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电池技术解析财富号

为啥要写这个呢?因为对于电池技术很多散户傻傻的分不清楚,甚至被误导,比如董阿姨就被骗走了26个亿卷款跑路。。。认知范围这东西很重要,那今天咱们一起来研讨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电池技术(注意,我都没写锂电池,非锂的我也写进去,相当于做一个电池大百科)

有个新同学,刚来,上来就问:老!师!氢能源电池会不会替代锂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我顿时就被雷晕了。。。故而非常有必要搞一次电池大百科。你连最基本的常识如果都不知道,那么你就很可能变成下一个《董阿姨》。不想变董阿姨的就得平时注意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像贾跃亭那样PPT之神忽悠技术祖师爷(忽悠了无数亿万身家的大佬)、银隆飞毛腿(骗走董阿姨钱那个)。。。。大佬如果认知范围不到位,照样会被忽悠,别看他们叱咤风云、纵横商场,照样会中招。。大佬都如此,那就更别提散户股民了,所以,认知范围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如果你不懂的东西, 隔行如隔山啊。。。比如我之前装房,去建材城。。。大哥来看看我们家地板砖,又美观又防滑、性价比还高,最适合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每个字我都认识,但合一起就听不太懂那些术语了。隔行如隔山,不可能为了装个房再去跨行学家装啊,那只能找朋友自己再尽量少踩坑........但股市投资不一样,既是咱们的兴趣也是可以搞一辈子的事业,值得花心思以及时间去钻。

下面进入正文。

一、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全世界的主流电池)

(一)三元锂电池

(二)磷酸铁锂电池

固态电池,就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上,固态锂电池和传统的锂电池并无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为固态,相当于锂离子迁移的场所转到了固态的电解质中。按照电解质材料的选择,固态电池可以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体系电解质;而按照正负极材料的不同,固态电池还可以分为固态锂离子电池、固态锂金属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产业链方面,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中上游的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不同,在正极方面几乎一致。

当然,你也别光听蜂巢能源他们忽悠,瞎咧咧!蜂巢他们搞出来的那个只是一个半成品残次品,真正称呼应该叫:半固态电池。如果蜂巢能率先搞出来全固态并且能装车跑一跑,并且成本不吓人,那早就全球闻名了,颠覆性重大新闻,可惜好像并没有啊,杳无音信,纯忽悠!而真正的固态电池量产那还要很久很久很久。固态电池目前面临的致命问题主要是三点这导致固态电池迟迟不能量产:

(3)快充效率不佳,固态电解质导电率仅为电解液十分之一,快充效率不佳,严重影响实际应用。充电慢,这也是一个致命缺陷,随着高压快充技术的普及,未来液态电池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谁还用充电那么慢的固态电池?蹲在充电站五六个小时?

SNE公司在今年的“下一代电池研讨会”(Next Generation Battery Seminar (NGBS))上,对全固态电池展开了讨论。该公司认为,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可能在2030年前都很难实现大规模量产。SNE首先指出了固态电解质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全固态电池如果从电解质的角度来分类,大致可分为硫化物基、氧化物基和聚合物基三类,然而每一类电解质都存在着不同的技术问题。

(1)硫化物基电解质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但化学稳定性较差,在潮湿环境下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

(2)氧化物基电解质虽然在空气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对制造工艺要求很高,需进行高温烧结陶瓷工艺生产,这种制造方法能耗高且耗时长,且超薄固体电解质片的形式,在批量生产上更是十分困难。

(3)聚合物基电解质相对与其他两种电解质材料而言要容易制造的多,但问题在于,这类电解质在室温下只能提供10-7S/cm离子电导率,甚至远低于液态电解质10-3S/cm的常规离子电导率。此外,聚合物基电解质的耐高压型也较差,只能适配磷酸铁锂阴级,限制了应用聚合物基电解质电池的能量密度。

其次,SNE则指出了全固态电池的另一大痛点——成本。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高昂,主要受限于两点,第一是原材料的成本问题,例如锂硫化物的价格是碳酸锂的10倍左右;第二则是全固态电池对于生产环境与原材料纯度的要求极高,导致对于生产设备的投资较高。这对于本就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电动汽车而言,倒像是在做背道而驰的事。此外,之前提到的氧化物基与硫化物基电解质均为易碎陶瓷材料,批量生产大尺寸的电解质薄膜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初期或只能小规模生产,用于一些对于成本容忍度更高的领域。

