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晋西集团忽东风:“玩转”机床的数控“刀客”机械夹具操作工东风汽车

在“毫厘间”寻找“人生坐标”,在“细微处”不断挑战自我,以匠心坚守初心,用创新赋能发展,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机械加工专家,他用了17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晋西集团防务装备事业部机械加工分厂的忽东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2006年,还在学校学习的忽东风在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山西赛区比赛中展露锋芒,引起了晋西集团相关部门的关注,比赛结束后他作为人才被引进晋西,在防务装备事业部机械加工分厂开启了自己的数控人生。“我只是一个大专生,就凭技能大赛获了奖,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企业站稳脚跟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忽东风还有些不自信,“虽然会有迷茫,但有一点我很坚定,我喜欢数控,我就是要在数控方向‘一条道走到黑’。”装卸产品、测量工件、制作工装……他从操作工做起,靠着勤奋刻苦,一步步地成长为技术员、技能带头人。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张图纸,甚至常常跑去旁观参与每一个与他“无关”的项目,从班组长到一线职工,他一个都“不放过”地认真求教,并将所学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里。传说中每一位“封神”的大侠都有一套“武林秘籍”,忽东风也不例外,翻开这些“宝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绝学”,有些是技术创新构思,有些则是科研试制的“金点子”,每一个文字都记录着他的认真钻研。忽东风将技能体现在产品上,将心得写进文字里,每次解决了产品问题,他都及时总结,提炼成新的技术方法,汇编成实践案例,编写出培训教材。多年来,他撰写发表了《异形窄槽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与研究》《宏程序螺纹切削及用螺纹车刀去头应用研究》《棱边倒圆切削操作法》《数控机床攻丝应用研究》等论文,丰富了公司数控加工经验,其中,《忽东风薄壁筒类零件操作法》被兵器工业集团第四届创新大赛评为“特色操作法”。“有定力才能见功力”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通往成功的路,从来都铺满荆棘、洒满汗水。“有想法、爱钻研、爱琢磨,肯下功夫学。”这是同事们对忽东风的印象。“愿下笨功夫,肯下苦功夫。”这是忽东风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是出于对数控的热爱,抑或是性格所致,忽东风有着惊人的定力。为解决生产难题,他可以没日没夜地与机器作“斗争”,蹲在设备旁长达十几个小时,有时可以一个月里天天在脑子里琢磨,有点思路就动手去实践,不断推倒重来,反复尝试,甚至一晚上不睡觉也乐在其中。有定力才能见功力,用功力才能见成就。忽东风挤出时间学、静下心来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娴熟地掌握了机加技术;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解决了无数生产加工中的“疑难杂症”。“小忽,手工修磨这零件,我们力气费了不少,时间占用一大半,锉刀、砂纸、百洁布也用了不少,大伙都嫌不出活呢。”“是啊,小忽,最主要的是零件磨出来效果还不好,这问题不解决,质量效率都没办法保证。”忽东风双目凝神,紧盯着这棘手的零件陷入沉思。分厂一种零件的生产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后,由于操作工的修锉和打磨技能不同,导致该零件拐角处厚度不均、粗糙度也不同,质量难以保证。接到任务后,忽东风立即带领同事从图纸开始研究,初步制定了四种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试验,结合现有设备条件,自主设计了一种非标刀具,将两片三面刃铣刀叠在一起同时切削,保证了该零件加工的质量稳定性,缩减了精加工工序,并且不再需要人工修锉,达到了“机器换人”的效果。忽东风说:“技术研发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好的技术方案,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17年来,忽东风先后参与国家重点试验项目8项,工艺创新50余项,产品研制300余种,自制工装、夹具及解决技术难题上百种,节创价值600余万元,为晋西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千树万树梨花开”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谈及今后的工作方向,忽东风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想带好一支队伍。”201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忽东风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在这里,汇聚了晋西集团各单位的精英,团队采取“平时分散、战时集中”的工作模式,遇到问题时,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对技术难题、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的过程、处理的结果进行详细剖析,调试新设备、解决产品打磨毛刺问题、解决数控机床攻丝问题……他们合力攻坚,解决了一项项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对于人才培养,忽东风更喜欢把“课堂”搬到车间,在一线教学中,他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引导他们独立操作,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与设备“打好交道”,一如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他一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徒弟们都说:“有师父在的地方总能找到正确答案,有师父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在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中,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主角,都是奋进者、搏击者。我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企业和各位师傅们的培养。作为兵器技能带头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晋西更多的年轻人一起乘着国家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的东风,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忽东风信心十足。轰鸣的车间,冰冷的机器,繁杂的编程数据……这些旁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工作,却是忽东风愿意倾注满腔热血的事业。坚持最初的梦想,实干不止步,创新不停歇,从“高原”迈向“高峰”,是忽东风一直努力前进的动力。(责编 黄晶 苏姗 通讯员 王丽红 韩雅 助编 董睿)

