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 乘用车与商用车的累计出口量显著,其中乘用车达到 258.1 万辆,商用车为 50.2 万辆。
● 在能源结构方面,传统燃油汽车累计出口 202.3 万辆,呈现下滑趋势;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 106 万辆,增长迅猛(目前两者比例约为 2:1),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尤为突出。
● 在车企格局方面,奇瑞和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表现突出,奇瑞累计出口 54.8 万辆,比亚迪则达到 47.2 万辆。
若将二手车出口纳入考量,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十分显著。当然,该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创新与战略布局,以巩固其竞争优势。
Part 1
在出口总量放缓背景下的结构性变化:
乘用车与新能源成为关键因素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
根据6月的数据,整车出口量约为59.2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50.2万辆,占比超过84%,商用车出口9万辆。
在乘用车方面,1月至6月的累计出口量达到258.1万辆,呈现出逐月递增的趋势,从1月的39.5万辆逐步增长至6月的50.2万辆;商用车累计出口50.2万辆,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传统燃油汽车的出口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上半年累计出口 202.3 万辆。1 月出口量为 32 万辆,随后几个月内波动下降,至 6 月出口量为 38.7 万辆。传统燃油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正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冲击。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上半年累计出口达 106 万辆。1 月出口量为 15 万辆,至 6 月已增至 20.5 万辆。纯电动汽车是出口的主力军,累计出口 67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速尤为显著,累计出口 39 万辆。
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强劲增长,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配套方面的优势,以及全球对低碳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
随着中国车企在海外乘用车市场的渠道建设和品牌投入不断加强,乘用车,尤其是A级、B级和SUV等细分市场的份额正在稳步扩大。国内产业链效率的提升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乘用车产品在海外市场具备了更强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乘用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市场对个人消费需求的释放,与过去以大宗采购为主的商用车订单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结构转变表明,出口市场正从单一驱动向多元化消费扩展,更加依赖于产品实力、品牌认同和售后服务的全面支持。
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汽车企业也不得不加速全球化组织能力的建设。这背后,是国内汽车制造体系在产能、研发和平台化能力上的持续提升。
从整车平台的可扩展性、模组的通用性,到终端的定制化支持能力的提升,中国品牌已逐步具备了快速响应海外市场差异化需求的能力,为乘用车出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上半年的出口结构中占比持续上升,已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年初的15万辆增长至6月的20.5万辆,其中6月纯电动汽车出口13万辆,同比增长一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同月达到7.5万辆,同比增长2.4倍。
总体而言,新能源车出口的增长已不再单纯依赖政策驱动,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供应链的稳固支撑以及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纯电动车作为新能源出口的主力军,其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小型跨境用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城市共享出行平台的更新换代,以及部分地区政府对电动化替代的财政补贴政策的延续。
在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东的部分国家,低碳交通转型已成为中期政策目标,为中国品牌带来了结构性机遇。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出口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全球多场景应用中的技术优势。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油电切换之间提供了更高的续航冗余,有效缓解了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地区用户的焦虑;
◎ 在动力表现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更能吸引对价格敏感且注重节能的中产用户。
这种“攻守兼备”的产品特性,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海外市场迅速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过渡方案。
Part 2
奇瑞与比亚迪的竞争
在竞争格局方面,奇瑞和比亚迪形成了出口双强的态势。
◎ 奇瑞在2023年上半年累计出口54.8万辆,稳居行业首位。凭借传统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进的产品布局,以及广泛的出口渠道网络,奇瑞在多个新兴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品牌地位。
◎ 比亚迪凭借其强大的新能源技术平台和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展现了快速扩张的能力。6月份,其出口量已达9万辆,上半年累计出口47.2万辆,与奇瑞的差距仅为7.6万辆,显示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比亚迪的加速不仅体现在销量的增长上,更在于产业效率和品牌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在海外多地建立本地化组装和销售网络,使其新能源车型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的认证要求、用户偏好和售后服务,展现出更强的适配性。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凭借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性能,该品牌赢得了主流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从而提升了品牌议价空间。
除了这两家主要车企,上汽、长安、吉利等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出口,分别针对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布局。
◎ 例如,上汽在南美和非洲市场凭借其高性价比和可靠性成功切入;
◎ 吉利通过在中东和欧洲市场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积极提升其品牌形象;
◎ 长安凭借现有的海外合资与合作渠道,在亚太市场积极拓展。
汽车企业间的出口竞争已进入精细化阶段,从单纯的数量竞争逐步转向体系能力、产品结构和本地响应速度的综合比拼。新能源的迅猛崛起,也促使汽车企业必须重新评估平台架构与出口策略的适配性,构建更具韧性的海外运营体系。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不仅保持了总量的增长,还实现了一次重要的结构性转型。
乘用车已成为出口的主力军,新能源则成为增长的核心动力,引领整个出口体系向更高附加值、更强技术支撑和更广泛市场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
以奇瑞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出口领先企业,通过技术差异化、本地化运营及品牌输出,实现了从“出口制造”到“全球经营”的初步转型。当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诸多挑战,我们将持续关注中国汽车出口的动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AUTO晶选
投投聊车
auto比拼
hold住车
寂寞花开
11
ycreset116008091
车讲谈A
E区车友圈
野马侃车
弹谈车
11
清楚车世界
中国大赛车
电动生活
嗜车日志
幸运的佩兰草1059
榴莲汽车
扉旅汽车
跟我视驾
大黄蜂机器人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