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用23个月工资买车,中国人买车为啥这么肯花钱?

买过车的朋友一定为这样的问题困扰过:以现有的收入,买一辆多少钱的车才合适?如果打算换车的话,现在的车开到第几年算是应该换了?又该换一辆多少钱的车呢?

这些问题才是大家买车时思考最多、也最核心的问题。因为这决定了我们到底会拿出多少预算,以及到底有没有必要换车。

但是媒体朋友们对这个核心问题的讨论却很少,因为这非常个人化,很难找到衡量的标准。当然,网上也有一些收入水平和买车的对照表,但这些对照表也完全没说清有啥标准和依据。

当然了,我们也很难给大家提供一个这样的标准,但今天我们会带大家一起看看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是怎么做出决策的,并分析一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借鉴。

平均花23个月工资买车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消费者买车到底花了多少钱,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20年12月份,乘用车的市场终端价格大约为15.28万,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消费者买车的均价大概是15.28万左右,这个价格指的是优惠后的价格。

另外,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年平均工资为79854元。事实上,还有很多人所在的企业算不上“规模以上”,也就是说全民的工资水平还会比这个数据更低一点。

我们姑且按年工资79854元,也就是平均每月大概6655元来计算。结果是,中国人平均大概会用将近23个月的工资买一辆车。

那汽车汽车市场相对成熟的美日德买一辆车大概会花多少钱呢?

根据今年8月的数据,美国汽车的平均售价大约为4.1万美元,约26.26万人民币。2020年,美国的年平均工资为71456美元,约45.77万人民币(平均每月约3.8万人民币)。

按此计算,美国人买一辆车平均只需要花7个月的工资。

再来看看汽车大国德国的情况,根据一份1995-2020年德国新车平均价格的走势图来看,德国2020年新车的平均价格为36340欧元,约26.7万人民币。

另外,据统计2020年德国平均月工资约3975欧元,约29434元人民币。按此计算,德国人平均买一辆车大概要花费9个月的工资。

不只是因为我们收入低

日本消费者买车花6.6个月的工资,美国消费者买车花7个月的工资,德国消费者买车花9个月工资,中国消费者平均却要花掉23个月的工资。

如果只是看买车所占收入的比例的话,那中国消费者在买车这件事上显然是最舍得花钱的,最肯下本的。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主要是中国人平均收入低导致的。必须承认,这和收入水平低确实有关系,但却不是绝对的。

比如,日本的平均工资比美国低的多,2020年,日本平均工资换算成美元大概是2947美元,只有美国平均工资(约5955美元)的大约一半。但日本消费者买一辆车却比美国车主还要少用0.4个月的工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畅销的车型里,很多都是非常廉价的K-CAR。以2020年日本销量第一的本田N-Box为例,其起售价只有142.89万日元,约人民币8万元。

而中国最畅销的朗逸和轩逸,终端售价也要在10-12万左右。

所以,虽然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收入相比美日德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是我们买车花费如此之大的唯一原因。

平民车销量下跌

豪华车销量大涨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国车市平民车型和豪华车的销量正在出现戏剧性的变化。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中国车市总体销量下跌了6.8%%,但豪华车销量却逆势大涨了14.7%%。

今年以来,因为芯片短缺的原因,一线豪华品牌终端价格迎来了大幅上涨,根据我们的探店调查,以宝马3系325Li运动曜夜版为例,北京地区的落地价已经突破40万,近半年多来已经涨价3-5万了。

但9月份3系的销量仍然有将近1万辆,并且,虽然优惠缩水、加装装饰、终端价格大幅上涨,但今年1-9月,3系的销量还是上涨了28.4%%。

对这样的数据,我们洋葱圈的小伙伴私下讨论时,都不得不感叹:“中国消费者真是太有钱了”。

80%%以上的车主不到6年就换车

中国消费者买车的壕,除了买车时肯花钱之外,换车的频率也让很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著名汽车咨询公司J.D.Power在2018年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如今消费者换车的频率简直不亚于换手机,14%%的车主上一辆车只开了1年,43%%的车主上一辆车使用不足3年。

80后的车主换车频率更高,1年内就换车的比例竟然高达17%%。

而把车开到6年以上的车主,只占总体比例的17%%。事实上,对一辆车来说,6年车龄其实正相当于人的壮年,但有80%%以上的车主,在6年内就选择了换车。

难怪J.D.Power给出了一个结论:一辆车开个十年八年的时代结束了。

美国人换车有多慢?

