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人丢掉饭碗!巨头接连裁员,欧洲汽车工业迈入凛冬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全球汽车工业第一大地区,正经历着时代变革。

变革“腥风血雨”下,阵痛难以避免,欧洲汽车行业内,经历着一场从上到下的洗牌重组。

裁员,就是重组计划的重要表现之一。

去年欧洲汽车行业裁员,还是令人惊奇的大消息,如今从供应商到主机厂,家家降本,人人自危,甚至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

保守估计,今年欧洲汽车行业裁员至少达到5万人。

怎么会裁得这么狠?这么快?

这是一场席卷欧洲的工业变革,整个汽车行业都“大动干戈”。

大众裁员最多、降本范围最广,是这场变革中的典型代表。

5月份,在公布一季度利润出现大幅下跌后,大众为了改善全年业绩,宣布将开启降本计划,要降低20%的人事成本。

当时的裁员还算得上“温和”,为选择提前解约的行政人员,额外提供9亿欧元的离职奖励。

不过从9月开始,大众就没那么“耐心”了,不但宣布计划裁掉约3万人,全员降薪10%,还要关闭德国本土至少三家的工厂,连德国总理朔尔茨都被惊动。

大众和德国工会,也从9月底就在协商裁员事项,拉锯战一直持续了3个月,一直到12月20日,双方才终于达成一致,保留德国10家工厂的运营,不会立即关厂裁员。

不过,这也只是大众的“缓兵之计”:根据协议,预计德国将削减超70万辆产能,到2030年,大众还会陆续裁掉3.5万员工——大约是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大众衍射出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现状,在它的背后,更多企业也在降本断臂。

BBA当中,宝马和奔驰没有透露关于裁员的信息,不过二者都有超过百亿欧元的降本计划。

奥迪在11月初表示,打算裁减15%的间接工作岗位,也就是裁掉4500人来缩减成本。

Stellantis今年先后在美国、意大利、波兰等地区,计划裁减至少约4800人,并且明年初还会在西班牙裁减1100人。

连远在美国的福特也来横插一脚,11月20日刚宣布,2027年之前福特会在欧洲削减4000名员工,大部分集中在德国和英国。

节衣缩食的不光是车企,上游供应商也在断臂求生。

连全球第一Tier1博世,也没能抵挡这场降本的洪流。

11月22日,博世明确,要在全球裁减5500个工作岗位,其中德国要裁掉3800人。

另外两家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和米其林,也在这个月初先后宣布裁员:

米其林计划关掉法国两家工厂,1250名工人会受到影响;

舍弗勒要在欧洲裁员4700人,其中包括在德国裁掉2800人;今年7月,舍弗勒就已经提出过裁员计划,打算在2028年前裁减1.1-1.4万德国员工,这几乎是其德国员工总数的20%。

实际上,这场裁员降本的火苗,从去年年底就已初现,最先也是从供应商裁员开始的。

去年11月中旬,百年Tier1巨头大陆集团发布公告,计划在汽车部门裁掉数千人,并从2025年开始,行政机构每年要节省4亿欧元的成本。

一石击起千层浪,欧洲汽车行业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不过半个月,大众CEO舍费尔就在内部会议上通知了裁员消息;去年12月中旬,博世也出来确认,决定在德国的两家工厂裁员1500人…

援引CLEPA机构的数据,自2020年以来,欧洲的汽车行业,光是零部件供应商就已经削减了8.6万个职位。

而且,按照各家企业的降本计划来看,这种态势还会在未来几年继续蔓延。

CLEPA预测,到2025年,欧洲汽车行业的岗位数量,将净减少近5.6万个。

事实上,席卷欧洲的裁员潮背后,指向的核心都是降低成本。

从各家企业披露的财报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今年第三季度,以德系三巨头为首的车企,财务指标表现得十分令人堪忧,同比是利润方面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奔驰净利润为17.19亿欧元(约130.8亿元),同比下降53.78%;

