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的防护措施优选九篇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辐射的防护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制在指定的空间之内,屏蔽防护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技术须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一般认为,铜、铝等金属材料宜用作屏蔽体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专家的研究表明,铝箔纸及铝箔纸加太空棉对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之屏蔽效果十分显著。

吸收防护技术

吸收防护技术是将根据匹配原理与谐振原理制造的吸收材料,置于电磁场中,用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或者其他能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的技术。采用吸收材料对高频段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与泄露抑制,效果良好。

接地防护技术

接地防护技术的作用就是将在屏蔽体内由于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射频防护接地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射频接地的技术要求有:①射频接地电阻要最小;②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③接地线与接地极以用铜材为好;④接地极的环境条件要适当。

距离防护技术

从电磁辐射的原理可知,感应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适当地加大辐射源与被照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幅射强度。

二、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一)注意饮食习惯

减轻电磁辐射影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喝2至3杯绿茶。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

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电磁辐射防护服装

一般来讲,金属化织物具有防电磁辐射的功能,其原理主要是采用高科技纺织技术将金属纤维网融合在纺织物中。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辐射服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实现防护电磁辐射效果。

穿用注意事项

穿用防辐射服时,纽扣要完全扣好,同时应避免接触酸、碱、油脂或其他腐蚀性的化学品。用后挂起来,尽量不要折叠,以免破坏屏蔽层;

采用中性或弱碱性洗涤剂洗涤,防辐射服切忌揉搓绞扭,最后用清水冲后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不能暴晒。可脱卸式的,只洗外罩,不洗屏蔽层。

电磁辐射防护卡

电磁辐射防护卡是由多种高能材料组成,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热能的原理,吸收并消除辐射,形成一个以卡为中心的电磁波减弱平面区,从而起到防护电磁辐射的作用。性能类似于隐形飞机涂层,是一种能够吸收并消除电磁辐射污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能阻隔消除电器产生的低频、中频、高频等7个频段的电磁辐射。适用于家庭和工作环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是由玻璃或树脂和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屏蔽丝网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不仅能提供有效的电磁屏蔽,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透光。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IT行业、科研实验室、电力、医疗等电磁辐射过量的工作场所。主要用于建筑物重点部位的观察窗,例如采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视窗、可视隔断屏风等;还有电子设备的显示窗口。

电磁辐射防护屏

电磁辐射防护屏采用隐行飞机吸波技术,能有效吸收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和静电,尤其是电磁辐射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并且使电脑光线更加柔和,防止眼睛疲劳,同时保证非常高的透光率,完全不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电脑的电磁辐射防护

经常接触和操作电脑的人员配备专业电磁辐射防护装备,如服装、防护卡、防护屏等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电磁辐射的伤害;

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如果使用的是CRT显示屏,建议在显示屏上加装电磁辐射防护屏。

操作电脑时定时用清水洗脸,并且经常擦拭屏幕,减轻所受电磁辐射。

使用完电脑之后,将机箱、显示器、音箱等电源全部关闭,杜绝电磁辐射。

手机的电磁辐射防护

尽量不要在信号很弱的地方使用手机。信号差会使手机的功率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

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到辐射的程度。

关键词:电磁辐射;光辐射;文物保护;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O434.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归纳起来,影响文物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和操作,以下就现代电磁辐射(包括光波辐射)对文物的潜在破坏及防护措施做一简单介绍。

1电磁辐射对文物保护环境的影响

当文物受到电磁辐射时,文物内部组成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温度升高。温度本身对文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温差较大时的“热胀冷缩”,对于一些精密的文物,电磁辐射会改变文物恒温保存的环境,致使文物发生形状上的微小变化,最终导致文物的破损。如丝绸文物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引起纤维频繁的膨胀与收缩,使丝纤维组织受到破环,引起丝纤维强度降低,产生丝纤维的断裂,导致丝织品脆化并损坏[2]。同时,当温度与环境中的湿度、光照、氧气、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温度在后续反应中具有加速化学发应的作用。根据范特霍夫(Van’tHoff)近似规则,对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4倍。对于纸质文物,温度升高5℃,变质速率就会增加二倍,而且容易导致纸质文物变黄、发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变化会引起相对湿度的变化,也会对文物产生影响。

1.1展馆内电子器件对文物的危害

文物展馆内的许多文物属于国宝,对它们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周密和完善的。因此展馆内安全防范系统必不可少,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装置等。然而这些电磁器件必然会带来电磁辐射,例如在安全防范领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SYSTEM)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可以即时地传送活动图像信息,值班人员通过遥控装置可以实现对现场大范围的观察和近距离的特写。这种设备通常采用红外技术,而红外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照射到文物上,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造成文物表面温度的升高,同时红外辐射引起局部热效应,使得辐照物体附近相对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文物的收缩、变形或开裂。

随着电子系统发展进程的加快,一些贵重的文物通常存放于电子防潮柜或是电子元器件储存柜中。同时在很多文物展馆中,为满足游客对高水平讲解服务的需求,很多展馆已经采用了无线设备进行讲解,这些电子器件以及类似广播的无线设备无疑也造成了电磁辐射污染。

1.2游客手机、相机对文物的危害

由于光辐射会对文物的保护造成伤害(在后面会介绍到),往往展厅的灯光都是较暗的,当游客对文物进行拍照时所使用的闪光灯,也会对文物带来严重的损坏。特别是植物染料染色的文物制品,对光的作用十分敏感,容易发生褪色、变色的现象。而且即使是矿物颜料染色的文物,对于光照也是敏感的,频繁的光照也会令其发生色彩上的变化[4]。有些矿物颜料在光照情况下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色彩改变[5]。