很明显,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与应用离我们还很远。但也有不少车企与电池企业提出近期就能将固态电池量产并应用。事实上,这些企业提到的“固态电池”指的并不是真正的全固态电池,而是一种过渡方案——半固态电池。不过SNE更是“不留情面”的指出了半固态电池的问题。半固态电池并不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半固态电池而言,固态电解质仅仅涂抹在电极或隔膜的表面,但电池依然依赖于液态电解质来进行锂离子交换,这就意味着半固态电池同样存在由液态电解质所引起的漏液、热失控等安全风险。

最终,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全固态电池???

普遍来说,全固态电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带来更高的能量密度。但针对这一观点,SNE依旧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认为全固态电池如果想要提高能量密度,关键在于用锂金属负极代替石墨负极,而不是电解质的材料。这样一来,固态电解质反而存在劣势,因为固态电解质本身比液态电解质及隔膜厚数倍,势必对电池能量密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果能够应用锂金属负极,才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也是目前的关键之一,并且拥有使用锂金属、硅等材料代替石墨负极的多种技术路线。以硅负极为例,采用这种负极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可翻数倍,但同样存在问题,硅材料在发生反应时体积会严重膨胀与收缩,会影响电池的安全与使用寿命。因此,在能量密度这件事上,可以说全固态电池与此前的锂电池同样面对负极材料的难题不说,如果负极材料的难题得以解决,全固态电池反而还失去了优势。

总体来看,目前全固态电池存在众多问题,成本高、充电慢、难量产(对工厂机器设备精度要求太高,需要极为庞大的设备投资),而最致命的一点:如果续航力这唯一的亮点,都被宁德的麒麟给抢了,那固态电池还有什么优势?谁会去用?一台本来20万的车,如果用全固态电池得卖100万才保本。 无论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对车企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 别说2030年,就是再来20年也难以量产,而20年之后液态电池技术还会获得质的飞跃,谁还用固态电池?。。。。就类似于董阿姨的《钛酸锂电池》一样可怜。

故而,综上所述,全固态电池,在麒麟还没问世前,或许还有点吸引力(高续航力),麒麟1000公里续航问世后。。。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而2023年的麒麟电池问世,才是最值得汽车爱好者们期待的。对于那个虚无缥缈的遥遥无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落地的全固态电池。。。你就把他当做一个游资炒作噱头即可。 10年之内都不可能全球量产。如果有人或者券商忽悠你说什么全固态电池未来是万亿赛道。。。我劝你需要冷静。 先让曾大炮去趟雷,摸石头过河,等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之后,再考虑投资,实验室噱头炒作和商业化量产是两回事。有些东西实验室的确能造出来,也能在路上跑,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是忽悠大神没跟你说造出这东西要多少成本!!人们能否接受得了。这就是话只说一半......往往比说假话更坑人。

三、钠离子电池

这也是我国目前电化学储能90%比例使用的是磷酸铁锂而不是钠离子,为何?因为二者成本目前差不多,但储能领域磷酸铁锂电池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高,花同样的钱,当然要选能量密度高的。除非钠离子电池成本大幅度下降,否则很难动摇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但是钠离子电池还是要继续研发,因为锂从目前来看全球扩产速度是乌龟速度,而需求增速非常惊人,从而出现供需错配,价格易涨难跌。锂价高企,才给了钠离子电池的喘息的机会。钠离子唯一未来能有机会与锂离子电池一战的领域就是:储能,因为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不容易发生爆炸。但需要钠离子电池技术进一步升级,大幅度降低成本。如果不解决成本问题的话,钠离子电池在同等价格情况下根本无法与磷酸铁锂匹敌。钠离子电池能干的事情铁锂都能干,并且干的更好(能量密度)。

2020年整个世界生产了近300GWh锂电池,2025年预计出货1000 GWh,增长的速度超乎想象。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光伏、核电、风能,电化学储能等等领域已经迎来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

