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

健康管理技术不仅能够对发动机的各个截面的状态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同时具有趋势预测和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发动机健康管理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定期维修方式到视情维修乃至预测维修的转变,成为发动机安全性、可靠性的必要保障措施。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开始在民用发动机上应用,并成功地提高了飞行安全和航班运营效率。波音777、波音747-400、A320、A330等机型都配备了飞机健康管理(AircraftHealthManagement,AHM)系统,均具有发动机健康管理(EngineHealthManagement,EHM)功能;目前波音787、A380配装的GEnx、遄达900等发动机均配备了独立的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从使用效果来看,民用飞机(如波音747、波音777等机型)采用的健康管理技术可降低20%的维修成本,可使航空公司节省约25%的因航班延误或取消而导致的费用。

健康管理系统起源于状态监控系统,由早期的重点参数监测和回放功能转变为现在的实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趋势分析、寿命管理与维修决策支持等功能。

健康管理系统的重点是将各种算法和智能模型以及先进的传感器集成在一起,用于预测、诊断、监控和管理发动机状态,以实现维修思想和维修策略的转变:一是维修思想从以预防为主向以可靠性为中心进行转变,由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向基于智能系统的预测发动机状态的转变;二是维修策略从定时维修向视情维修转变,由事后维修和定期维修向基于状态的视情维修及预测维修转换。

发动机的性能在不断提升,结构日益复杂,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不论发动机的设计、材料和工艺水平,还是使用、维修的管理水平都不能保证发动机在使用中不出现故障。因此,用户对发动机的供应方提出了健康管理的需求。

健康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发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健康管理系统是发动机从定期维修向视情维修转变和零部件视情生产的基础。

从使用目标角度,配备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具备支持维修编制计划和安排维修日程。

从功能角度出发,健康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提出了以下需求:航空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对发动机各个截面、各个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或失效情况;健康管理系统应能够对发动机异常和失效进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提前预警并给出分析信息;健康管理系统应对发动机各部分机械结构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监控,便于视情维修的实现;健康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发动机性能进行评估的功能,为机务人员提供维修建议。

F119发动机的健康管理系统主要通过独立的发动机健康管理监测单元与电子控制器共同实现发动机的故障监测、隔离等功能,配合地面保障设备具备实现发动机的趋势分析与维修保障的功能。

F119发动机机载健康管理系统通过STORM模型,实现气路性能监测、振动监测、滑油监测和寿命管理等功能。机载健康管理系统具备检测、诊断发动机故障的功能,能够在线统计关键部件的寿命使用情况,存储健康管理数据和维修所需数据。当出现异常时,能够向飞行员发送不同等级的告警信息。

地面系统主要由地面保障设备对机载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完成关键部件的寿命管理,并针对故障或异常进行维修处置。

欧洲EJ200发动机的EHM系统采用的也是机载系统和地面支持系统的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机上主要功能为机内自检测、故障检测、寿命消耗计算和存储记录;地面支持保障系统(如图2所示)则完成性能关键参数趋势分析、详细的故障诊断和隔离、寿命管理、发动机机群管理以及后勤规划等。

图1EJ200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功能与架构

图2EJ200地面EHM系统功能

F135发动机配装的健康管理系统被认为是美国基于状态维修技术的最高水平。F135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由机载智能实时监控系统和地面飞机综合管理系统组成,通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诊断算法实现准确检测隔离故障功能,在诊断预测基础上具备维修决策和资源管理等功能。

图3健康管理系统使用模式

机载子系统一般由机载监测单元、专用传感器、发动机电缆和机载健康管理软件等组成。通过对发动机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记录,实现对发动机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寿命统计分析等功能。

地面子系统一般由地面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中心和地面健康管理软件组成。通过对机载系统记录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实现故障诊断、趋势预测和寿命管理(包括关键件、重要件、成附件)功能,并生成发动机健康状态报告,指导发动机的使用和维修。

健康管理系统一般具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趋势分析、寿命管理、使用维修等功能。

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机载状态监视功能,分析实时获取的发动机参数,对参数与机载发动机模型或门限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参数是否存在超限和异常增量特征,并根据监测结果生成事件报告。一般包括性能监测、滑油系统监测、振动监测、控制系统监测。