中国消费者换车的速度令人吃惊,但美国作为最早普及汽车的国家之一,他们换车的频率又是怎样的呢?

虽然国内缺乏类似的数据,但根据J.D.Power的调查,超过80%%的消费者6年内都会换掉自己的车,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新车平均持有年限,一定是远小于8.4年的。

其实,如果对比一下美国的平均工资和汽车的价格,会发现美国消费者换车比中国人换一辆车,在经济上会更容易实现得多。但事实上他们却比我们换车的频率低了很多。

还有一个数据,虽然不能直接说明我们换车的频率,但也是我们高换车频率的一个结果。根据同济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的平均车龄将达到6.06年。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IHSMarkit今年6月份的数据,美国的汽车和轻型卡车的平均车龄已经上升至12.1年。其分析认为因为新冠疫情降低了新车销量,所以加快了平均车龄的增长。

但不管怎样,美国马路上跑的车,其平均车龄大概是中国的2倍却是事实。

客观原因

买车支出占工资的比例过高、换车周期相对成熟市场来说也短了很多。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和发达国家比,中国工资水平整体还偏低。

而由于税费政策、合资车企的中方和外方要进行利润分成等原因,导致了国内在售的很多车型价格比发达国家还要贵,客观上都造成了买车支出过高。

至于换车周期短这件事,排放政策、车型质量、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等也都是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对车的认识和理解不一样

接下来我想着重聊聊的是中国消费者买车这么壕的主观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消费者赋予一辆车的附加价值太多。在国内,汽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还承载了太多的身份、地位、面子、个性表达的价值。

当然了,我不是说在国外汽车就没有这些价值,在任何国家汽车都不会只是代步工具,都会承载一些交通工具之外的属性。不过,这个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不得不说,不管在美国、日本、还是德国,和我们相比,他们会把汽车视做交通工具更多一些,而把其当做面子的加成的成分少一些。

当然了,不管视为“工具”还是“面子”,这其中没有高下和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就像我们曾经把自行车、缝纫机、电视等视为代表面子和阶层的标签,后来变成了汽车,现在身材、子女的教育等等,又成了新的比拼“面子”的载体。

所以,发达汽车市场更把车当成工具,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面子,只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攀比的领域,而我们恰好处于用车来彰显身份、面子的阶段。

说了这么多,不过如果到此结束,我想还是有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是在批评“买车好面子”这种行为。

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有些人就是把车当面子了,其实也无可厚非,唯一的标准就是,不管买了一辆多少钱的车,只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开心而不是后悔,那我们的钱花的就是值的。

如果,你就是为了面子、为了个性,多花了不少钱,买了一辆爱车,但每次拉开车门,坐上车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是兴奋,而不是为了多花的那些钱感到心疼,那这钱花的就值。

同样,如果你为了实用,买了一辆廉价的家用车,但只要是每次上车都感到这是一辆踏实又居家的生活好帮手,而不会因为它很低的配置、并不宽裕的空间而沮丧,那么你省的这几万、或者十几万也就很值。

说实话,汽车作为面子的属性,其实谁都无法彻底拒绝,如果彻底不考虑附加价值的话,那对所有人来说,卡罗拉和五菱宏光等这些车,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我们竭力要避免的其实是,多花了钱但买来的却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买车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的,但如果为了买一辆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车,而陷入债务陷阱,那买车就反而会极大地降低生活品质,这就是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了。

从数据上看,当前的中国消费者在买车上确实很舍得花钱,这既是发展阶段决定的,也有我们的主观因素。

我不想对这种做法有啥批评,就像文中说的,只要大家经济能力能承受,那其实开心就好。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生活里除了房和车,还有太多其它的可以追求。

如果我们能从购车的预算上省下来一些,不管自己还是带上全家人,去追求更多的乐趣和可能,你也许会发现新的可能,打开一个更广的世界。

最后,大家对中国消费者买车舍得花钱、换车的高频率,有啥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如何成为100万以内超舒适的SUV?全新腾势N7五双实力给你答案

