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节能新能源技术路线图,揭秘未来出行趋势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该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于 2025 年 10 月发布,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研究背景、全球趋势、未来愿景、技术路线等维度展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思路

1. 编制历程

自 2015 年起,中汽学会受委托持续推进《技术路线图》编制:2016 年发布 1.0 版(500 余专家参与)、2020 年发布 2.0 版(1000 余专家参与);2023 年 12 月启动 3.0 版研究,集结汽车、能源、AI 等领域 2000 余位国内外专家,历时 18 个月召开 300 多场研讨会,2025 年正式发布。

2. 核心目标与框架

目标:立足绿色低碳、智能网联、智能制造变革,面向 2040 年构建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为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贡献全球汽车变革 “中国智慧”。

研究框架:采用 “1+5+26” 架构,同步覆盖 “汽车产品” 与 “汽车制造” 技术路线图 ——“1” 个产业总体、“5” 大技术群(节能、新能源、智能网联、共性支撑、智能制造)、“26” 个专题领域。

二、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趋势与发展新需求

1. 产业转型新阶段:电动化加速 + 智能化突破

电动化: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指数级增长(2012 年 10 万辆→2022 年 1000 万辆),中国 2024 年市场渗透率超 40%,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

智能化:L3 级自动驾驶逐步量产(如奔驰 DRIVE PILOT 获美国加州批准),L4 级从测试迈向商用(如 Waymo、Cruise 在旧金山提供 Robotaxi 收费服务);中国建成 17 个国家级测试区、16 个 “双智” 试点、20 个 “车路云一体化” 试点,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 AI 驱动产业创新范式跃迁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 AI 技术,推动汽车成为 “绿色智慧移动空间具身智能体”,深度赋能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维修全流程,使产业创新从 “渐进式改进” 转向 “涌现式突破”。

3. 产业生态系统性变革

产品形态重塑:汽车从 “交通工具” 变为 “产品 + 服务” 载体,兼具储能、算力节点、智能生活空间功能,飞行汽车、共享智能汽车等新形态涌现。

产业生态重构:从传统链式结构转向立体网状结构,主体涵盖传统车企、ICT 企业、造车新势力等,边界向交通、能源、低空经济拓展。

社会关系重建:智能汽车(SV)打通智能交通(ST)、智慧能源(SE)、智慧城市(SC)“4S” 耦合,飞行汽车推动交通从 “二维” 升维至 “三维”,构建低碳安全的人车社会关系。

4. 转型面临四大挑战

技术瓶颈: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 低温性能不足,基础材料(高性能 PCB 板)、基础软件(车用操作系统)、基础元器件(车规级芯片)待突破。

标准滞后: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覆盖率不足 50%,车路云一体化、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标准空白或待完善。

协同不足:跨产业存在 “标准割裂”“数据孤岛”,车企与 ICT 企业未形成稳定合作框架。

人才失衡:传统内燃机岗位过剩,新能源、智能网联人才缺口大,高校课程覆盖前沿领域不足。

5. 未来 5-15 年全球发展新需求

经济支撑:汽车产业是全球经济 “压舱石”(中国占 GDP 约 10%,美欧日分别占 12%、7%、8%),需带动新型储能、AI 等万亿级产业。

气候应对:交通占全球碳排放 20%+(汽车占 75%),产业需通过电动化、智能化推动自身及关联领域减排。

科技引领: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 “集成应用试验田”,构建跨界融合创新体系。

全球化合作:需深化国际协作,协调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打造开放包容的产业格局。