大众净利润为15.76亿欧元(约119.9亿元),同比大跌63.7%,缩减到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宝马的利润缩水最严重,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76亿欧元(约36.2亿元),暴跌83.8%,毛利率也下跌了5个百分点。

因此对于车企而言,提高盈利成为首要任务,压缩成本就是第一步。

而财务指标之所以全线下滑,是受到汽车销量的直接影响。

以第三季度,德系三巨头的销量为例:

大众前三季度的全球销量为652.43万辆,同比下降2.8%;销量下滑主要是受到中国和欧洲的需求影响,1-9月大众在这两大市场中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0.8%和10.2%。

宝马前三季度销量为175.4万辆,同比下跌4.5%;这种下滑除了是受召回事件影响,还有就是同样在中国市场受挫,前三季度在中国的销量为52.4万辆,同比下降13.2%。

奔驰1-9月的全球销量为146.3万辆,同比下滑4%;其中,三个季度的在华销量为51.2万辆,同比下滑10%。

销量下滑,产能过剩,连带着上游供应商也吃紧。

例如博世,如今已不再全面,去年放弃自研激光雷达,今年又败退电机,关闭了一家制造工厂。

不过,风暴的根源依然出自行业本身。

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变迁,新兴汽车制造业崛起,汽车电动化势不可挡,行业内消费者面临更多选择,全球车企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而欧洲汽车行业,特别是德国汽车业,燃油车的深厚根基曾为其打下全球江山,但也正因如此,如今完成电动化的转型,也会更加缓慢。

要完成电动化转型,需要为改造生产设施、建设供应链投入大量资金,并且调整岗位结构,而欧洲的劳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也是在降本计划当中,企业最先开刀的部分。

一方面利润奶牛燃油车市场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技术、车型的迭代又跟不上节奏,欧洲汽车工业陷入进退两难。

