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峰度夏形势如何?全国电力供应是否有保障?
电力供需“紧平衡”
每逢夏季,与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用电量。
“天气一热,每月的电费就明显多了。”江苏省张家港市一家笔记本零部件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办公楼要开空调,生产车间也得加大换气设备投入。暑期这几个月,电费支出要比平时高一大截。”
6月至9月是用电高峰期。高温天气尤其是极端高温导致的空调降温用电需求激增,是夏季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因素。此外,夏季多雨易发汛情,部分地区存在电力设备受损停运隐患,也对生产生活用电造成影响。
今夏,电力供求形势如何?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吴姗姗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部分行业和地区用电预计较快增长。”
用电需求攀升,给电力供应带来挑战。
河南省电力公司预测,迎峰度夏期间河南省电力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复杂,预计今年河南电网最高负荷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550万千瓦,增幅为7.9%,其中驻马店市、信阳市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20%。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孟刚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供需关系等影响,能源资源量紧价高,浙江省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预计迎峰度夏电力最大缺口将达650万—750万千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认为,受国内外疫情、燃料供应、气温、降水以及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严重亏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供需形势存在不确定性。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南方、华东、华中、华北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保供有坚实基础
迎峰度夏,能源及电力企业全力保供。
6月2日,一场防汛应急联合演练在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展开。“流域普降暴雨,流量持续增加,大渡河各电站将达警戒流量”“现正式启动生产指挥中心防洪应急预案Ⅳ级响应”“立即投入防汛备用电源,协调检修公司增派力量参与设备抢险”……国家能源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力保供必须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准备,防患于未然,以确保生产生活用电不因气候变化产生过大波动,包括做好气象水情、防洪风险预判和电力调度预案等。
除了维护运营好现有电力设备,新增电能对于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也十分关键。
“做好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的基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说。截至5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4.2亿千瓦,在迎峰度夏之前有望增加到24.5亿千瓦。同时,今年各大流域来水好于预期,截至5月中旬,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9.3%,重点水电厂可发电水量同比增长25.5%。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59亿吨以上,同比增加5000多万吨,可用天数32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全国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赵辰昕说。
去年下半年,有地区运动式“减碳”,导致拉闸限电,给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决不允许拉闸限电。在电力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实现这一点?
吴姗姗认为,一方面,要加强能源形势跟踪分析及安全预警,加大电煤生产、运输协调和价格监督,确保电煤持续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保障燃气发电比重较大地区的燃气供应。另一方面,要督促发电企业加强在役机组运行管理,减少非计划停机,保障机组稳发满发;督促电网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发挥好电网配置资源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确保电力保供无虞。目前,各地电力供应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统筹做好电力保供和绿色低碳。
统调电厂存煤处于高位
中国是煤炭大国。近年来,新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电的供应量持续提升。但总体看,煤炭在能源供应中仍承担着“压舱石”作用,煤电占全社会发电量60%左右。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煤炭供应如何?
落实煤炭保供稳价,成效显著。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截至6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准能集团累计完成自产商品煤2705万吨,发电15.88亿度,剥离11902万立方米,持续为能源保供蓄力。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晋能控股等在内的16家大型煤炭企业全力完成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和进口煤补签任务,1—4月合同履约率达到98%,超额完成国家指标,助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
部分产煤大省加快释放先进煤炭产能,蓄力稳库存。山西省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张翔介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山西对符合核增条件的煤矿“应核尽核、应增尽增”,加快具备条件的停建缓建煤矿复工建设,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适度布局先进产能项目。内蒙古有关部门提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推动保供核增产能和调增建设规模煤矿手续办理,尽快实现依法依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