此外闪光灯光谱中的红外线具有加热作用,是造成白色的纸质文物变黄、染色丝绸褪色的主要原因,也是对丝纤维产生破坏作用的罪魁祸首。因此,在观看书画、丝织品、木质等有机质文物的时候,请勿拍照。

2光辐射对文物保护环境的影响

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感应的电视波,根据光源不同,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种。在博物馆,尽管光对于人们研究、参观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文物保存却是有害的,其中以紫外线的威胁最大。而光学辐射是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文物接触最密切的辐射波段。光学辐射的直接危害是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辐射对文物的材质,主要是对文物表面和色泽造成的伤害。

2.1紫外线辐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小于400nm的光称为紫外光。日光中有大量紫外光,经过大气层中臭氧吸收后,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约占地球表面日光的5%,而白炽灯中的紫外线通常为输入能的0.1%[7]。

紫外线是引起光化学反应最主要的光学辐射,由紫外线照射而引发的各种物质的光化反应主要是针对有机物而言。当有机质文物受到紫外线辐射时,其分子链被打断,在潮湿环境中紫外线还可分解空气中的氧,使其成为游离态,引起一些系列光氧化反应。其结果是造成文物材料分子结构的变化,例如分子间构型的变化从而产生交联、分子量变小等。同时,还有表现在物理方面的变化:一是外观上的变化,如失去光泽、变色(泛黄)、褪色、出现斑点、龟裂、形变等;二是机械性能的改变,主要是强度、耐折度等性能的下降;三是物理性质的变化,例如吸湿性、透光性等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8]。

2.2可见光辐射

虽然紫外线对文物的外观、色泽以及物理机械性能危害较大,但紫外线的含量毕竟很少,与紫外线相比,可见光的能量虽然较低,但由于含量多其能量大大超过紫外光,可见光对文物的破坏同样值得重视。

2.3红外线辐射

通常将波长比可见光辐射波长长的光学辐射称之为红外辐射。红外的能量较低,一般不能诱导光化学反应,其主要危害在于红外的热辐射作用导致文物局部温度的升高,加速某些光化学的反应速度。由于大多数文物表面不透光,所以光的主要作用是使表面变质[10],往往会引起石质文物表面的酥化、变形等。而对于很多文物(例如石质文物来说),其表面是最具文物价值的珍贵记录[11]。为保护文物这一人类共同的财富,博物馆照明设计时应较好的控制红外辐射。

此外红外线的加热作用,会导致被照文物表面及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引起相对湿度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文物展品出现翘曲、龟裂等现象。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象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对于推动科学技术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文物免受保存环境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3.1基于电子器件及人为因素影响的防护措施

首先,文物保存的电子元器件储存柜要减小电磁辐射,其本身的电磁辐射值要符合国际IEC62233的标准,文物展柜的玻璃可以采用具有吸波效果的电磁屏蔽玻璃,也可以铺设金属丝网以防止电磁辐射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3.2避免光辐射对文物造成影响的有效措施

前文已经介绍光对所有有机材料文物具有破坏作用,引起文物表面变质并加速这种变质反应。光对文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会使书画、古籍等纸质文物及丝绢文物酥化、变色,也会使陶瓷、壁画等文物的色泽淡去等等。因此防光、避光是文物保护的有效措施。但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展出活动,处理好保护文物与利用文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解决光辐射造成的影响的关键所在。

光线垂直照射对文物的危害最大。使用光源照射文物时,应选取≥45度角入射,这样既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又有利于游客观看,而且偏光观赏文物还能保证展品的颜色不失真[2]。

结论

文物具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本文分析了电磁辐射对文物的破坏机理以及常见典型电子器件对文物造成的伤害,并且阐述了针对电磁辐射造成伤害的有效防护措施,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成斌.浅析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0,(6):158-159.

[2]王永礼.物理环境对古代丝织品色泽和丝质的影响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7

[3]InternationalNon-IonizingRadiationCommittee.Guidelinesforlimitingexposure

totime-varyingelectric,magnetic,andelectromagneticfields(upto300GHz)[J].HealthPhysics,1998,74(4):494-522.

[4]黄玉金,赵葆常,田少文等.光照与彩陶俑表面色变关系的实验研究.光子学报,1997,26(2):178-188.

[5]刘舜强.古书画损毁机理初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15(1):39-42.

[6]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7]阮章魁.紫外光辐射对文物危害的机理研究[J].才智,2011,(19):76-77.

[8]张欢.从文物保护角度探讨博物馆照明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2012,23(6):64-67.

[9]赵建平,肖辉乾,王书晓等.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的研究[C].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会议论文集,2008.

[10]张晖.浅谈博物馆照明设计中的文物防光问题[J].新视觉艺术,2010,(2):85-86.

