辆补贴650元。
对于车辆的限购数量,"方案"规定:每户农民限购两辆享受补贴的摩托车。对于补贴金额发放方式,"方案"规定: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消费者。购买摩托车的农民,向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资金,申报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销售发票,购买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购买人储蓄存折(可以用粮食直补专用存折)。
补贴资金实行"乡级审核、乡级兑付"或"乡级审核、县级兑付"。乡镇财政部门对农民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当在购买人提出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购买人储蓄存折账户;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购买人申报时立即告知当事人。
2009年12月11日,国家标准委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全文公布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24155-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T24156-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GB/T24157-2009)和《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24158-2009)4项国家标准,于2010年1月1日按期实施。
其中"20/40标准"备受瞩目,也引起了较大争议。标准中将部分重量在40公斤以上、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划入了电动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序列。
如果标准严格实施,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超标的电动自行车主上路得先考驾照、上机动车牌照,并且走机动车道,丧失了对摩托车的成本优势;对电动生产商而言则是致命的打击,目前90%的电动自行车重量与速度都存在超标情况,如果电动自行车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只会被市场所淘汰,而要生产电动摩托车,则必须要获得摩托车的生产资质,即满足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2亿,注册资本不得低于8000万元等要求。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目前2000多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中只有不到1%的企业达到摩托车生产牌照的申请标准。这意味着2010年会有两千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面临倒闭,2400亿的市场容量(保有量1.2亿,均价2000元计算)将大部分被摩托车所获得。
(4)《关于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还要求,电动摩托车生产企业应按照《公告》批准的参数生产电动摩托车产品,并在驱动电机壳体上打刻电机型号和出厂编号。企业应按合格证管理有关规定配发《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并及时向合格证数据管理中心上传合格证信息,应当在《公告》有效期内完成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签发、销售。《公告》内企业不得将生产资格转让给《公告》外企业生产电动摩托车。
2012年中国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产销规模有所缩小,但产品销售利润及利润总额有所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143家,较上年增加151家。2012年行业实现销售额1345.49亿元,同比减少2.16%;实现产品销售利润159.36亿元,同比增长5.88%;利润总计为76.47亿元,同比增长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