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辆车的未来,年购车需摇号,转向新能源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面临2700万辆的短缺?这并非国际能源署的危言耸听,而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道“电车难题”。这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的问题,届时您想购买一辆电动车可能需要排队摇号,加油站改造成充电站将比解决便秘更为棘手,就连小区内的充电桩也将供不应求。这2700万辆的缺口,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在碳中和赛道上加速前进时发现的严重问题:一方面,各国纷纷宣布禁售燃油车;另一方面,电池所需的锂矿资源不足,芯片工厂也难以跟上需求。这场新能源汽车的狂欢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挑战?今天,我们将详细剖析,看看在这场全球造车竞赛中,谁在裸泳,谁又能脱颖而出。

一、2700万辆的缺口?这不是预测,而是警告

国际能源署提出的2700万辆数字,听起来仿佛如同天文学中的光年般遥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仅为1082万辆,这一缺口甚至超过了过去三年的销量总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并非简单的产能不足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从一开始就存在先天缺陷。就像在外卖平台上看到“商家爆单”的提示,但实际情况是后厨连锅都未烧热,这种巨大的缺口绝非加班加点就能解决的。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2700万辆电动车需要多少电池?按照平均每辆车配备60度电的电池包计算,总共需要16.2亿度电的电池产能,这相当于2022年全球电池产能的三倍。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全球锂资源储量充足,但到2030年,能够实际开采的锂矿最多只能满足1.2亿辆电动车的需求。这就好比火锅店的老板发现,虽然肉都存放在冰箱里,但切肉的菜刀不够,煤气灶也只有三个火眼,而顾客已经坐满了,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顺利开锅呢?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各国政府仍在不断推波助澜。欧盟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计划2030年实现碳达峰,美国则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迫使汽车制造商实现本土化生产。这些政策犹如家长催促孩子考入清华,却不提供必要的辅导资料,只是一味地喊口号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结果,汽车制造商在扩产的热潮中,不得不面对锂价从2020年的5万元/吨飙升至2022年的50万元/吨的现实。电池厂的老板们每天在办公室祈求锂价下跌,这种魔幻现实每天都在上演。

二、产业链瓶颈:从矿山到插座的致命链条

首先,让我们谈谈电池这一关键领域。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动力电池产能集中在中国,然而,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却主要掌握在澳大利亚、智利和刚果(金)等国家手中。去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锂矿,结果澳大利亚矿企将价格抬至令人咋舌的水平,甚至超过了茅台酒的价格,这让他直言“宁要青山,不要锂矿”。然而,不久之后,宁德时代还是斥资28亿元入股非洲锂矿。这正如孙悟空再厉害,也逃不过如来佛的五指山,无论产能多大,没有原材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接下来是芯片这一核心部件。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是燃油车的五倍,而自动驾驶系统更是需要具备超级计算机级算力的芯片。然而,全球芯片产能主要集中在台积电和三星手中,这些企业优先供应苹果、高通等大客户,汽车制造商只能排队等待。去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因芯片短缺多次停产,马斯克甚至在推特上表达了极大的不满,称芯片短缺比疫情更为棘手。这就好比你购买了顶级显卡准备挖矿,却发现主板不兼容,徒有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

最容易被忽视的还有充电桩这一关键环节。目前,全球充电桩与电动车的比例为1:7,这意味着每7辆车需要共享一个充电桩。尽管中国充电桩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许多小区物业以担心电路跳闸为由,禁止安装私人充电桩,导致车主不得不在深夜前往商场争夺公共充电桩,其竞争激烈程度堪比抢车位。更为讽刺的是,有些充电桩安装半年却始终未能通电,沦为应付检查的摆设。据估计,全国范围内此类“僵尸桩”数量至少达到10万个,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三、车企的狂欢与焦虑:左手扩产,右手哭穷

面对2700万辆的产能缺口,各大车企的反应堪称一场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比亚迪、特斯拉和大众等头部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比亚迪计划在2023年将产能提升至400万辆,特斯拉的德州工厂则宣称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而大众在欧洲建立了6座电池工厂,每一家都志在成为新能源时代的领军者。

然而,另一边的中小车企却陷入了困境。蔚来在2022年亏损了144亿元,平均每售出一辆车亏损10万元,李斌表示“蔚来不是在融资,就是在融资的路上”;小鹏汽车裁员2000人,股价从最高199美元跌至8美元,何小鹏在内部信中表示“要活下来”。这就像高考前,尖子生在认真刷题,而后进生在抄作业,结果发现题目超纲了,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丰田章男前两年还在声称“电动车被过度炒作”,转眼却宣布将投资350亿美元用于电动化;宝马CEO也曾表示“不会放弃燃油车”,但计划在2025年推出12款纯电车型。这种言行不一的背后,是燃油车的利润仍在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就像一位父亲一边责备儿子挥霍,一边却把存折递给他。然而,问题在于,当燃油车不再畅销,而电动车又未能盈利时,这些百年老店是否会像诺基亚一样,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落?