钠离子电池在学术圈已经研究很多很多年了,各种各样的正极、负极材料都被尝试过,部分体系也得到了大型软包的验证,目前表现出来的性能,正面竞争的对手是铁锂体系。2020年整个世界生产了近300GWh锂电池,2025年预计出货1000 GWh,增长的速度超乎想象。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光伏、核电、风能,电化学储能等等领域已经迎来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

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2030年后要碳达峰,配套光伏等发电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需求究极暴增后,锂资源价格易涨难跌,并且供给很有可能赶不上需求,那么当磷酸铁锂达到产能极限,而光伏、风力发电的配套储能系统所需的磷酸铁锂不够的时候怎么办? 抽水储能?有些地方地势地形没法用抽水储能,比如西北地区大荒漠,哪来的抽水储能?哪来的水?西北荒漠地区的风光大基地,这些储能都得老老实实的用电化学储能,因为根本就没水。。。哪来抽水储能。。。 故而电化学储能未来,钠离子电池很有可能在磷酸铁锂产量到达极限原料无法供给的时候,这时候钠离子电池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

四、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 外电路 中产生电流。质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蒸气)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 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车。

氢燃料电池车的优势毋庸置疑,劣势也是显而易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困扰氢燃料电池发展的诸如安全性、氢燃料的贮存技术等问题已经逐步攻克并不断完善,然而成本问题依然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是普通汽油车的10倍,这个价格是市场所难以承受的。降本是摆在氢能源面前的一条拦路虎。

从技术特性上来讲,氢燃料电池车更适合向重卡方向优先突破。由于氢燃料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密度高,在载重和续航方面很有优势,因而更适用于高载重的重卡。目前,仅就国内而言,氢能重卡在新能源重卡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氢能重卡销量为779辆,同比增长42倍,占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0.7%上升至2021年的7.46%。

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主要用途就是重卡、绿色公交车这些领域,市场规模较小,属于小众市场。故而营业收入和利润自然无法与家用轿车这个广阔市场相比。对氢能源,股民朋友们了解一下即可,这领域基本都是游资炒概念题材,没有实打实的真正业绩支撑,说难听点就是:画饼充饥。 如果像锂爷那样。。。躺着数钱,那才是一个好的赚钱的行当。

五、石墨烯电池(还处于实验室状态中)

早在2015年就出了一条炸裂人类文明的新闻(挑战最笨大脑):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同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首例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使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其储电量是市场最好产品的三倍,而其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虽然此电池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其成本并不高。Graphenano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此电池的成本将比锂电池低77%,完全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此外,在汽车燃料电池等领域,石墨烯还有望带来革命性进步。2015年宁德时代还没上市呢!2015年全球就有了1000公里续航力的石墨烯电池,这个消息来自于西班牙报社小报记者报道。。。。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其实对于这个消息,一句话就可以戳破,如果真有这东西,早就轰动全世界了。各大车企纷纷抢购,可惜并没看见这样的情况。 这就与2021年印度阿三鼓吹他们发明了新一代铝离子电池全面碾压锂电池,结果后来也是不了了之了。不要轻信阿三的话(吹牛又不纳税的!)

总体来说,一句话概括,石墨烯电池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状态,从实验室到真正商业化量产,这个过程很漫长很漫长。切莫听人瞎忽悠。真的出现改变全人类进程的重大科技进步,请放心他一定比特斯拉马斯克还白胖。

国内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09年底已经批量生产钛酸锂电池。。。。然后《董阿姨》中招,被卷款26亿跑路,银隆的创始人都卷款跑路了。。。你还看不清楚这是什么吗?活活的一场骗局。

七、钒电池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蓄电池,利用钒离子在不同氧化态下的不同化学势能保存能量。这个我之前给大家讲过了,最终也是因为钒电池成本原因根本无法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相比。国内磷酸铁锂能占据90%的电化学储能市场,肯定是有原因的。钒电池,作为噱头炒作看待即可。

八、二氧化碳储能电池(意大利进口费列罗--贾跃亭)

