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是省了仨瓜俩枣,可后续的糟心事能把人磨疯。
这两年路上的电车越来越多,可私下里吐槽后悔的车主也不少。
别光听车企吹续航多牛、科技多炫,有些硬伤,没买车时根本想不到。
一、续航焦虑不是说说而已
车企宣传页上的续航数字,看着挺唬人。
什么CLTC续航600公里、700公里,真开起来能打七折就谢天谢地了。
夏天开空调,续航咔咔往下掉;
冬天更狠,北方零下几度,电池像被冻僵了似的,原来能跑400公里的,实际跑200公里就得赶紧找充电桩。
有车主冬天跑高速,表显剩200公里,结果突然进入龟速模式,空调关了,时速锁在40公里,最后只能叫拖车,你说窝火不窝火?
这还不是最糟的。
一线城市充电桩多,可到了三四线城市和县里,充电桩要么藏在犄角旮旯,要么坏了没人修。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得排队。
车企总说车桩比快1:1了,可这比例是平均的。
城里一个商场能有十个桩,县里一个镇可能就一个桩,还是慢充,充一次得等四五个小时。
呵呵,这你就不懂吧?
所谓的“充电自由”,在很多地方还只是句空话。
二、换块电池半辆车没了
买车时销售拍着胸脯说“三电终身质保”,真到了换电池的时候,你才发现这承诺跟纸糊的似的。
电池用个五六年,续航明显衰减,去4S店检测,要么说“没到更换标准”,要么说“你用了非官方快充,不在质保范围”。
真要自费换,吓一跳——一块电池的钱,能占整车价的40%到50%。
有车主开了6年的电车,换电池要13万,差不多能买辆新车了;
还有人开特斯拉,换电池报价20万,够买辆不错的燃油车了。
这哪是换电池,是割肉。
重点来了,燃油车换个发动机也就几万块,能用十来年;
电车电池寿命就那么长,过了质保期,换还是不换?
不换,车没法好好开;
换了,肉疼得要命。
很多人后悔,就是没算过这笔账。
三、二手电车像块烫手山芋
买新车时风风光光,想换车时就知道难了。
燃油车开五年,保值率还能有60%到70%;
电车呢?
开四年能剩下30%就不错了。
有辆特斯拉Model X,落地90多万,开了4年,6.5万公里,二手市场只给20多万,贬值近70万。
这哪是开车,是烧钱。
更坑的是,二手电车的质保基本跟首任车主走,你买个二手车,等于没了质保,电池出问题全得自己扛。
二手市场对电车还特挑剔。
车商收车时,要么拼命压价,要么干脆不收,怕砸手里。
有车主想把电车卖了换燃油车,问了好几家车商,给的价还不够当初首付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为啥这么惨?
一来技术更新快,去年的续航600公里,今年就出800公里的,旧车自然不值钱;
二来电池健康度没个准谱,车商怕买到衰减严重的,买家也怕踩坑,恶性循环。
四、保险费比油车还能涨
买车时觉得电车电费便宜,保养简单,能省不少钱。
可续保险的时候,心都凉了。
15万的电车,保费能到6500元;
30万的电车,保费轻松过万。
同价位的燃油车,保费也就4000多。
更糟的是,燃油车不出险,保费逐年降30%;
电车呢?
三年不出险,保费也就降500块。
这还不是最糟的。
有些保险公司一看是电车,要么加价,要么干脆拒保。
尤其是那些小众品牌,或者开了几年的旧电车,保险公司怕维修成本高,直接说“保不了”。
有车主开着绝版电车,找了七八家保险公司,才勉强找到一家愿意承保的,保费比新车时还贵。
据媒体报道,2023年新能源车险全行业亏损67亿,赔付率比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
保险公司不傻,这风险不得转嫁给车主?
所以,充电省的那点钱,可能还不够补保险的差价。
最后总结
电车确实有优势,环保、加速快、科技感足,充电成本也低。
可这些优点,在上述四个硬伤面前,显得有点单薄。
当然,技术在进步,充电桩越建越多,电池成本也在降,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只是眼下,很多人买电车前只看到了“省钱”,没料到后续的麻烦。
买车是件大事,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别被宣传冲昏头,多问问老车主,多算算长远账。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买辆车,图的是方便省心,不是给自己添堵,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