但是难走也要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想要不被淘汰,就要跟上时代变革。

THE END
1.5万人丢掉饭碗!巨头接连裁员:欧洲汽车工业迈入凛冬另外两家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和米其林,也在这个月初先后宣布裁员: 米其林计划关掉法国两家工厂,1250名工人会受到影响; 舍弗勒要在欧洲裁员4700人,其中包括在德国裁掉2800人;今年7月,舍弗勒就已经提出过裁员计划,打算在2028年前裁减1.1-1.4万德国员工,这几乎是其德国员工总数的20%。 https://www.autojingji.com/changshang/495906.html
2.黑暗一年!德国汽车大厂裁员风暴,奢华待遇岌岌可危根据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的调查,自2020年以来已宣布裁员8.6万人,其中近三分之二在德国,处于地震的震中。2018 年,从德国北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供应商仍有 311000 名员工,但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将只剩下 270000 人。据估计,到本世纪末,这一数字可能会降至 200000 人。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54190285992526390
3.多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开启大范围裁员多家跨国零部件巨头开启大范围裁员 新一轮裁员潮正在席卷跨国零部件巨头,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法雷奥等纷纷在列。 1月18日,法雷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150人。 差不多时间,据外媒报道,采埃孚宣布裁员1.2万人,这几乎相当于采埃孚德国所有工作岗位的四分之一。据悉,这项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完成,部分企业内部员工https://www.12365auto.com/parts/20240124/521214.shtml
4.大赚并购抛售裁员造假……透析跨国零部件巨头们的2023年对于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们来说,全球车市较2022年的复苏,极大提振了它们的业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车市加速内卷,欧美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叠加供应链、高利率等问题,不少零部件厂商忧心忡忡,下调了未来预期,甚至启动裁员。前两年“缺芯少电”时备受追捧的半导体厂商及动力电池厂商,境遇也换了一番天地。http://auto.youth.cn/xw/202312/t20231204_14943282.htm
5.三季度业绩惨淡跨国零部件巨头2024年或黯然收场近日,麦格纳、博格华纳、佛瑞亚、法雷奥、安波福等多家跨国零部件厂商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财报。随着中国车市竞争日趋白热化,欧美主要汽车市场产销低迷,尤其是电动汽车需求放缓,这些供应商巨头普遍出现营收下滑的现象,不少企业利润跌幅也较大,下调全年营收预期成为了普遍的选择。 http://www.cnautonews.com/lingbujian/2024/11/26/detail_20241126370069.html
6.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加速裁员:提前4年裁掉2900个岗位采埃孚这家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提前至 2026 年前完成原定于 2030 年完成的 2900 个工作岗位裁撤计划,主要针对位于德国萨尔布吕肯工厂的工人。受汽车电动化转型影响,电力驱动装置只需要传统变速器大约一半的人力。采埃孚在全球雇员约 16.5 万人,在德约有员工 5 万名。https://readhub.cn/topic/8bTwDtMy3DE
7.晚报美国商务部再将24中企列入制裁名单;加拿大跟进禁华为;中国公告称,该项目主要从事铝合金及黑色金属类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中高端传统汽车的关键系统。(来源:OFweek智能制造) 台积电宣布3200平方毫米巨型芯片:整合封装12颗HBM 除了5nm、4nm、3nm、2nm工艺进展和规划,台积电近日还公布了不少新的芯片封装技术,毕竟随着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与https://mp.ofweek.com/ee/a156714842027
8.抖音回应“抖音炒股”:已在重点处置近来,欧洲汽车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米其林还计划在 2025 年前关闭德国的两家工厂。同样,德国汽车和工业产品供应商舍弗勒宣布将在欧洲裁减约 4700 个工作岗位。德国大众汽车方面 10 月表示,计划关闭至少 3 家德国工厂并大规模裁员。 3、本田汽车第二季度经营利润 2579.0 亿日元,低于预期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72bef0f8e9f093f4a73f08f
9.欧美车企第二波裁员潮:9家车企将裁6.3万人,已有员工上街抗议据车东西不完全统计,欧洲车企和零部件企业中,至少已经有9家车企计划或已经开始裁员了。 ▲欧洲汽车制造类企业裁员统计 其中,在车企中,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裁员最多。其中雷诺已经确认裁员14600人以上,日产可能裁员2万人,整个联盟在汽车研发中的投入可能减少40%。此外,宝马宣布将裁员5000人,迈凯伦、沃尔沃、斯堪尼亚、https://36kr.com/p/743743123436168
10.裁员9500人!又一家车企巨头“断尾求生”,转机何时到来?又一家车企巨头“断尾求生”,转机何时到来? 市场信心重归,开户把握机会 车企裁员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一次轮到了奥迪。 奥迪计划6年内裁员9500人 11月26日,奥迪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将在2025年前裁员约9500人。此举将为奥迪节省60亿欧元的成本,让奥迪更好的向电动汽车、数字化汽车市场转型。http://m.guba.eastmoney.com/article/889047096
11.裁员大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车厂到零部件企业超7万人面临失业而据《道哥说车》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球车企公开宣布的裁员计划人数已逾4万,而主流跨国零部件公司宣布的裁员计划人数也接近3万人,且这一数字仍呈继续增长态势。毫无疑问,一场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裁员浪潮,正在袭来。 跨国零部件巨头遭遇寒流 汽车市场下行压力的趋大让零部件巨头也为之倍感焦虑。即使连续多年稳居零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191024/1339877.shtml
12.为啥零部件巨头裁员潮停不下来?裁员消息官宣的当日,舍弗勒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公司息税及特殊项目前利润为1.87亿欧元,同比大跌45%。 另外,其他欧洲零部件巨头均宣布了大规模裁员的计划。其中,奥托立夫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8000人,包括6000名一线工人和2000名综合管理人员,并关闭其在欧洲的数家工厂;大陆集团计划2025年底前https://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4/11/15/030304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