春节长途回家,18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轿车,哪台更合适?【下集】

春节长途回家,18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轿车,哪台更合适?【上集】

THE END
1.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中国汽车越卖越贵了,这是为什么呢?蔚来国产以蔚来为例,在刚过去的2024年,蔚来可以说是销量和成交价格双重提升,让人刮目相看。作为中国高端纯电品牌,在中国市场是敢为天下先,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新平台、12 项全栈技术、NIO House、换电专享网络优先给到高端用户想要的体验。 而蔚来ET9的出现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实现“高价值”的最好体现。它意味着中国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55A7NF0553TDSE.html
2.无论你多有钱,当你进医院的时候,你会发现钱就如“草纸”中国人的思想盲区: 花500万元买栋房子觉得正常, 花50万元买辆车觉得正常, 花5万元买个包包觉的正常, 花5000元买个手机觉得正常 花1000元买件衣服也觉得正常, 但是让你花几千元投资健康,向你介绍保健养生 你却摇头,说“太贵了”, 或者说“没钱了”, https://www.meipian.cn/1m003nmd
3.为何美国人买车不贴膜,中国人花上万也要贴?汽车一定要贴膜吗?汽车一定要贴膜吗? 深圳大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帐号,优质汽车领域创作者 AV蜗友,最近有人问我:为什么美国人买车都不贴膜,但中国人却花上万都得给自己的车贴个膜? emmm这话完全勾起了我回答的欲望,没错呀,美国人买车基本是不贴膜的,而且美国大部分洲,甚至欧洲很多地方都是立法规定禁止汽车贴膜的。https://www.yoojia.com/article/8981276489848325241.html
4.2024最全中国买车攻略(买车网/App+流程+费用+税+车牌+常见问题2024最全中国买车攻略(买车网/App+流程+费用+税+车牌+常见问题)- 国内新车、二手车购车指南! 国内关注汽车方面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2024年是个买车的好年份,不管是新品投放的速度,还是车企降价的力度,都是远超往年,所以不少人都计划在今年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但是汽车是比较特殊的商品,购车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877267
5.中国都这么富裕了为什么还要收路桥费车友交流车友都在聊 中国都这么富裕了为什么还要收路桥费 Royalchen 合创V09车主·车龄半年关注 CLTC是啥? 我刚回国,不太明白,国内的标准 CLTC100%都虚的,为什么还要拿这个这么虚的东西做标准?执行部门没人管?在国内可以这样玩?小米SU7车友圈2023-12-25 4评论3点赞收藏分享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4061382
6.长城汽车总裁说中国人买车要面子!买大不买小啥都要大的,网友:什么买大不买小啥都要大的,网友:什么逻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日前,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球来看,中国汽车用户的消费非常独特,这个独特就是“面子”——要宽敞、要大的,“买大不买小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用户的重要特征,其实其他国家不这样”。https://finance.sina.cn/2022-07-12/detail-imizirav3050724.d.html
7.细数中国人购车10大怪相:没想到这一项这么重要中国的车价是世界最贵的,养车费用占收入比是世界最高的,税费更是全球之最,全世界有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10万在中国。中国买车的购置税、车船税以及增值税都是美国的好几倍,中石化出口美国的97#汽油只有4.72元。 国外厂商到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加价减配,低配的车卖到原产高配的价格。离奇的是,尽管如此,中国人依https://m.fang.com/bbs/sh/lsht/450281969.htm
8.汽车营销案例集然而日本本土市场壁垒甚多且严密,多次努力均无明显效果,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终于决定采用“出其所必趋,攻敌所必救”的“扼喉”战略,重新战略性地定义中国市场,把中国市场看作通用汽车“进可攻,退可守”的全球“马奇诺防线”,既可以牵制住日本人的手脚,也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的成长抵消日本市场的地位,还可以在https://doc.mbalib.com/view/d6a82603aa8b293629b5dc400136882c.html
9.刘润年度演讲2021:进化的力量(演讲全文)从新冠疫情,到外贸爆发中间,其实也经过了三个传导因子:全球需求下降→全球供给下降得更厉害→复工的中国供应链填补剪刀差。 2020年3月,当中国大量海外订单被取消,几乎所有人都唱衰出口时,我写了一篇文章说:外贸的机会来了。 为什么?因为疫情,大家不出门了,不花钱了,全球“需求”确实下降了。但是,也因为疫情,员工放https://blog.51cto.com/stormzhang/7077636
10.飙至5.3X!新币兑人民币汇率暴涨,将创历史新高?新加坡物价贵哭了,在新加坡,买车是一件大部分工薪族都很难承担的开销。毕竟,这里有“全球最贵铁皮”,拥车证价格现在已经逼近10万新币及12万新币了!(看购买的车型) 图源:motorist.sg 很多人买不起车选择打车,但现在新加坡的打车费也是水涨船高。 过去几年,很多计程车/网约车司机为生活所迫,转行去做其他行业导致市场供给不足,最http://www.sgyezi.com/info/53x-i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