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光伏锂电电动车后,中国出口第四驾新马车是……

继光伏、锂电、电动车后,中国出口第四驾新马车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催生100 GW级别的绿氢电解制备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建立,燃料电池成本快速下降。

在9月13-15日举行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作出上述表示。

欧阳明高认为,以富余绿电资源低成本制氢为源头推动,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龙头拉动,将有助于要实现绿氢全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626辆和3367辆,同比增长105.4%和112.8%。

据欧阳明高介绍,去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3000元/kw,今年降至2500元/kw,预计到2025年将降到1000元/kw,2030年将降到500元/kw,届时氢燃料电池能够和传统内燃机展开竞争。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是氢燃料电池今后的另一主要课题。

欧阳明高表示,目前燃料电池的额定效率达到50%左右。未来要进一步提升到60%,这将意味着氢耗会大幅下降。

目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寿命普遍为2万小时左右。欧阳明高表示,希望2025年达到2.5万小时,到2030年达到3万-3.5万小时。

谈及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欧阳明高认为,交通是氢能的先导,但不是主体。

“交通也就占整个氢能应用的20%,剩下80%应用都是其他场景。”欧阳明高认为,下一步,氢能发电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中国制氢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氢能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氢气产能约4882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氢能产量约3533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9%。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氢能生产国家。

欧阳明高预测,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催生100 GW级别的绿氢电解制备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曾预计,今年中国电解槽出货量约为1 GW。

欧阳明高指出,叠加中国的绿氢电解在全球具有成本优势,绿氢电解设备有可能成为继光伏组件、锂电池、电动汽车这三个新能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出口产品。前三者通常被业内称为国内出口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根据电解槽隔膜材料的不同,电解水制氢可分为碱性电解(AWE),质子交换膜(PEM)电解以及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三种技术路线。

欧阳明高认为,当前最具潜力、最现实、成本最低、寿命最长、最有中国优势的是碱性电解水制氢。但是国内碱性制氢缺乏技术体系和标准,需要大幅进行的技术变革。

谈及碱性电解制氢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包括电极衰减、镀层脱落、隔膜磨损和密封失效等。

未来电池隔膜有两种选择,分别是阴离子膜和离子溶剂膜。欧阳明高更看好后者,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储运环节降本是中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之一。

欧阳明高算了一笔账,从氢能运输的角度看,原料氢的成本是11元/千克;如果用拖车输送20兆帕的氢气瓶,100公里需要10元/千克;加氢站的成本费用也需要10元/千克,最终加氢车辆的费用为30元/千克以上。

欧阳明高表示,提高储运压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如果氢瓶的压力提高到50兆帕,单车运氢可接近1吨,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

“目前车用氢瓶压强大多为35兆帕,中期看不太可能突破。”欧阳明高称。

如果是长距离运输氢气,管道被认为是经济的运输方式。

今年4月,中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中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国内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在此次大会上,亿杰锋源执行董事王海峰表示,管道送氢的优势是运输100公里,每千克氢气运输成本将从10元降到0.5元。

除了做燃料电池之外,欧阳明高认为,氢储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

氢储能是指光伏风电所生产的电有富余时,将其制成氢储存起来,当电网电不够的时候,再进行发电,以形成动力循环。

欧阳明高认为,氢储能是非常重要的长周期大规模储能方式。虽然氢生产成本比电高,但储存成本比电低。

欧阳明高给出的数据显示:1千克氢相当于33度电的能量。电池储1度电需要花费至少1000元,储33度电需要3.3万元。如果用一个10兆帕的高压容器储1千克氢,最多就几百块元。

此外,电池不能长周期储能,因为它有自放电;也不能大规模储能,因为其成本太高。氢储存则不存在储能期限问题,放电周期可以很长。

“未来10%的可再生能源需要通过长时储能解决,主体就要氢储能。”欧阳明高表示,10%的可再生能源意味着到2060年,中国需要1.5万亿度电的长时储能。中国中短期电化学储能需求规模也就200亿度电。

在他看来,除了作为原料和燃料之外,氢储能将是氢能用于化工和钢铁之外的最大用途,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支柱。

下载界面新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催生100 GW级别的绿氢电解制备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已经建立,燃料电池成本快速下降。

在9月13-15日举行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作出上述表示。

欧阳明高认为,以富余绿电资源低成本制氢为源头推动,以多元化场景应用为龙头拉动,将有助于要实现绿氢全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626辆和3367辆,同比增长105.4%和112.8%。

据欧阳明高介绍,去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3000元/kw,今年降至2500元/kw,预计到2025年将降到1000元/kw,2030年将降到500元/kw,届时氢燃料电池能够和传统内燃机展开竞争。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进一步提高电池效率,是氢燃料电池今后的另一主要课题。