故障诊断功能一般是由机载和地面故障诊断算法共同实现。机载故障诊断功能通过特征提取算法对参数实时分析,提取超限特征和增量异常特征,并将参数异常特征与部件、系统故障模式的参数权值进行实时匹配,计算故障概率,生成机载故障报告。

在飞行结束后,地面系统将根据下载的机载数据,采用基于发动机数学模型诊断算法、智能故障诊断算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或基于历史数据的故障诊断算法(贝叶斯故障诊断网络)等算法,进行综合诊断分析,输出维修报告以指导维修人员的操作。

在地面系统中,将机载和地面各种健康管理分析算法生成的信息进行融合,生成综合检查、维护和修理综合报告,评估发动机的健康状态,提出维修建议,并通过网络发送给维修厂、备件中心等部门,进行维修前的准备。同时,健康管理地面分系统还根据发动机健康状况,对发动机进行维修排队,为飞机换发、发动机维修提供支持,从而保证发动机安全可靠的运行,提高维修效率,提高飞机出勤率。

健康管理系统不仅涉及发动机的多个学科,而且包含很多方面的技术,如传感器、数据管理、各种建模方法和算法、信息融合、预测技术等。

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在苛刻的载荷、转速和温度下工作。通常,轴承部件在10~100h内就能从初始裂纹迅速发展为灾难性失效,有时这个过程仅为几个小时。而且,主轴承的失效往往会对发动机引起二次损伤。因此,需要对轴承剥落的金属屑末进行连续监视,以提前探测失效的发生,保证发动机的安全。因此,滑油金属屑末检测传感器、滑油成分监测传感器以及监测技术成为健康管理系统重要传感器和关键技术之一。

航空发动机经常会吸入各种物体,大部分是无损伤的(如昆虫和叶子),有些则是有损伤的(如石头和铆钉)。因此设置一个探测吞咽物体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识别无损伤和有损伤屑末。利用进出口工质检测传感器在线监测进出口是否存在异物,可以预测吸入的后果。该传感器可以提高发动机运行安全。

发动机气路的失效或故障大多数都会在发动机气路的气动热力参数和性能参数上有所反映,发动机气路状态监视、故障诊断及性能趋势分析是通过利用所测得的发动机气动热力参数、性能参数和几何可调部件的位置参数,从热力性能角度出发,分析发动机运行所处在的工作状态、发动机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以及对发动机气路性能的影响。

计算发动机零部件的寿命消耗,即建立一个合适的反映零件所受载荷和零件应力关系的寿命消耗数学模型进行寿命使用监测。随着每一次飞行参数测量和处理,计算零件的寿命消耗,得到其每一次飞行的寿命消耗百分数。零部件消耗寿命计算的主要过程是通过数据采集得到飞行剖面,经过实时的数据处理,得到监视零件和部位的载荷和应力,再通过模型计算零件的寿命消耗百分数。

寿命消耗计算模型是寿命管理技术的核心。根据发动机结构和强度设计准则要求及发动机设计信息,建立发动机低周疲劳消耗模型、蠕变寿命消耗模型等,并结合发动机的材料特性精确计算发动机关键部件的使用消耗寿命。

发动机数据信息从多方面获得,包括传感器的测量、控制系统产生的故障代码、维修历史记录和组件模型等,这些数据信息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联关系。要对发动机达到较为准确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就必须对健康管理系统中种类繁多的发动机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管理。

健康管理系统已在多型发动机上得到了应用,其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从简单检查/监视向智能检测、诊断、预诊方向发展;二是综合化,从简单监视向机载—地面网络综合监视、保障方向发展;三是实时化,从事后检查向实时监视、诊断、预诊、视情维修和预测维修方向发展;四是通用化,从针对单一型号的系统架构到开放系统构架、通用软硬件模块方向发展。

健康管理技术是随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工艺、材料、传感器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是飞机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健康管理系统能够提升发动机在线监测、诊断水平,提升发动机维修效率,保障发动机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并指导维修工作。健康管理技术是实现发动机视情维修的重要措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军,中国航发动力所,研究员,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健康管理研究)

