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大家(包括本人)应该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我估计每个人都有听过周期,但是可能很多周期把握不了。比如说春夏秋冬其实是一个周期,不断循环;像我们股市的指数涨跌也是一个周期,总有高点,也有低点,学价值投资有一点很好的是,对股市的整体周期其实把握的比较深,就是整体高估了,整体低估了,应该是相对容易知道的。比方说我们知道整体A股市场,假设PE是9,我可知道肯定是低估了,如果PE是50,那我就知道是高估了。还有其他等等都是周期,所以周期有很多。
刚才把话题讲到其他方面去了,回到《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里面马克斯讲到了关于周期的认识,认为周期有两个重要的法则:一个是一切都有周期;第二个是就是你忘记机会的时候最大盈利机会就来了。现实也真的是这么回事,最好的投资机会通常是在周期处于低估的时候,导致股票大跌,然后再等待周期高峰的到来。《投资最重要的事》书中在讲周期的时候讲到的点比较少,我记得在中间就讲的一些信贷周期等,具体信贷周期怎么看其实还是模糊处理的。
对于产业周期的话,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的方式解决。大家可以特别理解一下“分析”,分开来解析,分开来解释,格雷厄姆的书就叫《证券分析》,我特别欣赏分析,但不太欣赏证券,更多精力应该花在企业分析上面。产业周期如果我们认识够深,就可以慢慢地进行分析,以减少都被当成黑天鹅看待,就跟上图的上面重叠减少的那样。所以分析也被我看成了一种应对方式,用分析加保守的方式应对。
品类清楚了,行业和产业就相对比较好理解了,在品类的基础上,我们定义行业就是把相同相似品类放在一起加总,整体的一个状况,这是行业。那产业是什么呢,产业就是相似的品类加互补的品类,这样的整体属于一个产业。互补的品类主要是哪些呢,比方说互补的一个品类的上下游,大家一起完成整个产业链的一些工作,这就是一个互补的品类,这些就是我们对品类、行业、产业简单区别,我们整个产业竞争格局分析和产业周期分析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记得前几年,刚接触的那个芯片整个产业时,就经常讲的一个“硅周期”,当时不知道这种硅周期是怎么样的。但是现在回头去看的话,我们从硅芯片的整个产业链,链条去看那整个硅周期的话,整个链条上某个因素导致整个产业链类似这种重复的周期的这种变化,就是一种硅周期,站在产业链上去看,所以对产业链的整个理解,对我们来说相对比较重要的。我一直在想,我们应该怎么样子把整个产业链重新画一下,这个可能是要去做的,那现在的我们所有的产业链包括大家分析的都是借用人家的一个材料,有些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有些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以后可以去改。
大家可以像理解财务报表那么理解经济问题。比方说财务报表中有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我们都比较熟悉。其中利润表,我们用GDP去管。还有一张表里面就是资产负债表,本质上就是说资产的价格。如果资产负债表里,资产价格下跌很大,那么对我们整体的一个国家打击也很大,要知道改天我们资产负债表里面的项目来一个大减值,你都可以想象是这个样子。本来我账面上有500亿商誉,结果把商誉减值到了零,那这个企业也很凄惨的,其实我们的一个房价,房子价格是这个资产的一个最大的一块,他基本上相当于GDP400-500%左右,这个下降如果下降到GDP的200%了,才是最恐怖,但这个下降了会不会体现在GDP上面呢?可能部分会体现,但不会全部体现,因为有时候去看看金融危机的一个数据的,而且他GDP还好,但是那个公司资产价格下降了好多,所以大家去看经济的时候,可以用这种资产负债表跟利润表思维去看看,可能会看的更加明白。
还有一种我们把它称之为中周期,是用年单位考虑的。比方说,有些产业政策影响他的一个影响范围是年的,像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补贴是年为单位;还有一些是存货,也可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种这种周期的话是我们要分析的。像我个人的话,就是以前不太主张不起这些事情。那是这几年下来这个不分析这些周期的话可能你买一个股票会3年或者是5年就在那折腾,不赚钱甚至亏,那是挺让人难受的,所以要分析中周期。
我们做企业研究,最重要的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以前从来不认为我研究竞争优势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周期问题。这以前没这么想,但后来想着想着,越来越觉得其实竞品类生命周期就是人家说的产业周期的问题之一。只是我定义这里的时一个长周期。品类的一个生命周期,我们说的周期,他是类重复的那种,不是说我这一次完全一样的一个原因重复,一个品类他会有新一代的品类替代他,他这就是一个类重复。所以在我们内部的话,以前不是从周期的角度去看。品类生命周期图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就是在一个企业的一个成长过程,至少可能会有三个阶段的成长,我们可以一直去把握的一个是产品特性期,还有个市场特性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够抓住,可能你能够拿到一个股票是五倍十倍二十倍的样子。
就是任正非说:我们在争夺高端市场的同时,千万不要把低端市场给丢了,这句话就很厉害的。我们现在是“针尖”战略,聚焦全力往前攻,我很担心一点,“脑袋”钻进去了“屁股”还露在外面。如果低端市场让别人占据了,有可能培育出潜在竞争对手。将来高端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华为从低端市场聚集了能力。才能够进入高端,那别人为什么不行呢?
至于低端怎么占?任正非说,低端产品要标准化、简单化、免维护化,这是降低成本的一个做法。
对于中周期,我会问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影响因素是什么?不同的中周期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需要你研究各种各样不同的产业?只有不同产业接触的多了以后,我们才对中周期有一个总体的一个认识,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是判断深处那个中周期在产业周期到何处?可能单个影响因素,身处周期的何处,是挺好判断的。但是当影响中周期的因素有好几个的时候,尤其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表现成某一个状态,那判断起来难度是有些大的,所以我们是要具体的产业周期具体去看中周期,然后再来一个综合判断,也就是需要先分开解析,再综合来确定。
但整体来说,如果长周期问题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周期我觉得即使失败了或者受伤了也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要避免的是长周期出现问题,如果长周期失败了那就真的失败了。
另外在产业链上分析周期的时候,我们还要注重一个主品类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考虑整个产业链上到底谁是最重要的一块,俗称“链王”。在一个产业链里面大家有没有想过谁是老大,例如整个汽车产业链到底是整车是老大,还是其他零部件厂商是老大。至少我现在感觉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电池更像是老大,轮胎不是老大,这就是我说的主品类。
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判断,就是产业链上到底谁是链王,投资链王,不要投资边角。如果整个产业链一不好,边角的企业先亏钱,如果整个产业链复苏的时候我怀疑也是核心企业先赚钱,这就是我现在不去做边角企业的一个缘故。
在中周期中还有一个是库存周期,库存周期为什么重要,是因为我们现在常常碰到不少的企业在这个库存周期里面发生事情。我最早的时候理解库存就是财务报表上的库存。通过深入研究什么是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目前来说基本上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