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老周去保养车,他那台比亚迪秦 DM-i 刚开了半年,就扒着维修顾问问:“我这月没充过电,油耗飙到 7 个多,是不是电池坏了?” 这话正好被旁边做保养的老张听见,举着手里的丰田卡罗拉双擎笑出声:“你这是把插混当油混开,不费油才怪。”
俩人一搭话,倒把我这旁观者听出了兴致。老周是做建材生意的,去年买车时听销售说 “可油可电无焦虑”,脑子一热选了插混。谁知道小区老破小没法装充电桩,公司停车场的充电桩永远被占着,新车开了俩月就成了 “油车”,每次加油都心疼得直咧嘴。
老张开油混车四年了,是那种典型的 “怕麻烦星人”。当初选卡罗拉双擎就是图不用找充电桩,烧油就能自充电,市区开油耗稳定在 5 个左右。“你听听你车里的动静。” 老张敲了敲老周的车门,此时正好是怠速状态,发动机突然介入,座椅传来轻微的抖动,仪表盘上的油耗数字跳了一下。“我那车从来没有这动静,发动机启动跟偷着似的,坐后排的人都察觉不到。”
这话倒是说到了老周的痛处。他最烦跑高速的时候,速度一上 100,发动机就跟 “醒过来” 似的,嗡嗡的噪音顺着底盘往上传,尤其是超车踩油门时,动力来得忽快忽慢,不如刚提车满电时那么平顺。“前阵拉着客户去郊区送货,那段路全是上坡,发动机吼得厉害,客户问我这车是不是快散架了,尴尬得我想找地缝钻。”😅
老张接过话茬,说他上个月刚开着油混车跑了趟高速,全程 120 码巡航,发动机声音始终很稳,超车时动力虽不算猛,但踩多少来多少,不会有迟滞感。“我这车载过三个大胖子,开空调跑山路,油耗也就多了半个,从来没出现过动力跟不上的情况。”
我突然想起之前看过一篇试驾报告,里面说荣威 D7 DMH 亏电时发动机介入会有噪音,看来不是个例。老周这半年的用车记录更直观,他手机里的油耗 APP 显示,刚提车那周充过三次电,油耗才 4.2 个,后来不充电了,最低也得 6.8 个,上个月跑了趟长途,直接飙到 7.5 个。“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加两万买纯电,现在小区楼下刚装了一排充电桩,悔得我肝疼。”
老张的油耗记录就规整多了,四年下来平均油耗从没超过 5.5 个,哪怕是冬天开空调,也就多耗零点几个油。“我这车就像老黄牛,看着不显眼,但省心啊。” 他翻出保养记录给我们看,四年就换过两次机油,电池至今没出过问题,4S 店说再开五年都不用换。
不过老周也不是全在抱怨。有次他接孩子放学突降大雨,路边积水快没过轮胎,他想起销售说过这车有电机辅助,挂 D 挡慢慢给油,车轮居然没打滑,稳稳地开了过去。“后来问了懂车的朋友,说插混车亏电时电机还能发力,比纯油车的动力响应快,这点确实比老张的车强。”
这话让老张也点头认同。他那台油混车动力太 “温顺”,上次在路口抢绿灯,油门踩下去半天没反应,被后面的车按了一路喇叭。“但话说回来,动力猛也费油啊。” 老张算起了经济账,他每月跑 1500 公里,油费也就四百多,老周同样的里程,油费得六百出头,一年下来差了小两千。
正聊着呢,维修顾问拿着检测单过来了,说老周的电池没问题,就是长期亏电导致能耗管理系统有点 “混乱”,建议他每周至少充一次电,哪怕充半小时也行。“现在的插混技术是先进,比如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亏电油耗能做到 2.6L,但那都是理想状态,你长期不充电,再好的技术也白搭。”
老周盯着检测单上的油耗数据,突然笑了:“合着我这是花插混的钱,遭油车的罪。”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换车记得问自己,能保证充电不?不能的话,还不如跟我一样选油混,图个踏实。”
临走时老周特意绕到老张的车旁,坐进去体验了一圈。怠速时车内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鸟叫,起步时电机悄无声息地发力,完全没有他那车的顿挫感。“回去就找物业扯皮,必须把充电桩装上。” 老周攥着方向盘说,眼神里满是懊悔。
其实想想,很多人选车时都跟当初的老周一样,被 “可油可电” 的宣传打动,却忽略了自己的实际用车条件。插混车就像 “双面手”,充电时是省钱的电车,不充电时虽然能当油车开,但体验和成本都不如专门的油混车。而油混车更像 “专才”,把 “不充电” 这件事做到了极致,适合那些怕麻烦、充电不方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