《航空动力》设有专稿、综述、技术、管理、市场、维修、动态等主要栏目,每期还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策划相应的专题。

THE END
1.设备维保中的备件寿命周期管理与控制.pptx通过对车辆关键部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其寿命和故障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详细描述VS全流程管理、降低成本详细描述风电设备备件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案实现了全流程管理和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对风电设备备件的采购、库存、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优化备件选型和使用方式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3526335.html
2.浅析零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PDM/PLM产品创新数字化(PLM)表面上看,图3相比与图1中的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只增加了两个生命周期阶段,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图1的生命周期中,设计完成即表示产品“归档”,产品验证和批量生产前的阶段被排除在零部件生命周期之外;而这个长生命周期过程图则将产品设计完成后批量生产前的阶段也囊括到产品生命周期内,产品只有等全部数据验证通过https://articles.e-works.net.cn/pdm/Article143776_1.htm
3.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控制技术简介,目录书摘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发动机零部件和整机寿命与翻修间隔寿命的确定、监控及管理等问题进行阐述。书中介绍了影响零部件和整机寿命的因素;阐述了作者课题组发展的几种技术和理论方法,即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模型、结构件疲劳模拟试验件设计方法、基于残余应力确定**应变循环、基于残存比率法确定关键件疲劳寿命、使用载荷和载荷谱https://www.jd.com/zxnews/534f101d75407817.html
4.罗百辉的寿命管理》、《模具精度概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企业营销转型策略》、《IT模具产业:品牌经营 可持续发展》、《模具精度决定企业竞争力》、《TopSolid 2009:中国制造业旗舰级解决方案》、《常用冲压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指南》、《影响冲压运转率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六种领导风格,你属哪一类》、《现代企业管理https://baike.sogou.com/v8669081.htm
5.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的工程机械核心部件寿命预测研究Keywords:construction machinery;life prediction;machine learning;Stacking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工业4.0的环境下,工程机械设备自动化发展高速,设 备部件在传统机械行业运行通信环境恶劣,为工程机械设备 监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设备部件长期运行,零部件寿命 减少,可靠性降低将大大影响工程设备使用,甚至威胁人类 生命http://www.rjgczz.com/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191201&year_id=2019
6.实现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全过程管理和全寿命周期内质量追溯B.全过程管理 C.全寿命周期内 D.管理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 A.造修 B.组装 C.检修 D.探伤技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须具备相应的()符合规定。 A.生产场地 B.https://www.zhaobangban.com/souti/sqnk39qz.html
7.发动机限寿件定寿和寿命管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与流程1.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限寿件定寿和寿命管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民用航空发动机为获得型号合格证应满足相应的发动机适航规定。国际上主要适航当局为faa、easa、caac,其对应的发动机适航规定分别为far part33、cs-e和ccar-33部。其中far/ccar 33.70发动机限寿件提出了确定限寿件https://www.xjishu.com/zhuanli/55/202110003784.html
8.模具管理软件丨电子MES丨MES系统厂家丨汽车零部件MES系统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是对模具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管理模具,并且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方案,以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更多MES系统模具管理软件零部件MES机加MES http://www.videasoft.com/hangyexinwen/931.html
9.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技术导则4 汽轮机寿命分配管理 4.1 要求 4.1.1 汽轮机组从第一次启动开始,在 3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对汽轮机的零部件(不包括易损 件)进行寿命分配管理. 4.1.2 在 3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汽轮机组因频繁启停,负荷大幅度变动或长期异常超限运行, 寿命损耗提前达到设计值时,应按本导则第 6 条进行寿命https://d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downloadStdFile?pk=84595dca3f05c64ffbdc859da5d51c91
10.重磅丨中联重科提出塔机30年寿命纳入国家标准公司动态新闻中心为保障塔机结构的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开展塔机结构疲劳寿命验证试验。试验既可以直接验证结构寿命,也可以验证和完善疲劳计算方法。塔机结构疲劳试验分为整机结构试验和关键零部件试验,相互结合。 5塔机寿命管理 生产厂商应向用户准确告知设备的当量设计寿命及对应载荷状态。 https://www.zoomlion.com/content/details18_2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