关键词:中波电磁辐射危害防护措施

1电磁辐射的概述

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交替有规则的变化所产生的。而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在空中发射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虽说用眼看不见,用手摸不着,但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电磁辐射的本质是一种物质,一种无形的物质。电磁辐射的发射体多种多样,比如地球、电器等。电磁辐射的类型多种多样,中波电磁辐射只是其一。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发射的过程中带有电能量和磁能量,而人体本身带有电,生命活动具有生物电,其实这些生物电对电磁波是异常敏感的,因此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2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这是不可否认的。电磁波是一把双刃剑,它和电磁辐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它必有它。但电磁辐射对外界物体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对电磁辐射有清楚地认识,了解它危害到“谁”,对“谁”有影响。

2.1中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中波电磁辐射。有中波发射塔,必有“人”。“人”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附近的居民,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人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和影响。人体在受到电磁辐射后体温升高,进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生理稳态受到冲击。如心悸、头涨、失眠、视力下降等。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也会受到干扰,对血液、淋巴液等有一定负面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妇流产。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遗传效应在电磁辐射反复的影响下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比如条件反射受抑制、听觉不灵敏、免疫蛋白降低、内分泌紊乱、降低、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2.2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经常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即通过辐射到设备上,对其形成电磁干扰。另一种是形成电磁耦合,让电磁波在导线起影响,又从导线传递附加到设备上。从现实生活中可知,电磁辐射会使电视和广播不能正常观看和收听。从物理知识可知,仪表失灵,信号不准等都是由电磁辐射造成的。在医院中,医疗器械受到干扰,不能正常使用,病人测脉搏的仪器出现偏差,B超仪的显示屏出现微微抖动等。在学校,学生做一些物理实验时,电磁辐射可能造成信号波形消失或者观测不明显。还有那些易燃物品,如果他们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下就会随时有燃着或者爆炸的可能存在。这种种都是电磁辐射惹的祸。

2.3中波电磁辐射对建筑器材的危害

据官方资料可知,在2007年,广西建筑工地的起重机受到电磁辐射的强烈影响。影响机理是中波感应在起重机的吊钩处感应出高达千伏的电压。千伏电压,是致命的关键。如果一只手或者其他东西接触到吊钩,就会火花起电。那时发出的声音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是一阵巨响。此中波发射台距离建筑工地可不是一两百米的距离,至少千米的距离。如果距离更近一步,那后果更不堪设想了。

3中波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里就变为“你有危害影响,我有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两面性的,它的电磁波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电磁波本身的危害和影响也是不可埋没的。对于电磁辐射,我们要正确看待它,不能因为它有一定的弊端,我们就否定它。在我们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有清楚地认识之后,我们要对它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3.1在人体健康方面的防护措施

人既然在受到电磁辐射的情况下会有一系列的不舒服。那么尽量远离电磁辐射的环境。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可以穿戴电磁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止于人体外。平时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和维生素C对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电磁辐射后生理紊乱的调理。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尤其对电磁辐射的抵抗力。

3.2在电子设备方面的防护措施

在学过物理之后,我们都知道防护措施有许多种,比如电磁屏蔽、接地、吸收、过滤等。电磁屏蔽是最厉害的措施之一。电磁屏蔽就是某电子设备经过一些处理后既不干扰其它设备,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干扰。电磁屏蔽通常是利用一种材料制成一个封闭的物体,使其内外物体互不干扰。另外接地是将产生的感应电流引向大地中,不会是电流过于集中而产生电磁辐射。过滤从字面意思可知让有用的电磁波通过,多余的电磁波被中断,自然就不会在空中产生电磁辐射。吸收其实和过滤大同小异。吸收措施就是将那些多余的电磁信号吸收,不至于大面积的辐射。这种种手段都起到防护作用。

3.3在建筑器材方面的防护措施

接地和绝缘是两种简便的手段。将吊钩与大地连接,如果吊钩产生巨大感应电压时能迅速将其流入大地。绝缘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戴绝缘手套;二是对吊钩进行绝缘,以及与吊钩接触的部件都应进行绝缘。上面这两种防护措施是从部分进行防护,下面有几种全面防护措施。一是同轴电缆接地;二是安装共振回路衰减装置;三是安装负阻抗衰减装置;四是安装逆相位衰减装置;五是建筑塔机与电磁波长的合理搭配。这五个措施有四个是专业的防护装置,另一个是硬性条件。

4结语

在对电磁辐射充分认识之后,我们又作何感想呢?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正遭受着电磁辐射的危害。可能电磁辐射的防护对于我们自身和那些发射电磁波的人来说都不太容易,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我们携手筑起电磁辐射防护墙吧!

[1]徐辉,.中波广播发射塔周边电磁环境场强分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6):23-24,37.

[2]颜锦,黄显吞,农高海.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影响及防护的探讨[J].硅谷,2008(13):27-30.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特性;产生机理;防护措施

前言

化工机械设备多处于高温、高压、交流电场、低温、粉尘、酸、碱、盐、腐蚀性气体等环境中,在与周围介质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电化学反应,因此受到腐蚀而损坏,出现跑、冒、滴、露现象,给化工生产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甚至酿成严重事故,造成设备报废、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然而,化工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等原因,腐蚀会不断发生。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和减小腐蚀的发生,维护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这对化工生产行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1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特性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的发生具有自发性、非线性和持续性的特点[1]。1)自发性:化工机械设备处于特定的环境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腐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腐蚀会自发地进行;2)非线性:腐蚀的发生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干燥、无氧环境下,腐蚀进行地慢一些,在潮湿、导电、酸碱等环境下,腐蚀的发生要快一些;3)持续性:金属腐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有些物质腐蚀过程比较缓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肉眼看到,有些物质腐蚀发生的非常快,数分钟就能看到明显变化。