四、消费者的困境:节省开支还是忍受不便?

许多人购买新能源车的初衷是为了节省开支,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这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节俭效果,反而给自己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是价格的剧烈波动。2022年,由于锂价的大幅上涨,比亚迪和特斯拉平均每辆车涨价3万元。有车主在下单后等待了三个月,提车时被告知需额外支付费用,愤而将4S店的横幅扯下。然而,2023年锂价下跌了70%,汽车厂商纷纷降价,刚购车的车主感觉自己如同被割了韭菜,在车主群中不断表达不满。这种价格波动比股市还要剧烈,普通消费者谁敢轻易出手?

接下来是续航焦虑。厂商宣传的续航里程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的,实际使用时能有七成表现已属难得。冬季使用空调时,续航里程会大幅减少,甚至减半;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一小时,续航里程可能会减少200公里。一位东北的车主曾分享过他的经历:冬季驾驶新能源车回老家,导航显示路程为200公里,结果行驶了100公里后电量耗尽,周围既无村庄也无充电站,最终只能呼叫拖车,花费了2000元,比燃油费用还要高。这样的经历,任何人都会感到崩溃。

五、中国机遇: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尽管2700万辆的缺口看似惊人,但对中国而言,这或许是一个百年难逢的超越机会。目前,全球每售出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车企在海外市场屡获佳绩,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令当地车企倍感压力。

我们的优势首先在于完整的产业链。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从芯片设计到整车制造,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电池为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这意味着全球每10块电池中,有6块产自中国。这种优势如同在游戏开局就拥有全图视野,而其他玩家还在寻找装备时,我们已经装备齐全,蓄势待发。

其次是政策支持。中国自2009年起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尽管当前补贴逐渐减少,但双积分政策迫使汽车制造商必须生产新能源汽车。这种政策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使国外车企难以望其项背。更值得一提的是充电基础设施,中国充电桩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甚至在西藏珠峰大本营也建设了充电桩。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实力,令人不得不赞叹。

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芯片供应问题依然严峻,高端芯片70%依赖进口;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一旦澳大利亚断供,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同样配置的车辆,中国品牌比特斯拉便宜10万元,但仍有人认为外国品牌更胜一筹。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2700万辆的市场缺口可能成为他人的机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六、普通人如何应对:洞悉趋势,避免陷阱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普通人既不应盲目跟风,也不应固守传统,而应学会在变革中灵活应对,以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如果您目前计划购买房产和车辆,我的建议如下:如果您的家庭能够安装充电桩,且通勤距离在100公里以内,选择新能源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电费比油费便宜一半,且维护更为简便。然而,如果您经常长途驾驶,或所在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那么选择燃油车更为稳妥,至少可以避免中途抛锚的风险。请记住,车辆是工具而非装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确实蕴藏着机遇,但不应仅关注整车企业。电池材料、充电桩运营、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同样潜力巨大。例如,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跌至10万元,为电池回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充电桩覆盖率的提升,运营服务商的收入也将随之增长。然而,投资者需警惕那些仅靠讲故事的企业,有些公司声称要制造新能源汽车,却连基本的生产设施都未具备,这类公司迟早会暴露出问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提升环保意识。2700万辆的缺口背后,反映了全球对绿色出行的迫切需求,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减少一天的驾车,多乘坐一次公共交通,随手关闭灯光,认真进行垃圾分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若每个人都能付诸行动,便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没有退路。

结语:

2030年27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缺口,不仅是一道数学题,更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各国在碳中和道路上的决心与敷衍,反映出车企在转型过程中的挣扎与狂欢,也揭示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迷茫与希望。这场变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将伴随着阵痛与牺牲,但只要我们洞悉趋势,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新能源时代占据一席之地。请记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会因任何人的犹豫而停滞,要么紧跟其后,要么被其碾压。你准备好了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飓风车志

