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新的数据,到8月底为止,海豹订单数已经突破8万台,这是很多新能源车1年才能取得的成绩。
其实,是海豹背后的硬核技术打动了年轻人,这是一款比亚迪e平台3.0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那么,什么是e平台3.0呢?
20年深耕新能源车,三代平台技术递嬗升级
凭借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和前瞻性战略眼光,自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开始,比亚迪就开始了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
2010年,比亚迪首次推出新能源造车专属平台,是为e平台1.0,它实现了三电关键技术的平台化,在高电压架构、双向逆变充放电、驱动电机控制器、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等单个零部件方面都有所突破。首款车型e6,相信很多人还有印象。
2016年,e平台通过集成式融合创新实现了纯电动车关键系统的平台化,正式进入2.0时代。这时,比亚迪提出了“33111”的概念,第一个“3”指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的驱动系统三合一,第二个“3”指高压系统的DC-DC、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箱的高压三合一,后面的三个“1”分别指 1 块强大的 PCB 板(把智能钥匙、蓝牙模块、胎压监测、倒车雷达、空调控制器等一系列功能控制器集成在一起)、1 块智慧屏幕(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和1块高性能安全电池。
据了解,e平台3.0实现了整车架构的平台化,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特点,既有效解决了新能源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方面的用户痛点,也大幅提升了智能驾驶体验。它的目标,就是要打造让用户“闭眼买、放心开”的智能电动汽车。
近期大热的海豹,正是e平台3.0的集大成之作。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从底层结构优化安全性
e平台3.0创新性地将刀片电池和整个车身融为一体,打造出纯电专属的传力路径,让整车刚性达到了顶级燃油车都很难达到的强度,即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CTB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从原来的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为整车“三明治”结构。如此一来,动力电池系统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还更安全。
CTB刀片电池包的结构灵感来源于蜂窝铝结构。刀片电池本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针刺不起火不爆炸,相邻的电芯紧密排列一起,一排排刀片电芯组成的结构如同蜂窝芯,通过上盖板和底板组成类蜂窝结构。这让CTB刀片电池包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即使50吨重卡碾压也没有问题。
由于车身与电池系统实现了高度融合,让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一倍。据称,搭载CTB技术的纯电动车型,车身扭转刚度超过40000N·m/°,足以媲美百万级豪车,正碰结构安全提升了50%,侧碰结构安全也提升了45%。
除了结构安全,CTB技术还给海豹带来了更多好处,比如它的电池包质心更均衡,实现整车50:50黄金轴荷,车辆稳定性更好,车身响应跟随更快,操控更佳,并且车身姿态更低,风阻只有0.219Cd,比Model 3的0.23Cd还有更优秀。
八合一电动力总成,让车身更轻,动力更猛更高效
从e平台1.0的分散独立设计,到e平台2.0的电驱动三合一、充配电三合一,再到如今的e平台3.0,比亚迪经过十几年努力,开发出全球最先进的电动力总成系统,它集成了驱动总成(电机和变速器)、电机控制器、PDU(电源分配单元)、DC-DC、OBC、VCU、BMS。通过功能模块的系统高度集成,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减轻重量的目的。
高度集成化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让功率密度可提升20%,综合工况效率高达89%,但系统噪音低于76dB。具体到海豹身上,它的电机峰值功率达230KW,峰值扭矩360N•m,四驱版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8秒。未来,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将支持车辆实现百公里加速时间2.9秒。
同时,海豹四驱版的百公里能耗低至12.7kWh,比Model 3的13.2 kWh还要优异。充电方面,e平台3.0创新复用驱动系统功率器件组成升压充电拓扑,研发出电驱升压充电技术,可实现充电15分钟增加续航300公里,且完全兼容当前所有公共充电桩,这是当下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解决方案。
iTAC智能扭矩控制,让纯电也有驾驶乐趣
海豹不仅是首款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产品,同时也是首款搭载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的比亚迪车型(四驱版海豹)。
iTAC是intelligence Torque Adaption Control的简称,中文名智能扭矩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轮端扭矩的调节,减弱、抑制车辆打滑,提升车辆操控性与安全性。在车辆即将发生打滑时,iTAC会将低附着车轮扭矩全部或部分转移到有抓地力的车轮上,使车辆恢复稳定,从而不触发或者减少触发ESP,提升驾驶稳定性。
据比亚迪在冰雪路面的实测数据,在0-60km/h加速时,iTAC能有效抑制轮胎打滑,加速比无iTAC测试车辆快0.7秒;高速过弯时,配备了iTAC的测试车没有发生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现象;雪地圆环漂移测试时,配备iTAC的车辆无需多次修正角度,圆环平均车速比无iTAC的测试车快5-10km/h。
海豹的麋鹿测试通过车速高达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km/h,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这个成绩和Model 3对比丝毫不弱,甚至还有所领先,后者通过麋鹿测试的最高车速是80.2km/h。
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除了“傻快”没有驾驶乐趣可言,但海豹或许将打破这一刻板认知。
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有效解决冬季续航衰减的痛点
与燃油车相比,纯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本身冷却系统携带的大量热量,所以需要消耗很多电池能量来维持乘员舱采暖及电池温度,导致冬季续航衰减。这也是电动汽车除了电池安全的最大的痛点之一。
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能量,行业普遍利用热泵来吸收空气的热量以降低能耗,因为热泵是一种可以将低位热源的热能强制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但受限于134a冷媒的搬运能力,热泵在零下10℃时制热效率就会大幅降低,甚至无法有效工作。
对此,e平台3.0通过热泵将乘员舱、动力电池、驱动总成的深度集成的热泵系统架构,驱动总成的余热回收后为热泵提供辅助热源,使热泵在零下25℃也能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即使是零下40℃,热泵依然能正常工作。
据悉,e平台3.0的热泵系统有11种工作模式,覆盖用户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场景,在冬季制热工况下能效比(COP)可达2~4,能效多倍于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TC加热方式,具备-30~60℃的宽温域工作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e平台3.0技术优势,海豹还有诸多产品亮点,它们共同推高了这款车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不只海豹,比亚迪旗下新能源车这两年实现了“全面开花”,这是大势使然,也是这家技术型车企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从e平台1.0、2.0,再到如今的e平台3.0,外加DM-i/DM-p,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专注与深耕,是其他企业所不能及的。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比亚迪实现新能源车销量174915辆,同比增长155.2%。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就高达82678辆。未来,随着e平台3.0平台车型越来越多,这个数据还会变得更加可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