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上游,谁更硬锂矿磷化工稀土硅料财富号

【新能源上游,谁更硬?锂矿、磷化工、稀土、硅料】

最近,新能源上游的逻辑受到挑战,中下游开始崛起。

当然,中下游崛起,上游回落,背后的大环境是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比如原原油从高位123跌20%到95,铁矿石从171跌去40%到112,电解铜从7.5万跌到5.7万;上游原材料降价,中下游大部分制造业的利润率有望回升(不考虑需求的大幅萎缩的可能性的话)。

稀土氧化钕价格都从年初高位121万降到87万,降幅接近30%。

稀土在四大新能源上游里,今年堪称最弱。

磷矿石还在高位,但磷酸、黄磷已经降价了。

磷矿石和磷肥的价格强势,带动了磷化工的反弹。

磷化工在新能源上游中算是中规中矩。

下面来看最硬的两个上游:硅料和锂矿。

这是多晶硅10年价格走势:

这是多晶硅2年价格走势:

多晶硅的走势看起来没有停止的样子,但是市场普遍预期年底供过于求,要降价,主要是扩产比较凶猛。

今天中午硅业分会披露最新一周硅料价格数据,环比持平,在31万/吨停住了脚步。硅料价格在今年5月后连续上涨如今终于涨不动了,于是光伏中游光伏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股价暴涨。

伴随着上游硅料的持续上涨,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随之“涨声一片”,价格传导顺利。但是下游涨势如此之猛,不仅仅是价格顺利传导就能支撑的,市场预计硅料价格还会下行,能大幅增加中下游利润。

此时,上游公司的股价就受到压制。

主要原因是市场开始预期未来两年随着硅料供应量增加,硅料价格下跌,通威的利润增速可能会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反应到机构的一致预期上,就是这样的:

23年24年业绩比22年要低一些,24年的业绩比23年略有增长,是因为有新产能投产,但是业绩仍然低于2022年。这就尴尬了,三年业绩没增长,估值自然起不来,22、23、24年的预期PE是11,12.6,11。

对于一个业绩下降的周期股,市场不会给其超过15倍的PE。

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对界面新闻表示,随着新产能的释放,硅料价格下行趋势是确定的,年内会出现反转。瑞银证券则预计,硅料至少在三季度仍维持高位,年底可能出现小幅下降。

据PVInfoLink预测,2022年初、2022年底和2023年底的硅料环节的产能规模分别为264GW、442GW和663GW,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分别将达67%和50%。不到两年时间,硅料产能猛增150%。市场预计2022/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为250/320GW。这意味着,到2023年,硅料或将开始充分缓解供需矛盾,甚至供过于求。

2000年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拥电池片为王”“拥硅片为王”等阶段,目前又出现“拥硅为王”的现象,下游期待出现“拥组件”为王。都是投产周期错配惹的祸,哪有什么王?组件企业也并不拥有最终客户。

硅料股的走势,应该说比磷化工和稀土强一些,至少龙头通威股份突破了去年高点。

但硅料的价格年底下行,基本上是市场的一致预期。

再来看锂矿。

锂矿的股价走势其实和硅料是很相似的。

来看看机构的一致预期:

但是考虑到,在机构的预期下,硅料企业明后年的业绩是下降的,而锂矿公司的业绩,明后年还是增长的。

锂矿的估值比硅料要实际还要低一点。

因为通威两年后有12PE,大全有10PE,而天齐锂业两年后是6.27PE,赣锋锂业是9.1PE。

过去十年:

过去两年:

碳酸锂的价格其实已经过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在3-7月稳定在45万左右。特别是,二季度的需求收到了疫情的明显影响。价格能够维持,说明需求还是十分强劲的。最近,碳酸锂的价格有过两三次1000元的涨幅,并且部分机构开始预期8月份锂盐价格重试上涨势头。

碳酸锂自然不会 永远涨。

但是还是可以和硅料有个对比。

硅料的核心原材料是砂子。普通沙子就含有90% 的二氧化硅,其282000PPM的地壳元素丰度,也意味着你随便拿起一块石头,抓上一把泥土,平均就会有占比28.2%的单质硅原。

多晶硅具有化工行业属性,特点是高纯度要求、高设备投资及较长扩产周期。

2021年万吨级多晶硅生产线设备投资成本约10.3亿元/万吨。

最核心的门槛其实是两个:1 较长扩产周期:2年。建设周期约12-18个月,产能爬坡周期约3-6个月,明显长于下游环节6-8个月的建设周期与1-2月的爬坡周期;2 能耗双控政策大幅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多晶硅及其原材料工业硅行业受到限电限产的压力,审核较严格。