意大利储能公司Energy Dome已经启用了其首个电网级储能工厂。其独特的“二氧化碳电池”可以长期储存可再生能源,并能做到快速释放,成本不到大型锂电池的一半。Energy Dome公司二氧化碳电池技术的核心是:二氧化碳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急剧膨胀,而它只有在比地球大气压力至少高五倍的环境下才能稳定下来。它的膨胀程度如何?在室温下,2.5675升的液态二氧化碳在56个大气压下会膨胀成1000升的气态二氧化碳。具体而言,该公司的电池使用巨大的穹顶,里面有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巨大、灵活的气囊。它通过使用能量来运行电动压缩机,将气体挤压成越来越小的体积,最终将其冷凝成液体,在环境温度下储存,从而为电池“充电”。这个充电过程会产生废热,并被收集到热能储存系统中。只要压力保持不变,二氧化碳就会长期停留在那里。当需要能量时,该系统会利用储存的热量来蒸发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膨胀回穹顶时,一组涡轮机会将能量收集回来供电网使用。

Energy Dome表示,这种解决方案的往返效率超过75%。在效率方面,它无法与大型锂电池竞争。但在能源领域,成本是王道,该公司表示,其储存成本在几年内将达到每兆瓦时50-60美元,比使用锂电池的每兆瓦时132-245美元要低得多。

很多小白一看:哇  这技术牛啊,二氧化碳储能电池! 其实你们要知道,不仅仅中国产贾跃亭贾会计,全球其他地方也有贾会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AI如何如何智能,我认为再智能也没可能替代会计,会计的作用不在算账,做正确的账那太简单了,基本功。做假账还能不被识破可比你老老实实地记账的难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不会做假账要你会计干什么??其次,AI再智能出问题时可以背锅,代替坐牢??)

科学技术忽悠那是有文化的流氓干的事。我带你一语戳破这个骗局。首先看一下根据Energy Dome他们自己说的其储存成本在几年内将达到每兆瓦时50-60美元,比使用锂电池的每兆瓦时132-245美元要低得多,首先你咋的一看,觉得挺划算的,这值啊!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呵呵,其实就怕你进一步深挖下去,当然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这样给你拨云见日、掰开了揉碎了讲。。。。。。

咱们来算一笔经济账:

磷酸铁锂储能转化率95%,二氧化碳储能转化率75%,你看似觉得差别不大,我随便找个例子给你算算你就知道这意大利版贾会计有多坑了。 以国家能源局前一阵子的招标项目,1000MW来举例,1000MW是功率,功率乘以时间是发电量,1000MW工作一个小时是发电1000MWH

换算一下1MWH=1000度电。 那么1000MWH= 1000*1000=1000000度电(每个小时发电量),一天是24小时,一天发电量= 24小时*1000000度电=2400万度电(每天发电量),那么2400万度电,在意大利版贾会计他们家乡卖多少钱呢?? 根据最新的欧洲意大利电价意大利电力市场运营商(GME)数据显示, GME平均电力购买价格为362.05欧/兆瓦时,汇率,1欧元=6.92人民币,折算362.05欧元*6.92=2505.4元每兆瓦时,1兆瓦时=1000度电,故而每度电=2505.4/1000= 2.5054元人民币每度电。这是意大利电价。

那么我们来算一下95%电力转化率和75%电力转化率,一天要白白损失掉多少元人民币。

每天白白损失多少钱=每天发电量*(磷酸铁锂电力转化率-意大利版贾会计转化率)*电价=2400万度电*(95%-75%)*2.5054元每度电=24000000* 20% *2.5054=12025920元人民币(每天)

也就是说,这个光伏项目,每天会白白多损失掉1202万人民币损失在转化率上面。。。你说说坑不坑人? 人家意大利贾会计忽悠你说:这个二氧化碳项目前期建设投入只有锂电池的一半!!但是他没跟你说,你每天都得白白损失掉1202万人民币(1000MW的光伏发电项目)。。。你说坏不坏?坏透了。就这LJ转化率,每天、每年要白白浪费出去多少电?!!! 故而我给他起的外号:二氧化碳储能电池Energy Dome=意大利进口费列罗--贾跃亭。。。。