2金属腐蚀的分类及产生机理

按照金属腐蚀产生的机理和发生原因及表象进行分类,金属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其他腐蚀三种类型。按照腐蚀的产生机理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1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金属表面与金属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一种新的物质――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金属遭到破坏的过程。化学腐蚀主要发生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金属材料与腐蚀介质直接发生反应。

2.2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的产生条件是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

电化学腐蚀的产生机理:在潮湿的环境中,不纯的金属与周围介质(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任何电化学腐蚀都至少包含一个阳极反应和一个阴极反应[2]。金属中较活跃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充当原电池负极,金属中较不活跃的金属或非金属绝缘体杂质充当原电池正极。在阳极金属失去大量电子,放出电子流,同时金属阳离子从金属中转移到介质中,并与介质中的离子流结合。在阴极相对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阴极附近介质中的氧化剂成分中阳离子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发生还原的过程。由于电化学腐蚀的电流是在腐蚀电池内的阴极发生自损耗反应,伴随环境中原电池反应发生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这样无疑加快金属被腐蚀的速度。

2.3其他腐蚀

按照腐蚀产生原因及表现分类,腐蚀分为高温氧化腐蚀、剥层腐蚀、点状腐蚀、缝隙腐蚀、疲劳腐蚀、振动磨损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电化学腐蚀、工业大气腐蚀、海洋大气腐蚀等。对于化工行业来说,机械设备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焊接应力腐蚀、缝隙腐蚀和疲劳腐蚀为主,尤其是电化学腐蚀最多,是多种腐蚀综合作用导致的[2]。

3化工机械设备防腐措施

3.1抗腐蚀材料的选用

化工机械设备材料大多采用碳素钢,因碳素钢价格低廉,易于加工。在一般的环境下使用,碳素钢的抗腐蚀性能较强,危害不大。但在化工行业生产环境下,与高浓度的酸气、盐雾等腐蚀性介质接触,抗腐蚀性差的缺点暴露出来,很容易被腐蚀。虽然企业会定期对设备进行涂漆防腐维护,但设备生产中因碰撞、磨损等原因,不可避免会出现局部掉漆、划痕的情况,这时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并不断扩展,最终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化工企业通常选用耐腐蚀的普通低合金钢,如16MnCu、09MnCuPTi等作为设备材料,虽然价格贵一些,但总体效益能保证。据统计,低合金钢的寿命是碳素钢的2~3倍,性价比要高很多[3]。

3.2结构和工艺防腐设计

化工设备的结构和工艺设计直接影响着本身的防腐性能。因此,在结构设计和工艺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1)在结构设计上外形尽可能简单。2)尽可能地减少缝隙。为防止缝隙腐蚀,在构件连接处,应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对于搭接连接,应使用焊接方式,且焊接时采用双面连续角焊;对于对接接头,应采用双面连续对接焊,从而避免腐蚀。焊接时,要避免焊瘤、咬边、喷溅及未焊透等缺陷。3)选择合适的结构,在外表涂层和衬里时,应选择优质的防腐材料。

3.2.1外表涂层。1)涂漆[1]。在化工设备的外表图上一层抗氧化性涂料,从而隔离金属与外界介质的直接接触,增强设备抗腐蚀性能。如选用抗酸碱涂料、耐高温涂料、氟树脂涂料等,都可以在设备外表漆刷一层涂料保护膜,进而隔绝腐蚀性介质的侵蚀。2)金属覆盖层[2]。一种是选用耐腐蚀性好的金属材料作覆盖材料,要求覆盖层防腐性能优且厚,但对加工工艺要求非常严格苛刻;一种是选用电位低于设备本身的金属覆盖面,以其作为牺牲阳极,进而达到防腐效果。这种防腐因其加工效率低,防腐寿命短等缺点,在化工设备中不大使用。

3.2.2衬里[2]。1)有机衬里。由于有机衬里作为化工设备防腐材料,性能好且经济实惠,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有机衬里有热塑性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PVC)、聚四氟乙烯,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乙烯树脂等,还有不透性石墨。2)无机衬里。目前所有的无机衬里防腐材料,主要是化工陶瓷、化工搪瓷、玻璃、砖、砂等。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每种材料的性能要求。

3.3增设电化学保护装置

根据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在金属设备上采取措施,通常在被保护设备上增设阴极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在设备上接入阴极电流,使被保护设备金属材料电位变负[1],作为阴极,从而防止或减轻金属腐蚀的发生。这种保护方法一般用于形体简单的设备上。

3.4在化工设备介质中添加缓蚀剂

为了防止设备腐蚀,采取改变介质环境的方法。在化工设备介质中增添缓蚀剂是一种常用的防腐措施。比如在循环水中添加腐蚀阻垢剂[1],一方面减小换热设备的结垢程度,另一方面减小了管道和换热设备的腐蚀,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结语

总之,化工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因物理的、化学的、电化学的方面原因,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可避免要被腐蚀,进而影响化工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规避和减缓腐蚀的发生,从而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1]吴晓栋.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J].中国化工贸易,2014(1).