与光伏中下游、电池中下游相比,硅料的门槛确实算得上高了。但是跟锂矿相比,硅料的这两个门槛就显得平平了。

硅料仍然属于冶炼,硅料的初始原料就是含有SiO2的一组物质,河沙、海沙、石英砂等。硅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除氧外最多的元素,地壳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含硅的岩石层构成的。这些岩石几乎全部是由硅石和各种硅酸盐组成。长石、云母、黏土、橄榄石、角闪石等等都是硅酸盐类;水晶、玛瑙、碧石、蛋白石、石英、砂子以及燧石等等都是硅石。

砂子的开采门槛,就不用说了,很多河里都有,虽然品位有差异,但并不在于稀缺,主要在于审批,环境影响也相对有限。可以说,硅料的原材料是基本没有门槛,储量极大,取之不尽。

硅料属于冶炼,冶炼固然有门槛,就如同锂盐生产,也需要1-2年扩产周期。

这些采矿要勘探、设计、环评能评、建设,通常3-5年的周期,当然也有更长的。

这是理论上的扩产周期差异:硅料最长2年,锂矿通常3-5年。

另一个核心差异,是原料供给格局。

地壳中约含26.3%的硅,而锂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065%,两者相差两千倍!

硅料和工业硅的核心成本其实是能源成本,也就是电力成本。这个类似于稀土,价格低了,就是拿中国的低价电力补贴全球。

而锂盐的成本相对要分散一些,矿石、其他原料、能源、人工等。

一吨硅料和一吨锂盐的成本差距并不大,都在4-5万人民币左右。

但是,这个锂盐成本只对品位最好的锂矿石有效。即使是盐湖提锂,综合成本也接近4-5万,所谓的3万成本,都是运营期成本,没有计算前期各种基础设施成本。

硅料的原料砂子当然全球哪里都是,就看谁的成本合理。

但是锂矿,或者具有经济性的锂矿,供给是相对集中的,主要在南美和澳大利亚,少量在非洲和中国。供给集中,意味着供给的竞争不够充分,更容易出现供给紧张。另外,如果中国有大量供给,即使有双碳限制,扩产也是相对容易,我们对经济更为看中,而供给集中或分散于国外,扩产难度就大一些,众所周知,国外大部分地区的审批,面临社区和环保组织的牵制。

如果将硅料生产类比锂盐生产,那么两者扩产周期是相近的,至少在国内如此。

那么锂矿开采选矿就类比工业硅生产。两者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能源供给,挖砂子也可以算作采矿,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硅石,或者砂子,从储量、分布,简直是无限量无处不在,基本无须勘探,而锂矿的地壳丰度和分布,就要有限很多了,需要勘探,勘探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大量成本。

锂盐生产中国占全球60%以上,但锂矿生产只占10%-20%,锂矿储量只占6%,对外依存度超过70%。

从扩产周期和供给格局上看,锂矿显然更为严峻。

而从需求增速上看,电动车和储能为主要增长领域的锂盐需求,未来三年符合增长率也在30%以上,并不亚于光伏装机量增速。

这意味着,锂矿的供需缓解要比硅料更难一些。

而锂矿的估值目前和硅料是接近的,未来两年的估值还不及硅料。

磷化工,高度有限,毕竟下游是农业。

稀土、硅料,供给是我们主导,当然也不能太便宜,不然就是拿我们的环境、人力、低价电力补贴全球。

THE END
0.你知道中国四大汽车集团自主新能源品牌吗?查报价单 星愿 6.88-9.88万 全国销量48080 查报价单 人气排行榜 总榜单 星瑞 9.87-14.67万 人气指数40903 查报价单 欧拉好猫 8.38-10.38万 人气指数24297 查报价单 星越L 14.77-17.97万 人气指数24144 查报价单 热门标签 新车信息 用车技巧 汽车评测 汽车导购 豪车资讯 改装/赛事 jvzquC41yy}/{xtlkc4dqv4xkfkp1:<69;=7;@;7;7714@>980nuou
1.中国新能源四大天王是哪四大?汽车汽车区特斯拉,比亚迪,鸿蒙智驾,还有另外一个是?不管是蔚小理还是小米,亦或是极氪,感觉都还差点意思啊?jvzquC41ddy/j~uw0eun1?8257<47;3jvor
2.从蓝图到实践: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崛起与展望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从广袤的西北沙漠光伏基地到西南奔腾的江河水电工程,从沿海的风电场到内陆的核电站,中国正通过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布局,构建一个更绿色、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 jvzquC41yy}/jwyx0v|0pn|u1252;>:66;84:=: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