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特企业集团是一家从事汽车饰件、零配件、高分子材料、轨道交通设备及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公司。35年的发展历程中,华特集团借着汽车工业发展的东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嘉定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动力。今天的民营企业发展巡礼系列报道,我们就一起走进上海华特企业集团。
走进位于嘉定区外冈镇的上海华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在流水线上上下舞动,一块块汽车内饰门板源源不断地被加工成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目前已采用全自动工业机器人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上海华特集团,在成立之初,仅仅是一家汽车内饰塑料制品加工厂。正是其把握住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春风,企业得以在一次次的蜕变中,不断发展壮大。
1986年,华特集团的前身——上海三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加入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开始了车内饰部件的国产化之路。
“用德国的标准,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质量体系。我们还取得国际通用企业身份识别码,有了它,我们就有了参与全球项目的通行证。体系的建立,也让整个企业在运营环节走向了正规化、规模化。”华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阳谈及企业的“第一桶金”时,特别强调了体系建设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下的基石。
1998年,考虑到企业发展需求,敏锐地把握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机遇的公司领导层,将已经更名为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落户到嘉定。到2004年,上海国际汽车城,这一集制造、研发、贸易、博览、运动、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得益于较为完整的供应链,早早入局的华特,从此也进入第二次的腾飞。
为紧扣汽车工业发展步伐,公司制定了每5年为一个周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1998年至2017年,公司实现了从单一的汽车内饰生产,到排挡、气辅拉手等零部件配套领域的拓展。通过调整产品策略,从单一零部件产品向集成化、模块化产品进行转变。中央通道、副仪表板、汽车门板等中大型汽车零部件,成为了公司的主打产品,整装产能在行业需求的占比达到了25%。
为了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华特相继成立了中心实验室、上海车辆声学零部件(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团队超过200人。公司还每年拿出销售总收入的4%用于新品开发,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汽车工业开始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2009年7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在嘉定挂牌成立。时至今日,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纷纷入驻,与之相关的初创型企业也在陆续孵化,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2019年,更名为“上海华特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总部也迁址产业基地,而此时的华特,也已经成为了拥有17家分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客户包含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一大批知名的汽车整车企业,并进一步向新能源、物联网汽车企业拓展。
撰稿:张健、卓明霞(见习)
摄像:李佳祺
原标题:《合作伙伴有特斯拉、上汽!看这家企业如何从一个加工厂,走上国产化、自动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