三、面向 2040 年的愿景与总目标

1. 社会愿景

绿色低碳:全生命周期资源高效利用,汽车带动交通、能源行业低碳发展。

安全高效:汽车与智慧城市、交通、能源高度耦合,减少事故、缓解拥堵。

融合经济:与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融合,催生跨领域万亿级市场。

和谐友好:满足全人群出行需求,成为 “技术向善、人文共生” 的智能生活伙伴。

2. 产业愿景

新技术:新能源、AI 等前沿技术跨界协同,形成多学科融合创新范式。

新产品:汽车成为 “电力驱动 + 智能底盘 + 智能座舱 + 车载 / 云端平台” 协同的具身智能体。

新产业:引领形成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协同的新型产业集群。

新生态:以 “自动驾驶 + 场景服务” 重塑智慧交通、能源、城市互联生态。

新格局: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3. 核心总目标

碳排放:2028 年达峰,2040 年较峰值下降 60% 以上。

新能源渗透率:2040 年超 80%,推动全面电动化。

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生态成熟,高级别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

创新能力: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

产业集群:建成创新驱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国际地位: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提升,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

四、产业总体技术路线图(2030-2040 年关键目标)

市场占比:2040 年含内燃机乘用车(HEV/PHEV/REEV)占乘用车销量 1/3;2035 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全面混动,2040 年商用车混动占比超 65%、零碳商用车超 15%。

节能指标:2040 年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油耗≤3.5L/100km,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 48%。

2. 新能源汽车技术

渗透率:2040 年新能源乘用车达 85%(BEV:PHEV=8:2),商用车达 75%;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 400 万辆。

核心性能:2040 年新能源 A 级车电耗≤9.2kWh/100km;动力电池从液态向固液混合、全固态升级(2030 年小规模量产);乘用车驱动电机功率密度≥18kW/kg,分布式轮毂电机转矩密度≥27Nm/kg。

驱动路线:涵盖集中式(成熟应用)、双 / 三电机(部分应用)、分布式(少量应用)、轮毂电机(产业化初期)。

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渗透率:2030 年 L2 级乘用车全面普及、商用车超 50%,L4 级营运车(出租车 / 物流车)达十万辆级;2035 年 L2 级商用车超 85%,L3/L4 级乘用车超 70%、商用车超 35%,L4 级营运车达百万辆级;2040 年 L4 级全面普及,L5 级进入市场。

技术体系:AI 端到端架构成为主流,车路云一体化分 “辅助信息交互 - 协同感知 - 协同决策控制” 三阶段发展,支撑无人驾驶安全应用。

4. 共性支撑技术

智能底盘:2030 年实现驱制动一体化分布式底盘,2035 年推出分体式可重构底盘,2040 年衍生新形态。

电子电气架构:从域集中演进至 “中央计算 + 区域架构”,2040 年实现车云高效衔接与弹性算力分配。

汽车芯片:2030 年支持 L4 自动驾驶,2040 年支持 L5,突破 22nm 车规制造工艺,构建自主产业链。

车用操作系统:2030 年支撑 L2-L4 级驾驶,2040 年形成全栈技术能力与全球开源生态。

5. 智能制造技术

分级体系:首创 “iM 分级”(iM-1 数字化→iM-2 网络化→iM-3 智能化→iM-4 自进化),2040 年 40% 企业达 iM-4。

核心指标:2040 年产品可靠性较 2024 年提升 60%,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60%,单位成本产出率增长 35%,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下降 60%,实现研产销服一体化。

五、结束语

报告凝聚全行业及跨领域专家智慧,旨在推动中国汽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汽车强国建设,同时助力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三卡车