【关键词】介入治疗;防护措施;X线

现阶段,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部分传统医疗设备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需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医疗设备应运而生,为患者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医疗设备往往具备见效快、疗效可靠、创伤小等特征,给患者带来了福音[1]。然而,部分医疗设备可引起放射损伤,有研究表明,在放射职业医生中,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最大,发生放射损伤的风险最高[2]。为了提高介入手术操作的安全性,临床必须对介入术操作人员进行综合保护,使受照剂量得到控制,从而促使放射损伤减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40例,年龄21~72岁,平均(42.91±6.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术治疗。选取15名参与过介入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女5例,男10例,平均(29.32±5.38)岁。

1.2方法

所需设备包括铅眼镜、铅防护服、床下铅橡胶帘、铅玻璃防护屏,铅当量分别为0.25mm、0.5mm、0.5mm、0.5mm。另外,还需要数字减影X射线机。

测量辐射剂量的具体方法:防护效率=(防护措施前读数-防护措施后读数)/防护措施前读数×100%。

1.3观察指标

观察防护工具应用前后的X线辐射剂量,由试验人员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防护工具使用前后的X线辐射剂量比较

通过研究得知,采取防护措施后,X线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与防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距球管不同距离的X线辐射剂量比较

与球管距离为1m的X线辐射剂量明显高于2m、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防护工具防护效率比较

床下铅橡胶帘防护效率为95.32%;铅玻璃防护屏为92.49%;铅防护服为87.36%。

3讨论

3.1放射防护用具在介入放射防护中的应用

据研究表明,介入诊疗床两端的辐射量比两侧辐射量更低,床平面以上的辐射量要低于操作平面以下的辐射量[4]。通过了解不同区域辐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介入术中使用铅玻璃防护屏后,介入手术操作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明显下降,除此之外,术中应用床下铅橡胶帘与铅防护服后,所受辐射剂量也显著减少。这表明,医护人员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之后,所受辐射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介入术工作者的操作安全性,减少辐射对其身体造成的损害。医护人员在使用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等防护工具的同时,还需穿戴最基本的防护用品,例如铅围脖,然而,在部分医院中,放射防护用具非常缺乏。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操作人员穿戴铅防护服后,X线辐射剂量为(0.52±1.21)μSv,与穿戴之前有明显差异,更加证明了基本防护工具的重要性。就介入诊疗操作者而言,一旦辐射受照剂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则会增加患病风险。在介入诊疗中,针对操作人员的射线敏感部位,例如甲状腺、晶状体等,更应该加强保护,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促使射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控制。因此,介入术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基础的防护用具,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围脖、防护服等。

3.2加大力度对介入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1]朱乐明,郑亦军,赵国良,等.对介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防护培训与管理策略的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3):334-336.

[2]郑钧正,高林峰,卓维海,等.上海市放射诊疗发展趋势与医疗照射防护研究[J].辐射防护,2014,19(5):265-273.

[3]綦俊辉,袁胜利,高守乐.介入放射治疗防护措施浅谈[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33-134.

[4]李迅,王志炜,张树义,等.对34家医疗单位的放射防护情况的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5(12):69-70.

[5]邹蓉珠.介入放射治疗中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监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75-176.

[6]方广云,孙雪玲.介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与安全防护[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24-129.

【关键词】核医学;辐射剂量;防护

131I射线是目前广泛运用于核医学诊疗中的一种同位素射线,在核医学诊疗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1]。在131I核医学治疗中对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规范防护措施意义重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到4月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人。对照组年龄29-51岁,平均年龄在41.3岁,试验组年龄在27-49,平均年龄为42.5,两组患者患不同的疾病在手术后都需要进行射线治疗。两组患者分别由两组医生和护士治疗和护理,每组由一个医生和三个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和身体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满足条件的84名准备接受辐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由两组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每组一个医生和两个护士。对照组患者和医护人员采用常规防护,试验组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采用综合防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剂量和全身表面辐射剂量和医护人员护理期间所受的表面辐射剂量。

表面辐射量采用先进的射线场监测仪器进行测量,用直接读数法获得辐射值,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辐射的有效剂量和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期间所受辐射总剂量。

1.3防护措施

1.3.1常规防护措施对照组采用是的常规辐射防护措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穿戴特定的衣服和帽子和手套,进行操作前和操作结束进行表面辐射测量并做相应的记录。

1.3.2综合防护措施[2]试验组采用综合防护措施。防护步骤有:①内照射防护;②外照射防护;③个人防护加强;④适当食用有防护功能的食品;⑤定期检查。

1.4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是α=0.05,两组差异性比较P

两组患者的有效剂量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和医生护士全身表面辐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一、基本情况

医院,是一所于年9月建立的由个人筹资48万元合伙经营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位于城大道号,现有业务用房平方米,职工人,设置病床张。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二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40平方米)、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医师1人,主管技师1,技士2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北京万东frk302-1·200ma·光诊断机1台(属于ⅲ类射线装置),cr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1台、打印机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放射操作人员出入门为木铅门。

(二)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眼镜1架。

(三)辐射监测设备:oslnlight个人胸章剂量计5个、辐射监测仪1台。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线机操作规则》、《北京万东专用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2010年6月德阳市同佳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医用光机周围环境-γ辐射课题率监测”,2010年7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x、γ环境水平剂量率仪”进行检定合格,分别报告了监测结果和检定结果,出具了监测报告和检定证书。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蓝道尔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检测。

4.环境监测,购置安装辐射监测仪,建立日常监测台帐。

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行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受检者辐射安全的危险因素。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关键词:放射检查放射防护辐射安全

放射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同时也对推动医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放射治疗所伴随的放射性辐射作用,也成为受检患者重大的医疗隐患,为此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减少辐射剂量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医生重点的研究课题[1]。为此本文将探讨我院放射检查患者的放射防护对策,其宗旨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在检查时避免或减少所受辐射,以及总结对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2方法。

