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能源与越野细分市场的汽车内容创作者,我在G700上市前后进行了多轮静态体验与动态试驾,并结合其近期完成的“横渡长江”壮举,试图从真实用户视角出发,拆解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全领域豪华电混越野SUV”究竟值不值得买、适合谁买、又能在哪些场景下真正发挥价值。
“横渡长江”不是噱头:硬核技术支撑下的“海之境”
10月中旬,纵横G700成功完成了量产越野车横渡长江的挑战——全程22分钟,穿越江面暗流与水下漩涡,最终安全抵达对岸。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也让人不禁质疑:这是否只是营销行为?
但深入技术细节后会发现,G700的“两栖能力”并非临时改装,而是基于整车架构的系统性设计:
这些技术并非只为“渡江”而存在。对于经常穿越高原湖泊、暴雨积水路段或参与野外科考的用户而言,G700的涉水与浮航能力,确实能提供多一层安全保障。当然,普通用户日常几乎不会用到“水中航行”功能,但IP68防护和970mm涉水深度,在极端天气下的城市通勤或非铺装路穿越中,已足够带来显著安心感。
“陆地强者”:性能与越野的双重验证
G700搭载奇瑞鲲鹏超能混动CDM-O系统,系统综合功率达665kW(约904马力),峰值扭矩1135N·m,官方百公里加速4.6秒。这一数据已接近高性能跑车水平,远超传统越野车。
在2025环塔拉力赛中,G700作为未上市的量产车型参赛,斩获5个赛段冠军。这背后是多重硬核配置的协同:
实测中,G700在非铺装路面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三把锁介入迅速,动力分配果断,即便单轮悬空也能快速脱困。而空气悬架在“越野高”模式下,车身姿态稳定,过弯侧倾控制优于传统硬派SUV。
“空之联”:卫星通信打破无人区失联焦虑
对于越野爱好者而言,信号盲区是最大风险之一。G700搭载“苍穹互联系统”,支持双向卫星通信功能,即使在可可西里、羌塘等无网区域,也能发送定位、求救信息或进行简短文字通讯。
这一功能已在新华社“可可西里无人区特别策划”中实际应用,服务巡山队员。对于计划深入无人区的用户,该配置虽非日常必需,但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生命线”。
此外,G700还配备高原舒压氧舱系统,可为四人同时提供93%浓度的脉冲供氧,应对海拔4000米以上的缺氧环境。虽不能替代专业制氧设备,但在长途高原自驾中,确实能缓解轻微高反症状。
“智”能不止于城市:华为乾崑ADS 4专为越野优化
G700提供两种智能辅助方案:
重点在于,这套系统并非简单移植城市NOA,而是针对越野场景做了专项优化。
在实测中,G700在高速领航、自动变道、拥堵跟车等场景表现流畅,而在越野路段,系统能提前预警前方大石或深坑,辅助驾驶员决策。虽然目前仍需人工接管,但已显著降低新手越野门槛。
“尊”与“享”:移动客厅的豪华体验
全程穿越服务保障 13条专属权益穿越线路 20项VIP定制权益:
G700试图打破“越野=粗糙”的刻板印象,座舱设计兼顾科技感与舒适性:
四屏联动系统:
这些配置让G700在长途穿越中更像一个“移动客厅”,尤其适合多成员家庭或越野俱乐部集体出行。
续航与补能:真正解决电混焦虑
G700搭载34.13kWh宁德时代电池,WLTC纯电续航116km,综合续航1400km。支持4C快充,30%-80%仅需10分钟。
实测数据显示:
对于既有城市通勤需求、又计划周末越野的用户,G700的电混架构提供了极高的使用灵活性。
购车政策:诚意拉满,但需理性看待
纵横G700上市即推出“十大权益”,包括:(活动详情请咨询当地经销商)
这些政策大幅降低了入手门槛,尤其对旧车置换用户极具吸引力。但需注意:
适合谁买?不适合谁?
推荐人群:
谨慎考虑人群:
结语:
纵横G700的出现,并非要简单“叫板”百万级进口越野,而是以中国技术、中国场景、中国用户需求为原点,构建一套更贴近本土使用习惯的“全领域越野解决方案”。它或许不是纯粹的越野机器,但却是目前少有的能同时兼顾强悍通过性、智能科技、家庭舒适与极端环境适应力的车型。
在30-40万元价格区间,G700几乎没有直接竞品。它的真正对手,或许是用户心中对“国产豪华越野”的固有偏见。而这一次,纵横选择用横渡长江、环塔夺冠、无人区实测来回应质疑。
对于愿意拥抱新技术、新体验的用户而言,G700或许正是那台“既能带你翻山越岭,也能陪你安稳回家”的理想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