乐选爱车

三人行car

驾控美学笔记

四三车库

多少小汽车

车神有话说

汽车网评

极智电车

羊角锤

念寒车评

车市小喇叭

车潮研究室

智行汽车ACX

看车tv

极速CHOK车

汽车劝业场

汽车商报

车视点兵

小西西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THE END
0.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发言摘编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 新能源产业步入新发展阶段 在全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革命的核心抓手,我国新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补充电源”迈向“主力电源”。“十四五”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高速发展,风光年均新增装机由“十三五”的“千万千瓦级”跃升至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ps{d1vbf8hqpvkov872476:1;>1eqtugwya5271:?820jznn
1.新能源汽车驶上协同创新之路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在电动化、智能化新模式下,如何推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汽车企业要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jvzquC41cwzp0lhvx0ipo872475168551CXUKaKoKkIEGY
2.新能源车产业主题词:重组与创新在这一系列耀眼成绩之后,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大变局时代,正迎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格局,行业重组与创新将成为2025年的主调。 面对2025年,中国汽车在存量竞争下,如何在健康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突围”?飞行汽车、储能等新质生产力培育如何为汽车产业找到新路径? jvzq<84cwvu/eww0ep532::ze1814=64475u49763486a>792461;B3ujvsm
3.探索能源变革的“绿色引擎”以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持续提升。近年来,作为首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不断探索绿色能源转jvzquC41yy}/ewjpgtmzpn|u0et0pn|u146378551360fnyckne32;:253632<:;20nuou
4.国际化走向全球化?2025年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有哪些看点车家号2025年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有哪些看点 76年前,渡江战役的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76年后,一辆名为“纵横G700”的新能源越野车正横渡长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量产新能源车的跨江挑战。在2025年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正用一场全球创新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另一种可能,而刚刚提到的这一幕,估计也将成为奇瑞技术实力jvzquC41ejkkkjmcq0s/c~yqjqsf0lto0et0kwkq14947;>;4
5.2025年新能源产业大趋势四大着力点:抢占市场新风口!在全国地方两会闭幕之际,各地政府纷纷亮出2025年工作报告,聚焦于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绿能转型的主旋律,新能源的未来不容忽视。在这股绿色浪潮下,我们探寻2025年新能源产业的四大着力点,助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光伏与风电:新能源的主力军 jvzquC41pg}t0|tjw0ipo8f1:8=87A=5:a7349;889<
6.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五大技术领域进阶10+项核心技术突破•10月18日,以“创新 · 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芜湖拉开序幕,此次创新大会充分展示了奇瑞通过全球共研、全球共享、全球共生所锻造的全球竞争力与未来新图景。 •奇瑞集团将构建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 化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让奇瑞拥有“反内卷”的制胜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实现可持续的国际jvzquC41ejkkkjmcq0s/c~yqjqsf0lto0et0kwkq14947>735
7.中国新能源电池技术迈入创新“深水区”车家号中国新能源电池技术迈入创新“深水区” 中国工业报记者祁晓玲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已迈入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的关键阶段,中国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正在推动核心技术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赋能升级。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中,山东枣庄,这座曾经的“煤城”,以其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坚定的转型决心,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jvzquC41ejkkkjmcq0s/c~yqjqsf0lto0et0kwkq14975?6;9
8.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2025年两会背景的建新型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的关键支撑技术,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然而,技术瓶颈、市场化机制缺失、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新型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值此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结合国家能源工作会议及最新政策导向,本文从科技攻关、政策机制、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推动新型储能jvzquC41yy}/eww0ep5kkwllk1hzw~142862<591v814>5529e64@5;44840|mvon
9.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全景分析(2025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全景分析(2025-2030) 一、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 1.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当前行业处于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主攻硫化物路线,宁德时代干法电极设备亮相,中科院电解质膜取得突破。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已实现350-400Wh/kg能量密度的车规级电芯下线,预计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jvzquC41zwkrk~3eqo533<=522;98885;7999B6
10.2025两会前瞻丨以创新之钥开启能源强国建设新局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能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命题。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重要议题。 jvzquC41yy}/eysp0eun0ls1|v532;:|v1814>qjlzy04977njw{1;547290v;5472915h6999766h|cr0nuou
11.2025年新能源技术专利分析: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报告.docx2025年新能源技术专利分析: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报告.docx 20页内容提供方:魏魏 大小:34.37 KB 字数:约1.27万字 发布时间:2025-10-13发布于上海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2025年新能源技术专利分析:技术创新与市场潜力报告.docx 关闭预览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32731A6283612?82297547xjvo
12.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展现了哪些中国汽车科技新突破车家号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力量面向全球的宣言。通过构建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的全球化创新体系,奇瑞正以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开放的创新生态,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发动机热效率的突破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从产品实力的实地验证到全球研发网络的拓展,奇瑞正在jvzquC41ejkkkjmcq0s/c~yqjqsf0lto0et0kwkq149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