1.2.2调查方法。在正式调查前,选取10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测试调查表的可读性和信度。重测信度为0.79,专家评定内容效度为0.82。共发放调查表112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125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随着临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及放射检查医学的发展,临床检查、诊断越来越多地倚重X射线的检查结果,然而X射线检查也是一把双刃剑,X射线检查中,小剂量对人体伤害较少或无伤害,但若辐射剂量增大,同时在累积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机制作用下,可致使一些接受X射线照射的人群发生脱发、腹泻、皮肤溃疡,甚至白血病等疾病,另外,放射线还会引起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基因突变等疾病[2]。由此可见,加强患者受检时避免或减少辐射伤害及在放射检查后或日常生活中改善辐射后遗症对医疗就诊安全来讲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X线受检者辐射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护及补救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就诊安全。

3.2防护用品的应用。对受检患者加强屏蔽防护,采用铅或含铅物质作为防护用品,对患者不需要检查的部位,穿戴铅围裙、铅帽子、铅手套、铅眼镜等防护用品,以吸收不必要的X射线,在隔离室内安装铅质屏风,避开射线照射[6]。

3.3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放射防护意识宣教,通过放射科候诊厅宣传栏、就诊手册等方式,讲解放射检查的必要性及所伴有的辐射危险,以此充分加强受检者对放射防护知识及防护意识的正确认识,同时,放射检查医生有义务对受检者事先告知辐射的危害,以此加强受检者主动要求进行放射防护的迫切性[7]。

3.5改善辐射后遗症。普通的放射检查和牙科摄影的辐射剂量都很小,检查后根据临床情况,叮嘱受检者注意营养和休息,对已经产生辐射后遗症患者,应在临床诊治的前提下,合理的平衡膳食,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保持日常蛋白质与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多摄入食用菌多糖,食用菌多糖可有效吸附有害放射物,促进毒物排泄,并服用抗辐射的维生素,遵医嘱服用碘片[9]。

综上所述,加强对放射受检患者的放射防护,有助于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辐射后遗症,以此保证患者医疗就诊安全。

[1]张为华,倪卫东,易光兆.C形臂X射线机术中应用的放射防护探讨[J].激光杂志,2011,32(4):125-127

[2]张梦龙,段玉婷,许玉军,等.放射防护最优化对数字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辐射剂量降低的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33(2):238-240

[3]宋钢,卢峰,邓大平.《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应用指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02(1):156-158

[4]施晓燕.综合性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209-211

[5]王哲.新建CT机房的放射防护设计优化方案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3):364-366

[6]蒋洪春.医院医用X射线防护应当以人为本[J].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271-273

[7]刘敏.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放射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192-194

关键词医疗建筑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

一、楼面活荷载取值

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关于有医疗设备的楼(地)面均布活荷载取值规定和医疗工艺专业提供的使用荷载,一般防辐射医技房和其他专用房间的均布活荷载取值见表1。

二、放射影像科室结构设计

医技楼放射科包括X光室、CT、DSA、核磁共振(MRI)及相应的控制机房等特殊房间。为了防止这些房间内设备对人体的电离伤害,应增加房间的墙及楼板厚度以隔离辐射伤害,墙体一般采用钡砂浆砌筑370mm厚实心粘土砖墙或200mm~300mm厚混凝土墙。若采用混凝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整浇,虽然屏蔽效果好,但混凝土墙因刚度较大,常因不能均匀布置而造成结构刚心与质心偏移过大,增加扭转效应,对主体结构抗震有不利影响;而采用实心砖墙作为围护结构时,施工较为简便,但对砌筑质量有一定要求。一般建议采用370mm厚实心砖墙,砌筑质量为A级,砂浆饱满度要求高,若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在墙体外挂铅板或分层涂刷钡水泥来提高防辐射能力,墙外防护层的粉刷由专业厂家配合施工。

医技房楼板建议采用现浇混凝土厚板结构,节约层高,利于砌体隔墙灵活布置,房间顶板和底板混凝土厚度一般在180mm~250mm间取值。由于控制机房和设备用房需要铺设各类管线和专门设备检修管沟,房间楼板一般需降板处理。管线铺设后用混凝土等垫层材料填充,同时可以隔离部分设备的振动,减少医疗设备的影响。对于X光、CT、ECT、DR、DSA等设备的房间一般降板300mm,而核磁共振(MRI)机房需降板450mm。

核磁共振(MRI)机房地面和墙面采用0.4mm厚的紫铜板,接缝和孔洞长边平行于磁场分布方向,避免阻断磁场的通过,降板内的二次混凝土回填不得添加钢筋等金属材料,防止外界的磁场干扰。

另外应注意为避免冷冻机房中水泵等振源对核磁共振(MRI)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设计时核磁共振设备应远离振动源,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振和减振措施以保证核磁共振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核医学科室结构设计

现代医院医技楼常配有直线加速器机房和钴60机房,一般独立设置在地下一层,与主体结构设缝分开。

核医学机房防护体屏蔽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一材料同等辐射防护体(图1-a):一般利用混凝土作为辐射防护材料,适用于近距治疗室(后装治疗室),其他大型放疗设备治疗室不宜采用。

