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万元和4.59万元,这是记者在沪上两家有专业资质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暗访时,评估师为同一辆车给出的不同估价,两者相差近5000元。而两份估价和市场交易价格6.4万元相比,也有至少1.5万元的价差,在暗访时记者还发现评估师甚至可根据委托人的不同需求调整估价。
“围着车转上一圈,就能给出二手车的评估价格,这个价格到底准不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对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准确性表示怀疑。
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起草的国家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日前公布并征集意见。多名沪上二手车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二手车鉴定评估还存在着标准空白、车辆评估价与成交价脱节、鉴定报告沦为交易敲门砖的情况,《规范》的出台有望逐步实现该领域的规范化经营。
业内爆料
二手车估价只是为了评估而评估
按照现行规章,单位用车在进行二手车交易前必须经过鉴定评估,以确保资产不致于流失。而私人二手车交易则无强制性鉴定评估的要求,因此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绝大部分的估价对象为单位用车。目前上海已有12家经过商务部门批准,拥有二手车鉴定评估资质的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坐落于沪上各大二手车交易市场。
不过由于长期缺乏规范化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领域存在着诸多乱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沪上二手车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二手车评估报告是单位用车交易时必须出具的材料,因此前往鉴定评估机构估价者多是为了评估而评估,目的只是拥有一纸报告以实现交易。
他还分析说,二手车估价需要参考目前的新车价格、市场行情,而对于这些信息,鉴定评估机构的了解可能相当有限,因此其评估价格的参考性究竟有多少,还需要打一个问号。一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评估机构给出的价格不具备参考性,而单位用车在交易时又必须出具评估报告,二手车鉴定评估说穿了就只是为了收钱。”
对于上述质疑,也有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持不同看法,他告诉记者,进行二手车评估时需经专业的软件计算,评估价格根据重置成本法等方法生成,如果车辆的年限、公里数相同,其最后的评估价格可能是相似的,车辆的估价和交易成交价格相差很大并不可能。不过该鉴定评估师也承认,“二手车的评估价和交易价格肯定不会完全一样,交易价格是买卖双方谈出的价格,和市场行情也有很大关系。”
二手车鉴定估价,究竟是否只是为了评估而评估的“走过场”?记者带着这一疑问,暗访了位于沪上二手车交易市场内的两家鉴定评估机构。
记者暗访
更改综合因素就能为估价打8.5折
近日,记者驾车来到位于共和新路的上海某二手车交易市场。见到有车辆驶入,市场内的“黄牛”很快聚集过来,向记者搭讪询问“这车卖吗?”还没等记者回答,一名“黄牛”很快报出了价格,“这车是2007年的吧,6.4万元卖吗?”记者以暂未考虑出手为由回绝了该“黄牛”。
在该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交易大厅内,记者找到了评估窗口,驻场评估机构为上海某二手车鉴定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听说是来开评估报告的,很快拿出了照相机并跟随记者前去验车。
该工作人员先为车辆拍下了几张照片,随后查验了仪表盘,并打开车前盖、后备箱及车门进行检查,前后总共花了约5分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上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判断这辆车是否为事故车。
回到交易大厅内,工作人员开始在电脑前输入行驶证上的车辆信息。记者则试探性地询问到,“是否可以将车辆评估价调低些?”该工作人员反问,“你想调多低?”记者回答说,“当然是越低越好。”
该工作人员遂介绍说,二手车的最终估价是通过一套软件计算得出的,尽管车辆里程数和使用年限是固定的,但估价师可以通过调节“综合因素”的打分调低车辆估价。“现在这辆车的综合因素打分是1,我帮你改成0.85,原来预估5.4万元的车价就能打个折,变成4.59万元。”他透露说还能通过软件系统将车辆估价调高,不过这次改变的不再是“综合因素”这一项,至于具体如何调节,他以商业机密为由并未透露。
记者在缴纳150元的评估费后,拿到了总共两页的二手车评估报告书,而工作人员并未因帮忙调价而加收手续费。在报告第二页的车辆评估结论一栏,记者看到综合成新率为0.35,综合因素则是0.85,车辆评估价值为4.59万元。
一辆车两次估价相差近5000元
在该评估咨询公司的办公室内,另一名工作人员拿着车辆行驶证,开始在电脑上一套软件系统内输入车辆户主、发动机号等信息。记者看到他选取了与记者所驾车辆相匹配的品牌型号,其重置成本为11.5万元。
在填写车辆技术状况一栏时,该工作人员写下了“车况一般”,而前一次评估报告中的技术状况描述则是“保险杠变形或破损,叶子板变形、面漆脱落或有划痕,车况一般。”由于与此前验车的工作人员并非同一人,该工作人员甚至还向记者询问:“你的车不是事故车吧?”
当记者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调高车价时,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回绝了,理由是“无法操作”。工作人员在反复核对信息无误后,将评估报告打印,记者同样支付150元后得到了第二份评估报告。
这份车辆评估报告的结论一栏显示,综合成新率为0.391,综合因素则是1,车辆评估价值为5.08万元。与此前的评估结果相比,这次报告的综合成新率和综合因素均有所调高,因此车辆评估价值也比此前4.59万元的估价高出近5000元,价差达到10%。而这两组估价和“黄牛”给出的报价6.4万元相比,明显偏低,经过“调整”后的第一次估价甚至比“黄牛”报价低了近2万元。
在翻阅评估报告时,记者也向该评估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应该按照这份评估报告书中5.08万元的估价交易。工作人员解释说:“报告书中的估价只是个参考价,让你心中有数。根据车况不同,收车人给出的成交价格与之相比有可能变高,也有可能更低。”
专业解析
鉴定评估无需追责、行业透明度低
估价时,由评估师调整估价的现象也并不鲜见。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赵有伟透露,确实有客户会在评估前主动要求调低估价,而二手车估价可以通过不同的估价方式,实现按需估价的目的。
“单位用车打招呼要求评估给出低价,这种情况市场上确实存在,但是各家机构对此有不同的应对,有的机构确实会为了多收取费用这样操作。”一名评估鉴定机构人士表示。
赵有伟还说,评估师需要经过专业考试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但是由于二手车交易的鉴定评估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没有相应的约束使得行业的透明度与发展受到影响。《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中提及,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需对鉴定评估报告中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是否属事故车辆等评估内容负法律责任。“但是该办法并没有提及如何追究,这一条款也就不了了之了。”赵有伟称。
行业新政
二手车估价将依据车辆量化工况
罗磊表示,此次《规范》的出台,目的就在于改善二手车交易的规范性,使得交易信息更为透明。
“标准中包含了许多量化的指标,比如根据车辆的不同工况对二手车分级,这条就参照了日本二手车鉴定评估的点数法。”罗磊表示。
记者在此次公布的《规范》文本中看到,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需按照判别事故车、鉴定技术状况、评估车辆价值、归档工作底稿等流程规范化作业。在车辆技术状况鉴定过程中,车身、发动机舱、驾驶舱、启动、路试、底盘等项目均在检测之列。上述项目将累计总分,据此评判车辆属于一至五级中的何种级别,并参考级别进行估价。鉴定评估机构必须将上述检测结果写进一份《二手车技术状况表》中留档。“在制定参考价格的过程中,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定价方法,使得二手车评估师有章可循。”罗磊告诉记者。
罗磊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的《规范》在正式出台后也只是推荐性规范,而并非强制性标准。虽然目前二手车鉴定、评价领域还缺乏追责机制,但罗磊认为无需政策“大棒”强压,市场机制会使得那些评估价格有公信力的二手车鉴定机构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