在“毫厘间”寻找“人生坐标”,在“细微处”不断挑战自我,以匠心坚守初心,用创新赋能发展,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机械加工专家,他用了17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晋西集团防务装备事业部机械加工分厂的忽东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06年,还在学校学习的忽东风在第二届全国数控大赛山西赛区比赛中展露锋芒,引起了晋西集团相关部门的关注,比赛结束后他作为人才被引进晋西,在防务装备事业部机械加工分厂开启了自己的数控人生。

“我只是一个大专生,就凭技能大赛获了奖,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企业站稳脚跟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忽东风还有些不自信,“虽然会有迷茫,但有一点我很坚定,我喜欢数控,我就是要在数控方向‘一条道走到黑’。”装卸产品、测量工件、制作工装……他从操作工做起,靠着勤奋刻苦,一步步地成长为技术员、技能带头人。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张图纸,甚至常常跑去旁观参与每一个与他“无关”的项目,从班组长到一线职工,他一个都“不放过”地认真求教,并将所学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本子里。

传说中每一位“封神”的大侠都有一套“武林秘籍”,忽东风也不例外,翻开这些“宝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绝学”,有些是技术创新构思,有些则是科研试制的“金点子”,每一个文字都记录着他的认真钻研。忽东风将技能体现在产品上,将心得写进文字里,每次解决了产品问题,他都及时总结,提炼成新的技术方法,汇编成实践案例,编写出培训教材。多年来,他撰写发表了《异形窄槽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与研究》《宏程序螺纹切削及用螺纹车刀去头应用研究》《棱边倒圆切削操作法》《数控机床攻丝应用研究》等论文,丰富了公司数控加工经验,其中,《忽东风薄壁筒类零件操作法》被兵器工业集团第四届创新大赛评为“特色操作法”。

“有定力才能见功力”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通往成功的路,从来都铺满荆棘、洒满汗水。

“有想法、爱钻研、爱琢磨,肯下功夫学。”这是同事们对忽东风的印象。“愿下笨功夫,肯下苦功夫。”这是忽东风对自己的评价。

也许是出于对数控的热爱,抑或是性格所致,忽东风有着惊人的定力。为解决生产难题,他可以没日没夜地与机器作“斗争”,蹲在设备旁长达十几个小时,有时可以一个月里天天在脑子里琢磨,有点思路就动手去实践,不断推倒重来,反复尝试,甚至一晚上不睡觉也乐在其中。有定力才能见功力,用功力才能见成就。忽东风挤出时间学、静下心来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娴熟地掌握了机加技术;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解决了无数生产加工中的“疑难杂症”。

“是啊,小忽,最主要的是零件磨出来效果还不好,这问题不解决,质量效率都没办法保证。”

忽东风双目凝神,紧盯着这棘手的零件陷入沉思。

分厂一种零件的生产采用新的结构设计后,由于操作工的修锉和打磨技能不同,导致该零件拐角处厚度不均、粗糙度也不同,质量难以保证。接到任务后,忽东风立即带领同事从图纸开始研究,初步制定了四种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试验,结合现有设备条件,自主设计了一种非标刀具,将两片三面刃铣刀叠在一起同时切削,保证了该零件加工的质量稳定性,缩减了精加工工序,并且不再需要人工修锉,达到了“机器换人”的效果。

忽东风说:“技术研发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好的技术方案,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17年来,忽东风先后参与国家重点试验项目8项,工艺创新50余项,产品研制300余种,自制工装、夹具及解决技术难题上百种,节创价值600余万元,为晋西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千树万树梨花开”

谈及今后的工作方向,忽东风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想带好一支队伍。”201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忽东风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在这里,汇聚了晋西集团各单位的精英,团队采取“平时分散、战时集中”的工作模式,遇到问题时,大家进行头脑风暴,对技术难题、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处理的过程、处理的结果进行详细剖析,调试新设备、解决产品打磨毛刺问题、解决数控机床攻丝问题……他们合力攻坚,解决了一项项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对于人才培养,忽东风更喜欢把“课堂”搬到车间,在一线教学中,他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引导他们独立操作,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与设备“打好交道”,一如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他一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徒弟们都说:“有师父在的地方总能找到正确答案,有师父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