汽车通研社

特空间

家和越野

汽车风云热榜

车的供养

驾控美学笔记

汽车美学

楠买的车

汽车挥挥手

车暴走

多动力小车A

越野人生NB

车讲谈A

汽车热点迅

有车智联

auto盘点

晨星说车

新车新外观

特空间

23.55-33.95万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THE END
0.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品牌,2022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特斯拉摆在首位介绍是有理由的,毕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关注度最高的品牌之一,如果不是特斯拉产量早期遇到麻烦,特斯拉的销量也许会更高;不过对于现在已成功打开中国市场的特斯拉,从销量上也能看得出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作为世界上电动车行业标杆,特斯拉几乎每推出一款新能源汽车都会备受关注。 jvzquC41yy}/klfwvq4dqv3ep1|wc~yq18?08B96724ivvq
1.电动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郑州智易充电子设备有限公司(https://zhiyichong.gys.cn)主营产品包括电动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郑州智易充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郑州智易充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jvzq<84|jkjeqtpi0io0lmkpc4dp8
2.汽车电动安全—新华汽车—新华网300公里续航仅跑100多公里 新能源车企夸大宣传乱象调查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机构了解到,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电池续航的投诉明显增多,主要包括电池容量虚标、续航里程达不到宣传里程等问题。消费者频频吐槽:“零下十几度不敢开暖风”“续航里程随机变化”“充满电不知道能开多少公里”。jvzq<84yyy4ykwmwcpku0lto1c{uq8v1|z32:;80jzn
3.上证早知道|创新药,重磅利好!暑期档票房,突破20亿元!成品油价模塑科技(000700)子公司墨西哥名华近日接到北美知名电动车企外饰件产品项目定点,项目预计2026年1月开始量产,生命周期5年,预计总销售额12.36亿元。 ○新和成等上半年业绩预增 新和成(002001)预计实现净利润为33亿元至37.5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因营养品板块主要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增长,实现经营业绩提升jvzq<84pgyy/39osmc4dqv3ep1814>59245d8?>54;:577xjvor
4.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安装充电桩厂家京能新能源广东京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https://jnxny666.gys.cn)主营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桩安装、充电桩厂家、京能新能源等,广东京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先生,广东京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jvzq<84lpztz8?;0ep4djrsc0et0
5.院部介绍芜湖职业技术大学2023-2024年,奇瑞向学院捐赠包括智界S7、星途星纪元、风云A8在内的纯电、混动、燃油汽车9辆,总价值140余万元。 2.聚焦电动车,与奇瑞新能源汽车深度合作 地处芜湖市的安徽瑞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奇瑞集团下属子公司,已量产化车载氢能源燃料电池并投入实际应用,2023年与我校签约,共建氢能源实验室,共同制定职教本科“jvzquC41semd0€mkv0kew7hp1{hku7mvo
6.一汽智能新世代 ID.更安全的电动车 从内到外,满满安全感。 高安全系统、高标准电池系统、高制造技术, 带来高能安全守护。 了解更多 百年车企背书,配套有保障;严控车联网权限,保障隐私安全。 ID.前卫科技 将“以人为本”践行于多重场景, 让驾驶、泊车、智慧互联、灯光科技体验全面升级,jvzquC41kf4gc€2xy0ipo8
7.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加盟店(全国各省)分布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加盟品牌介绍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现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 目前稳居全球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全球不错。 2003年,从IT电池领域进入汽车制造业,并快速成长为很具创立的新锐民族自主汽车品牌,更以独特技术优先全球电动车市场。 jvzquC41yy}/cw}lo0ipo8rgpfobp87254;50qyon
8.美国要“封杀”中国新能源车?车企一笑了之,只剩拜登无能狂怒尽管中国市场日渐成熟,留给新势力的机遇越来越少,但相较于几乎是一潭死水的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更具活力。 充满包容性的中国市场,向美国造车新势力们敞开了大门,欢迎他们入场与国内新能源车企竞争,和美国政府的做派大相径庭。 这种逻辑差异背后,根本原因是中国新能源行业拥有更强的技术实力,无惧市场竞争。这种包jvzquC41ejkkkjmcq0gvvxmqog4dqv3ep1oohx4369939B:
9.电动车“锁电”背后的博弈电动车新浪财经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车会更强调智能,这其中会涉及更多的电子电气架构、电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一方面用户对新技术并不了解,另一方面这些关键的技术和数据几乎全部掌握在车企手中,车企隐瞒或者篡改相关参数,普通人不容易发现,发现了也很难取证。目前民法上的基本原则是 “谁主张,谁举证”,如不能举证,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8/375eql2koe}jrrm:76;9393ujvsm
10.中金新能源车产业链2021年展望:电能驱动,零碳未来新浪财经我们认为,欧盟碳排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快欧洲车企的电动化步伐,带来新车型更快的释放,驱动2021-2022年市场增速上行。 ► 我们认为欧洲市场政策将直接影响到欧洲车企的电动化节奏,进而带动中国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型释放,供给刺激需求,拉动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增速提升。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tvxhm1tkmpn|u1wy04972/37.3:4fqe3jkƒsg|zy24:8;56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