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液流储能85%高效转化适配构网型储能的解决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突破,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它如同电力系统的“超级充电宝”,通过在谷时充电、峰时放电,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其中,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均超500万千瓦。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对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目前,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全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苏、重庆、新疆等多地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迎峰度夏期间,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说。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储能领域多类型技术路线加快落地实施。截至2024年底,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各项储能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多类新型储能技术向商业化应用过渡;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与荒滩变身巨大的发电场,横跨千里,清洁能源毫秒之间东西“闪送”。“十四五”以来,中国逐“绿”而行,在广袤山河间铺展能源绿色变革的壮阔图景,神州大地上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改写。
这是沙海日出的一瞬间,2.7万面定日镜被同步唤醒,这里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替代56万吨燃煤。
高原起风的瞬间,93米长的叶片加速转动,每转一圈发出的电足够三口之家用上2天。
今天的中国,一年发电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全社会用电中,每3度就有1度来自风吹日晒水流的馈赠。
这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绿色奇迹。
长江干流上,六座大型水电站拦江而立,串联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里,昔日寸草难生的土地变身蓝色光伏的海洋。“十四五”规划布局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有七个都在西部地区。如果把五年间全国新增的光伏板铺展开,总面积可以覆盖53万座足球场;把新增的风机叶片依次连接,长度相当于从中国最东端到最西端走一个来回。
“十四五”规划中的特高压“能源动脉”也在冲破地理屏障,加速生长。五年间,19条特高压开工建设,织成了一张电力输送的超级网络。如今,从西到东跨区域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增长了70%,来自西部的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新型储能第一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靠重力储能、靠压缩空气,今年夏天,这些“巨型充电宝”大规模参与“迎峰度夏”战役,成为电网应对“尖峰时刻”的“定海神针”。
10月20日,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当“同步机”成为稀缺资源,新型电网靠什么站稳?构网型储能正是答案的核心。2025年1-9月,其在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中渗透率已突破10%。液流储能科技125kW大功率电堆,以其85%的能量转化效率与139kW的持续运行能力,在构网型储能场景中展现出独特的适配价值。
技术适配:与构网需求同频的储能本体
构网型功能,是“储能本体”与“变流器控制”的共生体,液流电池展现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适配价值。
液流储能科技的125kW大功率电堆,在180mA/cm电流密度下可实现85%的能量转化效率,并可灵活响应139kW持续运行。这组数据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构网型变流器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可预测的功率源。更重要的是,20年以上使用寿命与超25,000次循环寿命,使其能够匹配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周期,为长期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而800kW标准化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毫秒级智能熔断机制与本征安全的水基电解质,共同构成了从电堆到系统的多层安全防线。这不仅是技术优势,更是构网型储能得以进入城市负荷中心、关键电网枢纽等敏感区域的“准入许可证”。没有本征安全,规模化部署就无从谈起。
攻坚之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门槛
对构网型储能而言,电网愿用、敢用的是一套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且成本与收益都清晰明确的解决方案。800kW标准化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正是以突破标准化与经济性门槛为核心:模块化设计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时,更能无缝接入智慧电力交易平台,通过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显著提升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收益,从而加速其规模化应用拐点的到来。
从16kW到45kW,再到如今的125kW大功率电堆的技术演进,液流储能科技始终把握着“性能边界”与“商业价值”的黄金平衡点。
未来,我们将以扎实的技术创新和可靠的储能产品,积极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提供坚实基础。
山东昭阳100MW/4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与山东远普600MW/1800MWh综合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开工
聚力储能建设,赋能绿色发展。10月28日上午,山东昭阳100MW/4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与山东远普600MW/1800MWh综合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开工仪式在潍坊高新区隆重举行。各参建单位代表出席仪式。
在后续建设中,液流储能科技将与各参建单位通力协作,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为准则,全力将项目打造成行业标杆,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发挥实效。
征程伊始,使命必达。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与您共同见证这两处“绿色动能”在齐鲁大地上的澎湃绽放。
项目介绍
此项目是由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人,联合山东锐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智绘电力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凭借强劲实力脱颖而出,成功拿下这一新能源领域重点工程,标志着区域储能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