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三年,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下滑,但过去10年仍是中国汽车市场最黄金的发展阶段。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总量庞大,也依然还有增长潜力,但过去那样不讲道理的增长将不可能重现,行业躺着挣钱的日子也早已一去不返。
事实上,这个市场早已进入到了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只不过大家更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成功,而忽略了过去10年里竟然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
即使在一个机遇空前的市场里,即使在如此黄金的发展阶段,我们稍稍回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失败的品牌,折戟的车企?而且,他们中的许多,都不是那种一开始就毫无希望的弱者和投机者,曾经都是市场的弄潮儿,曾经都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目标宏伟,志向远大!
▲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1806万辆,2020年是2531万辆;2010年乘用车销量是1376万辆,2017年达到2472万辆;虽然经历了连续3年下滑,2020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仍达到了2018万辆。虽然增速不及前一个十年,但考虑到庞大的基数,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2010-2020年仍是中国市场最黄金的一个发展时期。
DA盘点了一下过去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失败者,评出了这样一个另类的榜单。
需要说明的是,这“十大最失败汽车品牌”,不包括那些一开始就毫无成功可能的市场投机分子,以及那些一直都是市场上最卑微的存在,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会有未来的品牌。
这个榜单上的品牌,有些倒下了,有些退出了,但更多的仍在奋力向上,今天,他们是失败者,但谁能说他们不会成为下一个或者下下一个十年,这个市场上的成功者呢?!
最成功的人,都经历过最惨痛的失败!
01, 华晨——二十年来蹉跎
“负债超千亿,华晨汽车正式破产重组!”
14天后,根据辽宁纪委监委消息,业已退休一年多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当时,祁玉民确有说这番话的资本和底气。
华晨曾经是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头羊——
2006年,华晨骏捷上市,当时这款车的售价就已经突破了10万元,更关键的是,月销量也很快突破了1万辆!
▲2006年3月上市的华晨骏捷,主力车型售价已经在10万元之上。无论设计还是性能,都是当时中国“自主品牌”的“扛鼎之作”。
华晨从昔日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在轻客、A级轿车、B级轿车等不同细分市场都高居中国自主品牌第一的行业高位,走到今天破产重组的境地,名列“2010-2020年中国市场最失败的十大汽车品牌”第一名,对熟悉华晨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意外。
02,夏利——忽忽津门一梦
比华晨更令人唏嘘的,是夏利。
这从法律意义上终于正式宣告了夏利这个汽车品牌的死亡。其实,在市场上抑或是舆论场上,这个品牌的死亡已经被宣告多时了。
2018年,夏利品牌正式停产;
夏利,这个曾经的“国民第一车”,这个蝉联了22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冠军、18年(一说19年)国内单一车型销量冠军的明星品牌,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
或许,夏利的命运从2002年的“天一合作”开始就已经注定。被限定了只能做“小型车”,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权力,在市场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研发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投入,一味透支夏利的品牌知名度,靠低价换销量,像N5、N3之类的车型,推出的时候就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这类车卖得越多,对夏利品牌的伤害就越大。
这种反应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完全就是较劲嘛。
你可以不妥协,可以有性格,但市场很快就会教你做人。
蓝瑟EVO、帕杰罗、日蚀Eclipse、Space Wagon、戈蓝、格蓝迪……
截止完稿时,神龙没有公布2020年销量,但公布了“2020年12月销量同比增长15.8%”的好消息——这是这家合资公司单月销量30个月以来第一次实现同比增长!
2019年12月神龙的销量是5524辆,因此2020年12月的销量大约是6400辆,全年销量将将5万出头。两个品牌,十余款车型(不算新能源),一年只卖了5万台!关键是,神龙汽车的年产能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00万辆!
神龙公司成都工厂2016年9月投产。
2015年神龙汽车销量达到70.48万辆,2016年9月神龙汽车第四工厂在成都竣工投产,当时的神龙汽车意气风发,PSA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投产仪式上信心满满地表示:“它(指新工厂)是我们执行‘加速超越’战略(Push to Pas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到2021年发布20款新车型,以及在2018年实现100万台销量目标的重要保障。”
可是,神龙接下来的市场表现让唐唯实大失所望,也让整个汽车行业目瞪口呆——
2016年,神龙销量60.02万辆,同比下降14.77%;
2017年,神龙销量37.80万辆,同比下降37%;
2018年,神龙销量25.34万辆,同比下降32.89%;
2019年,神龙销量11.36万辆,同比下降55%!
这样的市场表现,让很多人开始质疑PSA是不是该考虑如何从中国市场退出了,对此,PSA坚定地表示“决不会退出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是,PSA究竟是如何在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是一定要反思的。
神龙走到今天,肯定不是单一的原因,但在外界看来,最明显也最难让人理解的败笔是在车型品牌上不停地推倒重来。一个车企难免会有个别失败的车型最终会被放弃,但像神龙那样不管成功不成功,不停放弃车型品牌的做法,全行业绝无仅有。
几亿几十亿打造的车型品牌,动不动就扔了,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神龙也因此一直没有积累起应有的市场势能。这种严重战略错误的背后,当然是从决策到管理,从市场判断到营销执行,整个体系的无能和失效。
当然,PSA已经做出了很大改变,只不过,要重回中国市场主流行列,法国人恐怕还需要做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