何为专业? 无论哪个国家的贾会计,在我这里,一语道破天机,一语戳破忽悠。。。

你自己看看上面,各种乱七八糟的很多电池技术。。。认知范围重要不重要? 留给你你自己品味。

THE END
0.风电并网技术难点8篇(全文)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问题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风电接入电网主要包括传统的并网方式和开发风电基地,通过输电通道集中外送。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和传统的发电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技术所应用的范围相对也比较小,难以有效的将新能源发电技术全面的普及开来,这些都影响到了风力发电技术的普及与推广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jqxjr:t0jvsm
1.内容超丰富!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11条提案答复信息——人民政协网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了11条提案答复信息,其中包括对《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提案》《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对燃煤自备电厂分类处置助推二氧化碳达峰的提案》《关于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关于“发展核能优化能源结构,助力3060目标实现”的提案jvzquC41yy}/tvzd0ipo7hp1e532;7/253168828765;7xjvor
2.介电材料技术与应用介电损耗与声子介电材料研究正朝着高性能化、多功能集成、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未来需突破材料微观机制与宏观性能的关联性难题,推动其在新能源、通信、国防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例如,MXene与高熵材料的结合可能成为下一代宽频屏蔽材料的突破口,而无铅化与柔性化技术将加速商业化进程。 jvzquC41dnuh0lxfp0tfv8UjF2=:38ftvkimg8igvcomu86733679?8
3.车载电源及芯片:从物理集成走向系统集成,国产芯片替代大有可为车载电源主要供应商产品线、技术布局、产品价格、主要客户、市场地位等研究。 《2023年车载电源(OBC+DC/DC+PDU)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共280页 01车载电源行业发展现状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产销 1.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月度销量 jvzquC41yy}/fxsiejkek7hqo1gsvrhng1=3:<8526<44=:739935
4.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其难点分析【摘要】:面临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为了满足居民绿色出行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业界人士,同时,也逐渐取得了购车者的认可。经过近些年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也已经投入了大批量生产。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ESN7243722>70jvs
5.12月12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促进国内新能源及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中国复材行业专业传媒机构——复材网在总结前11届经验的基础上,将定于12月12-14日在山东•德州举办“第十二届新能源及复合材料新技术、新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5/:7/295eg}fkn/ooe‚wokr714B7250j/j}rn
6.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3329/j}rn
7.TMC2023聚焦新能源汽车,长城润滑油“超低黏度润滑”突破技术难点!7月13-14日,第十五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于青岛举行,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创新技术与发展战略。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受邀参与,分享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超低黏度润滑技术的实践成果及与知名制造商的合作创新模式,探讨电动汽车减速器油低黏化的应用优势、技术难点和应对策略。长城润滑油突破技术难点,以全套新能源汽车润jvzquC41vgii0lmkpc4dqv4ctvodnn4424919:<12981424B3jvor
8.​第三代半导体之碳化硅行业分析报告模拟技术当前公司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光伏及风电逆变器、头部变频企业IGBT模块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在IGBT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以SiC和主的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斯达作为国内车规级SiC模块的重要供应商,车规级SiC模块已获得了国内外多家车企和Tier1的项目定点,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1年9月8日,公司已经获得总jvzquC41yy}/gujehctt0lto1ctbnxl142843;7345:759>0jvsm
9.新能源电驱动技术发展趋势怎么样?公司是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会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电机电控产业联盟协会会员,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常州市高新技术产品2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项,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叉车、电动三轮车、旅游观光车、电动工具及汽车电机等领域。jvzquC41yy}/uupqtoodtx3eqo5pvqjt/grtg6;557?07@8:494ivvq
10.新能源技术课程的学习心得新能源技术课程的学习心得 长大生活文库(www.chddh.cn) 新能源技术课程的学习心得 范文1: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心得体会精选 内容简介:高一年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常有思考 ,当我们结束了这门课程,难在生活中用到的知识便逝.. 本文《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心得体会精选》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jvzquC41yy}/eqifj0io1jwejk|fu88x|rtho;5|{yrzyzgmfl4ivvq
11.中国波浪能技术进展与未来趋势波浪能开发利用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开发成本高、单一能源开发效率低、无法规模化商业使用等。海上风能发电技术比波浪能发电技术更为成熟,但是由于波浪能和风能都有各自的技术局限性和技术难点。如何将两者结合,降低技术开发难度,促进理论研究成熟化和耦合装置(图11)实用化是亟需研究的重点。 jvzquC41pg}fpnwi{0oo/ns0eqs0j}rn1pkxgwjti{336:6:98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