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研发投入达3.22亿元,占营收6.26%
累计专利储备突破844件,技术积累深厚
2022年研发投入1.97亿元,占营收7.85%
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083.99万元,同比增长7.33%
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收购上海驰声布局锆基液态金属材料,构建从材料到模组的完整能力
工艺升级:从'零件+模组'模式转型,布局钛合金MIM粉末原料技术
材料创新:开发高氮不锈钢MIM粉末和铜合金MIM技术,提升散热效率
工艺精度:加工精度达0.01mm级别,良品率超95%
设备优势:拥有12部氧气烧结连续炉,保障大规模生产质量
消费电子:折叠屏铰链模组实现批量生产,建成5条模组产线
服务器领域:AI服务器连接器外罩实现批量交付,铜铁共烧一体式芯片电感进入小批量
核心优势:全球折叠屏铰链MIM零件市占率超60%,深度绑定头部手机品牌
拥有P&S、SMC、MIM三大技术平台,协同效应显著
通过收购实现快速技术整合,2025年MIM业务收入达12.07亿元(同比增长57.26%)
专注于MIM技术深度开发,推行'交叉融合创新'战略
打破金属、传动、散热业务壁垒,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两家公司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差异化特征:
2024-2025年竞争态势出现重要变化:
折叠屏铰链市场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
全球消费电子MIM领域:
拥有12部氧气烧结连续炉,保障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性
加工精度达到0.01mm级别,良品率超过95%
2025年8月推出5.78亿元可转债募资计划,其中4.05亿元用于扩大新型消费电子和数据服务器MIM零部件产能
拥有P&S、SMC、MIM三大技术平台,具备跨平台协同能力
具备从材料到模组的全链路交付能力
服务器与算力市场:
机器人领域布局:
折叠屏市场爆发:深度参与铰链供应链,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平台化协同:三大技术平台相互赋能,提升整体竞争力
消费电子周期影响:传统智能手机需求波动对业绩造成压力
新领域拓展进度:机器人、服务器等新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
2024年:MIM业务收入达到19.65亿元,同比增长92.19%
2025年上半年:MIM业务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57.26%
2025年第一季度:MIM业务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约65.86%
2022年:MIM业务收入约16.93亿元
2023年:下降至14.51亿元
2024年:进一步降至13.10亿元,同比下降9.7%
2025年上半年:实现明显复苏,同比增长30.19%
2024年:MIM产品毛利率逆势提升至35.23%
通过精益生产和智能化改造,即使在市场承压时期仍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加工精度达到0.01mm级别,良品率超过95%
2024年:公司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00.59%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37.61%
MIM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3%以上
2025年8月:拟发行5.78亿元可转债
其中4.05亿元用于扩大新型消费电子和数据服务器MIM零部件产能
计划建设模具中心,强化模具自制能力
东睦股份通过并购实现快速产能扩张:
通过收购上海富驰快速切入并主导MIM赛道
至2025年计划持股上海富驰99%,实现高度整合与协同
已建成5条折叠屏铰链模组产线并实现批量供货
东睦股份成功实现业务模式升级:
从'零件供应商'向'零件+模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MIM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8.2%(2024年)
通过三大技术平台(P&S、SMC、MIM)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精研科技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
将资源向折叠屏手机转轴、AI眼镜结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倾斜
2024年传动与散热板块收入达到5.19亿元,同比增长27.85%
实施'交叉融合创新'战略,打破内部业务板块壁垒
东睦股份展现出稳健的财务表现:
2024年总营收51.04亿元,净利润3.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9.30亿元,同比增长24.51%
通过平台化运营降低单一业务风险
精研科技经历业绩波动后明显改善: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1.19%,净利润增长36.37%
新业务(机器人、散热等)尚处早期,盈利贡献有限
基于当前发展态势,两家公司的财务前景呈现差异化特征:
东睦股份凭借规模优势和多元化布局,预计将继续保持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望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而进一步改善。
东睦股份与精研科技在机器人业务的产品布局呈现出差异化竞争态势,两家公司均基于各自核心技术优势,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从基础零件到模组集成的突破。
东睦股份依托其锆基液态金属材料和三大技术平台协同优势,重点布局机器人关节动力系统核心部件:
1. 灵巧手精密齿轮系列
技术特点:采用MIM工艺,精度达ISO 10级,耐磨性提升30%,成本较传统机加工降低50%
应用进展:2022年开始向特斯拉Optimus送样,2023-2024年实现批量供应,单台价值量约2000-3000元
客户覆盖:特斯拉Optimus Gen3灵巧手核心供应商,同时为华为'盘古'机器人供货
2. 液态金属柔轮
材料突破:采用锆基液态金属,寿命提升3倍,减重15%-20%,传动误差小于±1弧分
产业化进度:2023年底样件通过特斯拉验证,2025年Q3启动量产,目标年产能10万套
市场定位:切入特斯拉、宇树科技等头部客户谐波减速器供应链
3. 关节动力模组
技术路径:通过参股小象电动22%布局轴向磁通电机,体积缩小50%,扭矩密度提升2倍
产能规划:2024年完成产线基建,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规划产能5万套/年
客户拓展:覆盖智元、宇树等约30家机器人厂商,并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体系
精研科技凭借其在微型传动领域的深厚积累,重点突破机器人灵巧手总成和关键传动部件:
1. 灵巧手齿轮箱总成
集成能力:提供含行星减速器、空心杯电机的完整齿轮箱总成解决方案
独家地位:为智元机器人独家供应商,单机价值超4000元
量产规模:截至2025年累计出货数千套,覆盖超700台机器人量产需求
2. 谐波减速器产品线
工艺优势:MIM工艺精度达±0.01mm,为宇树科技提供谐波减速器
客户拓展:与特斯拉合作传闻,但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技术储备:重点研发行星滚柱丝杠等线性关节关键部件
3. 模块化组件产品
服务机器人部件:无刷电机、行星减速器已实现小批量供应
智能家居应用:微型水泵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已实现量产
技术延伸:折叠屏铰链MIM工艺展示精密制造能力
两家公司的产品布局反映了不同的技术路径:东睦股份更注重材料创新和全技术链协同,而精研科技则深耕精密传动领域,在总成解决方案上建立优势。这种差异化竞争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提供了互补的技术选择。
东睦股份在客户拓展上展现出平台化布局优势,已形成覆盖全球头部厂商的多元化客户矩阵:
特斯拉:自2022年起成为Optimus Gen3灵巧手核心供应商,关节部件市场份额超35%,单台价值量3000-3600元
华为:为'盘古'机器人提供腰部关节齿轮,单台价值约1500元,2025年订单预计突破2亿元
宇树科技:液态金属柔轮样件通过验证,2024年订单超1亿元
智元机器人:通过参股公司小象电动供应轴向磁通电机,覆盖约30家机器人厂商
精研科技则采取重点突破策略,在特定客户合作上深度绑定:
智元机器人:独家供应灵巧手齿轮箱总成,单机价值超4000元,截至2025年累计出货数千套,覆盖超700台机器人
特斯拉:传闻拿下Optimus 80%减速器订单,订单排至2026年二季度,但未获官方确认
宇树科技:提供MIM工艺零件及谐波减速器,处于联合研发阶段
东睦股份已建立阶梯式量产体系:
成熟产品:灵巧手齿轮2023-2024年实现批量供应
量产在即:液态金属柔轮2025年Q3启动量产,目标年产能10万套
产能规划:关节动力模组2025年量产,规划产能5万套/年
精研科技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已量产项目:智元机器人灵巧手齿轮箱总成实现稳定出货
送样阶段: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行星减速器组合处于客户送样阶段
小批量供应:服务机器人用无刷电机、行星减速器实现小批量交付
精研科技面临较高客户依赖风险:
灵巧手齿轮箱总成高度依赖智元机器人(独家供应)
特斯拉订单虽传闻巨大但未获官方确认,存在不确定性
东睦股份客户结构相对分散:
覆盖特斯拉、华为、宇树、智元等30余家机器人厂商
三大技术平台协同降低单一客户依赖
机器人业务在MIM收入中占比约25%,业务结构健康
东睦股份强调技术平台协同:
P&S、MIM、SMC三大平台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从材料到模组全链路解决方案
参股小象电动切入轴向磁通电机领域,完善关节动力系统布局
精研科技侧重精密传动专长:
将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0.01mm精度MIM工艺成功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从零部件供应商向'无刷电机+行星减速箱+控制器'组件方案升级
东睦股份机器人业务已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占MIM收入约25%,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超35%
若特斯拉Optimus 2026年实现百万台量产,预计贡献净利润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