单一材料主次辐射防护体(图1-b、1-c):这是目前最常见的辐射防护体。该种辐射防护材料相对比较便宜,施工技术较为成熟。

复合材料主次辐射防护体(图1-d、1-e):主射线方向使用高密度辐射防护材料,在次射线方向使用小密度辐射防护材料,或在治疗机房内铺设铅板或防中子辐射材料。这种辐射防护体可以减少辐射防护体的厚度,提高房间使用面积,尽管这种材料价格较混凝土贵,但是其辐射防护效果更好,易于回收利用。

辐射防护材料一般使用防辐射混凝土,它是一种由胶结材料与重集料组成的混凝土,除具备普通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外,还能有效屏蔽α、χ、γ射线和中子流的辐射。在混凝土中提高重元素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吸收射线的能力,增加材料中的轻元素数量可以削弱中子辐射。常用的防辐射混凝土是硫酸钡重晶石及硫酸钡砂。

对于主次辐射防护体,由于直线加速器可做360°旋转,所以顶板防护等同于墙体,其主射线方向钢筋混凝土墙或顶板厚2.30m~2.60m,副射线方向混凝土墙或顶板厚度取1.30m~1.60m,具体尺寸需要与设备专业厂家密切配合来确定。

为了保证厚板的模板及支撑满足施工要求,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防护体楼板可以设计成上下两层,板间设施工缝,下层板作为受力结构进行计算配筋,上层板只配构造筋和温度筋,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利用分层施工形成的结构承受二次施工时的荷载。

由于防护体墙板厚度大,墙体的配筋采用小间距、小直径多层双向布置构造钢筋,各层网片之间用拉结钢筋固定。另外,墙洞必须由各专业配合预留,设备穿墙预埋管线应沿墙厚呈U状预设(图2),室内应避开主射线照射区域。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核医学科室结构防护体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虽有利于屏蔽射线,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造成辐射外泄,使放疗房间难以达到防辐射的功能要求,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难点是控制裂缝。裂缝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温差裂缝,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放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升温幅度比表层大,而且内部降温速度比表层慢,因此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度差,随之形成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裂缝;二是收缩裂缝,如果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用量高,其散热和硬化过程中就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后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因此,为防止裂缝发展,保证医疗工艺防辐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考虑如下问题:

1.为了限制大体积混凝土墙板产生裂缝,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缓凝型外加剂,也可加纤维抗裂膨胀剂,减少单方水泥用量。

2.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减小水灰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上覆盖保温同时外加暖棚,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保证内外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在25℃以下。

3.合理分段留施工缝,可按底板、厚墙、顶板分三次浇筑。施工缝结合现场情况设为台阶状,并设置止水钢板,以防止射线的渗透。

5.在墙体和顶板选出有代表性的测温点,在此点混凝土表面以内100mm和中心处埋设测温线,用测温仪进行测量,局部最厚部分做重点温度监控,保证所有测点的温差小于25℃。

五、结束语

医学影像科是医院医技保障的核心科室之一,根据医疗工艺要求和辐射防护标准,放射科和核医学等涉及二次深化设计的工艺需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确定防护墙厚度及预留设备孔洞。医疗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需要和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智能专业合作才能完成。

