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当您前往4S店看车时,销售人员通常会热情地介绍“黄金动力组合”“智能四驱系统”“L2+级辅助驾驶”等亮点,让您听得连连点头,最终拍板决定:“就是这辆了!”然而,就在您准备签署合同时,不经意间瞥见配置表上的“整备质量”——同款车型的高配版本比低配版本重了整整120公斤。
“这多出来的120公斤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困惑。销售人员轻描淡写地解释:“配置升级了,座椅材质和音响系统都更高级,这是正常的。”但您知道吗?这个被忽略的数字,可能会让您每年多花费上千元,同时车辆的驾驶体验也会受到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汽车“整备质量”这一重要指标。
整备质量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空车的重量”
具体而言,整备质量是指车辆本身的重量加上出厂时加注的油液(如机油、冷却液、玻璃水等)以及标准配置(如原装轮胎、电池、座椅材质等),但不包括您后来加装的行李、乘客,甚至加油时多出来的那几升油。
举个例子:您购买的新车停在4S店的停车场,尚未上牌、未加油(或只加了厂家规定的最低油量),此时用秤称出的重量,就是它的整备质量。
然而,这个“空车体重”直接影响您的用车成本和驾驶体验——
您可能认为油耗只与发动机技术和变速箱挡位有关,但实际上,整备质量才是基础。
以两款热门紧凑型SUV为例,它们都配备了1.5T发动机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配置表看起来相似。但A款的整备质量为1420公斤,B款为1580公斤,相差160公斤,相当于车上常年多坐两个成年男性。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A款在市区的油耗为8.2升/100公里,高速为6.5升;B款在市区的油耗为9.8升,高速为7.8升。按每年行驶2万公里、92号汽油每升7.5元计算,B款每年比A款多花费:(9.8-8.2)×200 +(7.8-6.5)×10000/100 = 320 + 130 = 450元。五年下来,B款将多花费2250元,相当于半箱油的费用。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影响更为显著。假设一辆纯电紧凑型轿车的整备质量比竞品重300公斤(例如多了一块大电池),虽然续航里程标称较高,但实际行驶时,每公里的电耗可能多0.1-0.2度。按家庭充电每度0.5元计算,每年行驶2万公里将多花费1000-2000元,这还不包括电池衰减后更换电池的成本。
汽车行业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推重比”(发动机马力÷整备质量),数值越高,车辆驾驶起来越轻快。例如:
一辆1.5T(180马力)的车,整备质量1.4吨,推重比约为128马力/吨;
另一辆1.5T(同样180马力)的车,整备质量1.6吨,推重比约为112.5马力/吨。
实际驾驶体验中,前者的轻踩油门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加速感,超车时更有信心;后者则需要深踩油门,发动机噪音更大,高速变道时甚至会有些“发飘”。
我的一位同事去年购买了一辆“高配版”中型车,销售人员称“比低配重是因为加了全景天窗和Alcantara座椅”。然而,开了三个月后,他抱怨道:“明明马力相同,为什么感觉比车友群里的低配车动力差这么多?”查看配置表后发现,两车的整备质量相差150公斤——这哪里是“配置升级”,更像是“负重训练”。
许多人认为车越重越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整备质量只是影响安全的一个因素,不合理的“体重”分布反而可能带来问题。
有些车企为了增加配置而增加重量,却不优化底盘结构。结果是,车重增加了,悬挂系统仍然是原来的调校,过减速带时“哐当哐当”,高速过弯时侧倾明显,驾驶体验如同“开船”。
而一些聪明的车企则通过使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部件来减轻重量。例如,某德系品牌的中型SUV,用铝合金副车架替代钢材质,整备质量比老款轻了80公斤,但安全性却得到了提升(碰撞测试全G)。
更重要的是,车重直接影响操控极限。驾驶一辆1.3吨的轿车,紧急变道时车身跟随性好,方向盘反馈清晰;而驾驶一辆1.6吨的“加重版”车型,同样的操作,车身会晃动更明显,轮胎抓地力可能提前达到极限——这在高速或山路驾驶时,差别可能是“有惊无险”和“追尾事故”。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利用“整备质量”避坑?记住以下三点:
1. 同级别车型对比,重量差超过100公斤需谨慎:
紧凑型轿车的正常整备质量在1.2-1.4吨,中型轿车在1.4-1.6吨,紧凑型SUV在1.4-1.6吨,中型SUV在1.6-1.8吨。如果某款车型明显超出这个范围,要么是配置虚标(如“加了”不存在的豪华配置),要么是车身结构偷工减料(如使用更多普通钢材)。
家用车的推重比建议不低于80马力/吨(例如1.4吨的车,马力至少112匹)。如果比值太低(例如1.6吨的车只有150马力),驾驶时可能会感觉动力不足,尤其在满载或上坡时更为明显。
3. 新能源车重点看“电池占比”:
最后,我想强调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购车时,销售人员通常不会主动提及整备质量,因为“加配置=合理增重”是他们的常用话术。但您需要记住:购车不仅仅是购买参数清单,更是购买每天驾驶100公里的生活。下次去4S店,不要只关注屏幕上的“最大功率”和“加速时间”,先查看配置表上的“整备质量”——这串数字,可能比销售人员口中的“黑科技”更能帮助您计算未来的养车成本。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毛妹养车
电车汇
李狗蛋说车
今日汽车说法
寂寞花开
11
车亿百万
汽车网评
驾享生活V
星途汽车武威和庆悦
天天秒懂车
中青出行
轮胎报
杨博士说车经典版
铿锵車评
天极网
auto达人刘
罗哥侃车
象视汽车100
MOTO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