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市面上的混动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但是在各种各样的混动技术当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动车型,避免踩雷呢?
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了几
款容易踩雷的混动系统
竟然涵盖市面上大部分车型!
48V P0-BSG轻混系统
MHEV·48V系统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轻混系统,这是一套源于F1方程式赛车的混动技术,在赛车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升性能,而用在民用车上则偏向降低油耗。轻混系统的硬件组成很简单,除特殊的控制系统以外,只有BSG(发电启动一体机)和容量1kwh左右的电池组。
因为不需要对机体和机舱进行什么改造,所以48V轻混既没有多少硬件成本,更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基本上所有燃油车都能进行这样的改造,不挑平台,不挑新旧。
只不过,轻混系统的电机不光提供的动力辅助寥寥无几,能量回收的效率也极低。总的来说48V轻混系统节油的作用很低,且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节油,而更多的是被车商们用在宣传上来忽悠消费者。
ISG-P2混动系统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单电机的P2混动系统,为什么不如双电机的中系和日系的混动系统省油呢?
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变速器上,独立变速器的存在不光拉高了机械损耗,还需要液压、润滑、散热等一系列配套附件供养,且在调速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动力中断,这同时也是一种能量损耗。
以使用这一套系统的宝马535Le来说,P2架构也虽然可以在行驶中充电,但是会耗费更多的能量;所谓的“e模式”可以在行驶中“补电”,其实利用的主要是动能回收的方式。然而方式的绝大多数电能都是要被浪费的,充电效率会非常非常低,小马拉大车的动力注定不会理想,油耗自然也会比较高。
同款使用这套系统的帕萨特PHEV也出现了车主吐槽的声音。
后桥电机,P4混动系统
P4混动是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纯电动汽车均为P4电机,使用电机在后轮驱动。沃尔沃的Drive E T8发动机技术就是P4混动技术的典型案例,其前驱本质上就是2.0T+8AT动力总成,而后桥完全靠电机驱动。
简单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混动技术方案压根就不是为了省油而造出来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P4混动系统比P2略好,但实际驾驶体验并不好,主要原因就是电机与内燃机的匹配方面做得不够好。
EREV增程式混动系统
在电池电量较低时,启动发动机带动发电机(BSG电机)发电,为电池充电的同时,支撑行驶和车身电子附件的用电,相比特斯拉等纯电车型,增程式混动不仅有纯电系统,也有发动机系统,因为在布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同时,还需要额外增加发动机等系统,这在后期维保的过程中又会增加用车成本。并且发动机在整车轻量化上没有优势,反而会因为发动机的存在需要额外空间而侵占乘员舱和驾驶舱空间,相比于P2系统其实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这种用油发电的技术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不看好。
像理想ONE这种动辄2吨重的车子,前后双电机总功率达到了245kW,这是大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才有的数据,但没电后只靠一台功率96kW的1.2T发动机驱动,这样的巨大需求无论怎么发电都不够两台电机“霍霍”的,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电池没电的情况下,油耗水平会巨高,而且动力受限。
总结:在混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现在,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及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下,厂家为了响应政策,推出了很多的混动技术。混动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节能减排,然而不同混动系统的调校和组合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另外一方面,也迎合了消费者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但是很多车商为了销量,对自家的混动技术进行天花乱坠的宣传。
比如噱头大于实际效果的48V轻混车型;“有电龙,没电虫”的P2混动;“简单粗暴”的P4混动;“用油发电”的增程式混动。所以大家在购买混动车辆时,一定要多做功课。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这四款混动技术?留言告诉我们。
车驰神往——给你最喜欢的汽车文化
我们在这
汽车头条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微博 | 企鹅号 | 搜狐号 |
网易号 | 车家号 | 大鱼号 | Bilibili | 百家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