欧阳明高表示,目前燃料电池的额定效率达到50%左右。未来要进一步提升到60%,这将意味着氢耗会大幅下降。

目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寿命普遍为2万小时左右。欧阳明高表示,希望2025年达到2.5万小时,到2030年达到3万-3.5万小时。

谈及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欧阳明高认为,交通是氢能的先导,但不是主体。

“交通也就占整个氢能应用的20%,剩下80%应用都是其他场景。”欧阳明高认为,下一步,氢能发电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中国制氢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氢能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氢气产能约4882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2%;氢能产量约3533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9%。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氢能生产国家。

欧阳明高预测,到2030年,中国可能会催生100 GW级别的绿氢电解制备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曾预计,今年中国电解槽出货量约为1 GW。

欧阳明高指出,叠加中国的绿氢电解在全球具有成本优势,绿氢电解设备有可能成为继光伏组件、锂电池、电动汽车这三个新能源产品之后的第四大出口产品。前三者通常被业内称为国内出口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根据电解槽隔膜材料的不同,电解水制氢可分为碱性电解(AWE),质子交换膜(PEM)电解以及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三种技术路线。

欧阳明高认为,当前最具潜力、最现实、成本最低、寿命最长、最有中国优势的是碱性电解水制氢。但是国内碱性制氢缺乏技术体系和标准,需要大幅进行的技术变革。

谈及碱性电解制氢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包括电极衰减、镀层脱落、隔膜磨损和密封失效等。

未来电池隔膜有两种选择,分别是阴离子膜和离子溶剂膜。欧阳明高更看好后者,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储运环节降本是中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之一。

欧阳明高算了一笔账,从氢能运输的角度看,原料氢的成本是11元/千克;如果用拖车输送20兆帕的氢气瓶,100公里需要10元/千克;加氢站的成本费用也需要10元/千克,最终加氢车辆的费用为30元/千克以上。

欧阳明高表示,提高储运压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如果氢瓶的压力提高到50兆帕,单车运氢可接近1吨,运输成本会大幅下降。

“目前车用氢瓶压强大多为35兆帕,中期看不太可能突破。”欧阳明高称。

如果是长距离运输氢气,管道被认为是经济的运输方式。

今年4月,中石化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中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国内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在此次大会上,亿杰锋源执行董事王海峰表示,管道送氢的优势是运输100公里,每千克氢气运输成本将从10元降到0.5元。

除了做燃料电池之外,欧阳明高认为,氢储能具有很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

氢储能是指光伏风电所生产的电有富余时,将其制成氢储存起来,当电网电不够的时候,再进行发电,以形成动力循环。

欧阳明高认为,氢储能是非常重要的长周期大规模储能方式。虽然氢生产成本比电高,但储存成本比电低。

欧阳明高给出的数据显示:1千克氢相当于33度电的能量。电池储1度电需要花费至少1000元,储33度电需要3.3万元。如果用一个10兆帕的高压容器储1千克氢,最多就几百块元。

此外,电池不能长周期储能,因为它有自放电;也不能大规模储能,因为其成本太高。氢储存则不存在储能期限问题,放电周期可以很长。

“未来10%的可再生能源需要通过长时储能解决,主体就要氢储能。”欧阳明高表示,10%的可再生能源意味着到2060年,中国需要1.5万亿度电的长时储能。中国中短期电化学储能需求规模也就200亿度电。

在他看来,除了作为原料和燃料之外,氢储能将是氢能用于化工和钢铁之外的最大用途,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支柱。

THE END
0.你知道中国四大汽车集团自主新能源品牌吗?查报价单 星愿 6.88-9.88万 全国销量48080 查报价单 人气排行榜 总榜单 星瑞 9.87-14.67万 人气指数40903 查报价单 欧拉好猫 8.38-10.38万 人气指数24297 查报价单 星越L 14.77-17.97万 人气指数24144 查报价单 热门标签 新车信息 用车技巧 汽车评测 汽车导购 豪车资讯 改装/赛事 jvzquC41yy}/{xtlkc4dqv4xkfkp1:<69;=7;@;7;7714@>980nuou
1.中国新能源四大天王是哪四大?汽车汽车区特斯拉,比亚迪,鸿蒙智驾,还有另外一个是?不管是蔚小理还是小米,亦或是极氪,感觉都还差点意思啊?jvzquC41ddy/j~uw0eun1?8257<47;3jvor
2.从蓝图到实践: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崛起与展望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从广袤的西北沙漠光伏基地到西南奔腾的江河水电工程,从沿海的风电场到内陆的核电站,中国正通过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布局,构建一个更绿色、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 jvzquC41yy}/jwyx0v|0pn|u1252;>:66;84:=: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