[1]中国建筑标准技术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THE END
1.(完整版)电子元器件电路布局可靠性设计经管文库(完整版)电子元器件电路布局可靠性设计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20117-1-1.html
2.系统架构师论文论软件可靠性设计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故障通常是由元器件的失败引起的,在对元器件进行了寿命试验并根据实际资料的统计得出:元器件的可靠性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开始阶段,元器件的工作处于不稳定期,这个时候的失败率较高。 第二阶段:这个时候的元器件是进入正常工作的时期,因此相对于之前第一阶段和之后的第https://blog.51cto.com/u_16213653/12986257
3.元旦大礼包:100篇原创干货今天是2025/01/01,硬件微讲堂 祝各位同学在2025年好运连连,财源广进,心想事成。二火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份大礼包——100篇原创技术文章,还请各位笑纳,希望各位在技术进阶的道路上蒸蒸日上,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过关斩将,一帆风顺! 关于共模电感: 这个面试题,看看你的答案能得多少分? https://www.eet-china.com/mp/a373267.html
4.研究进展及前景动态分析报告(2025版)原理储能元器件四、储能市场 五、发电设备 六、军用设备 第二章 2023-2024年中国超级电容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当前经济主要问题 三、未来经济运行与政策展望 第二节 产业政策环境 一、电子元器件行业监管体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ELB6EB05566YYU.html
5.电子元器件仓库储存要求与期限规定.pptx电子元器件仓库储存要求与期限规定.pptx,电子元器件仓库储存要求与期限规定;CONTENTS;添加章节标题;仓库储存要求;仓库环境要求;温度和湿度控制;防尘和防潮措施;防火和防盗措施;电子元器件分类储存;电阻类;电容类;电感类;二极管和晶体管类;储存期限规定;电容器:储存期限一般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24/5030310140011031.shtm
6.电子元件常识,这个可以看snifer电子技术应用AET此外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模拟电路设计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电阻和电容,特别是高阻值电阻和大容量电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集成度和降低成本。某些射频IC在电路板的布局也必须考虑在内,而这些是数字IC设计所不用考虑的。因此模拟IC的设计者必须熟悉几乎所有的电子元器件。http://blog.chinaaet.com/snifer/p/17367
7.MSD(湿敏器件防护)控制技术要求规范备注:所有潮湿敏感器件均具有MSL。步步高教育电子采购的湿度敏感性电子元器件的敏感等级《步步高教育电子MSD器件等级库及烘烤要求明细表》。 10、潮湿敏感器件包装要求 10.1、MSD干燥包装要求 MSD干燥包装由密封在防潮包装袋(MBB)中的干燥剂材料、湿度指示卡(HIC)和潮敏标签等组成。不同MSL的MSD干燥包装有详细要求,具体https://www.360docs.net/doc/c04b260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da.html
8.深度:5万字长文,说清楚到底什么是“车规级”电子头条对汽车电子零部件来讲,比如VCU模块,ECU模块等,其首先需要选用符合AEC标准的电子元器件,再以电子零部件总成的方式,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在合规试验室,通过OEM规定的相关测试项目及等级,拿到测试报告,然后才可以装车量产。至于具体测试计划、测试项目、周期、测试工装、费用等,掰开讲内容非常多。 https://news.eeworld.com.cn/mp/XSY/a139626.jspx
9.电子元器件FMEA的常见失效根据经验,电子元器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正常的电气条件;二是不正常的工作环境。优良的电气条件取决于电路的正确设计。如果元件能够在额定状态下工作,其寿命就会较长。如果过载使用,寿命就会缩短。其次,环境条件中如高温、高湿、空气中的尘埃和腐蚀性化学物质、ESD等都会影响元器件的寿命。 http://www.gemini-mct.com/news/industry/52810910019.html
10.2022年度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3.5 新型显示器件特色光刻胶的研发 3.6 新型电子显示用高可靠性导热覆铜板技术开发 3.7 显示器件控制用微型石英元器件技术研究 3.8 SMT 组装加工自动化创新技术研发 4.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创新链(铜川市重大技术需求) 4.1 增材制造用高强韧镁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工艺 http://www.kt180.com/m/view.php?aid=9892
11.可靠性设计技术发展与现状系统装备级的可靠性设计指标,由产品可靠性指标分配获得,即通过指标分配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转换为每个分系统、每个单元、每个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例如,航空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要求有三项:表征连续或间断工作××小时的工作寿命,表征工作寿命至少应当有××小时的总工作寿命,表征可靠性的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其https://mp.ofweek.com/ic/a756714647077
12.电子元器件介绍(精选6篇)它能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在使用时,再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它是可逆的,如电能化学能锂电池的主要特点:灵巧型便携式电子产品要求尺寸小、重量轻,但电池的尺寸及重量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相比往往是最大的及最重的。例如,想当年的“大哥大”是相当“粗大、笨重”,而今天的手机是如此的轻巧。其中电池的改进是起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c00lkd.html
13.电子元器件寿命试验简介电子元器件寿命试验简介 寿命试验是评价、分析产品寿命特征的试验,它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摸拟实际工作状 态或储存状态,投人一定样品进行试验,试验中记录样品失效的时间,并对这些失效时间 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数量特征(如可靠度、失效串、平均寿命等),作为可 靠性预测、可靠性设计、制定筛选条件、制定例行http://www.shshangqi-test.com/shangqi-Article-150890/
14.《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3.3节可靠性筛选试验根据筛选的性质和所加的应力或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不同,可靠性筛选试验大致可分为四类:检查筛选、密封性筛选、环境应力筛选和寿命筛选,如表3.8所示。 3.3.2 筛选方法的评价 为了比较各种筛选方法的优势,必须确定筛选方法好坏的标准。目前在电子元器件筛选中常使用下面三个指标来作为评价筛选方法好坏的尺度。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18462
15.《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3.6节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对于可靠性高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长期寿命试验,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时间上来看,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人造地球卫星上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要求失效率小于2.6×10-8/小时,如果要验证它,抽取1000个元件进行试验,若允许5个元件失效,则需试验22年。而对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元件,如果要求失效率小于10-10/小时,https://www.pianshen.com/article/76021834608/
16.IC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测试元器件毁坏 Au Wire Ball Bond with Kirkendall Voiding ④PCT:高压蒸煮试验 Pressure Cook Test (Autoclave Test) 目的:评估IC产品在高温,高湿,高气压条件下对湿度的抵抗能力,加速其失效过程。 测试条件:130℃, 85%RH, Static bias,15PSIG(2 atm) https://www.douban.com/note/708524985/
17.新型电子元器件9篇(全文)量子电子元器件展望 第3篇 近年来电子技术和电子产业的发展很快,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中信号传输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传输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以普通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电路,虽然在印制电路板设计中尽量注意布局布线,但是也不可避免多少会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产生信号完整性(SI)问题。另一方面,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xschae8.html
18.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电子管)。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https://baike.sogou.com/v2930561.htm
19.器件失效原因及老化筛选设计应用电子元器件在早期失效器后,就进入到偶然失效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失效率低而稳定,而表现的是偶然性质。这是元器件的工作阶段。因为这一段使用时间长,所以也叫使用寿命期。一个好的集成电路,其偶然失效可达百万小时以上。 在此期间的失效原因,可以看成是在某一时刻元器件所积累的应力(指对器件的功能有影响的各种https://www.dzsc.com/data/2018-9-4/118946.html
20.电子元器件的有效期是多久?电子元器件保质期几年导语: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部分,而电子元器件的有效期是指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的时间。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有效期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维修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电子元器件采购就来探讨电子元器件的有效期,并介绍一些延长电子元器件寿命的方法。 https://blog.csdn.net/xuweibin666/article/details/132106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