“在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中,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主角,都是奋进者、搏击者。我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企业和各位师傅们的培养。作为兵器技能带头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晋西更多的年轻人一起乘着国家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的东风,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忽东风信心十足。

轰鸣的车间,冰冷的机器,繁杂的编程数据……这些旁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工作,却是忽东风愿意倾注满腔热血的事业。坚持最初的梦想,实干不止步,创新不停歇,从“高原”迈向“高峰”,是忽东风一直努力前进的动力。

(责编 黄晶 苏姗 通讯员 王丽红 韩雅 助编 董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工组、教师组实操样题.doc 47页内容提供方:知识的天空 大小:10.18 MB 字数:约1.3万字 发布时间:2021-05-21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27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431664:474671498462644<60ujzn
1.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之一。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是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的一个专项赛。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全国三维数字jvzquC41fe€y0rrwv0kew7hp1ktgq8624452:=50jvs
2.技艺照亮未来——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银牌教练郝志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数控铣赛场,铣刀轻吟间,精度被卡在了0.01mm——那是比一根头发丝直径还细的尺度。带领团队拿下这枚世赛选拔银牌的,正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学院的郝志敏老师。他用指尖的精度、心中的热忱,写就了职业教育从“教技能”到“育全人”的温暖答卷。 jvzquC41yy}/z{ve0kew7hp1ktgq86239525B=40jzn
3.(完整版)数控大赛数控铣加工中心图纸大全提供(完整版)数控大赛数控铣加工中心图纸大全文档免费下载,摘要:数控铣、加工中心大赛图库图7-5图7-61jvzquC41fqi/ynsfqe4dqv4d73<37n;8efk7e9f6c27b:@i994:9ho69hcg17of40jznn
4.向他们学习——勇于实践成就梦想部门岗位调整后,陈闰祥竞聘成为数控编程员。“我的工作就是把数控图纸转换成机床可以识别的代码,让机器按照编程加工出零件”。这个工种要熟悉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专职数控编程要具备十年以上机床操作经验。如果经验不足编程参数不合理,极容易导致产品超差变形。“任何一种错误都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首先要细心。不jvzquC41se~z0|rzrv4dp8nphq525:>155:90qyo
5.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逾2500名技能英豪同台“献技”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数控铣项目则是要求选手依据技术图纸,通过软件编程来操作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切削。从而达到图纸所需的精度。选手不仅要了解工程图纸和规范,掌握ISO图文标识,还需要执行加工程序,进行工件安装和测量。 而真正考验选手的是材料的加工生产环节。制作的成品误差不能大于头发丝直径。田镇基表示:“操作的误差jvzq<84{ergj0‚hyd0ipo8~errge1ltpvgtu1;542/731:51eqtugwya3598:>60jvsm
6.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成绩揭晓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工作领导办公室通报2020年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成绩:数控车工决赛第一名 沈阳机床 贺亮第二名 沈阳机床 钟晓龙第三名 沈阳机床 梁志增第四名 沈阳技师学院 张天宇第五名 沈阳技师学院 张富鹏9月10日,2020年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比赛在通用技术集团沈机集团、沈机股份数控机床产业jvzquC41iwhb0|npc0io1ngya;75h7876=30qyon
7.2023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实操5.选手在任务三:数控机床维修环节中,完成自己所能排除的机床故障后,在赛卷记录表指定空格处填写“故障现象(报警号等)” “故障原因””“排除方法”,并仅有一次机会请求向裁判员验证,在裁判员的监督下,验证所完成的故障排除情况。选手可提出放弃故障,并请裁判和技术支持人员清除所有故障恢复机床正常,此时只能一次性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2;;?148ftvkimg8igvcomu86566<47;;
8.数控加工总结(精选13篇)我们加工先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加工路线,编写程序,再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数控CNC系统并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装夹工件,再对刀。对好刀后就可以调出程序,按下自动和运行按钮,关好防护门让机床自动加工。同时操作者不能离开机床,手拿专用工具去处理铁丝,如果机床出现什么异常马上按下急停按钮,预防损坏机床和对操作者造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499
9.“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经研究决定,全国3D大赛组委会将启动“2024第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该赛项旨在推动和促进机器人的发展与创新,为我国科技的快速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机械jvzquC415fyiq€35ffr/pny1crv0fyqnjh
10.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她将英语底子薄、电脑基础差、数控技术“门外汉”的三大压力转化为勉力学习、实践提升的强大动力,掌握了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从初级工成长为公司首席技师。2004年,杨芳作为湖南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首届全国数控大赛,并获得大赛优胜奖,在美国举行的中美数控技能大赛中,又一举夺得银奖。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1427619;461i23@5;4/883B>62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