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此次发布的新国家标准涵盖了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在这24项标准项目中,除了“过充电”、“外部短路”和“温度循环”这三项外,其余项目均进行了修订或新增。其中,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热扩散以及底部撞击这三项为重要修订内容。
电池包安全可靠,不起火、不爆炸
根据旧国标GB38031-2020(以下简称旧国标),电池单体在发生热失控或热扩散后,需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以确保乘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而新国标则要求,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整个电池包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的状态,同时确保烟气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简而言之,新国标允许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但必须防止其演变为整个电池包的热失控。
同时,测试过程也进行了新的优化。根据旧国标,触发热失控的方法为“外部加热”和“针刺”,而新国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内部加热”方法,并且要求测试时电池包的SOC值不低于95%,这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此前,某新能源汽车在充电完成后数小时内发生自燃,初步判断事故原因是电池底部变形引发电芯热失控。根据旧国标的要求,发生热失控后,车内人员仅有5分钟的逃生时间。而新国标则规定,在热失控后,车辆需在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这一标准的提升显著增强了整车的安全性,将“争取逃生时间”提升为“杜绝危险发生”。
新增底部碰撞测试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统计数据,2024年电动车起火事故中,因底盘撞击导致电池受损的比例高达37%,而由快充引发的热失控占比为21%。
新国标新增了电池底部撞击测试,旨在模拟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的场景。测试使用直径为30mm、质量为10kg的钢制撞击头,以150焦耳的能量撞击电池底部,涵盖电池前部、中部和后部。该测试旨在评估电池底部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要求撞击后电池无泄漏、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无爆炸现象,并且满足绝缘电阻的要求。
此前,浙江绍兴一辆新能源汽车因压到石头导致底盘磕碰,进而引发车辆冒烟起火。此类托底事故凸显了底部防护的重要性。新国标的底部撞击测试将促使企业加强电池包底部防护设计,有效控制电芯变形量,从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
长期进行大功率快充会导致电池内部锂枝晶的大量生长,极端情况下,锂枝晶可能会刺穿隔膜,引发安全隐患。针对超快充技术,新国标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为20%-80%,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后,仍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确保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从而保障长期快充循环后的电池单体安全性。
此前已有新能源网约车因频繁快速充电导致电池自燃的案例,新国标的快充循环测试将有效降低此类风险。
电池单元测试
在电池单体测试中,电池需经过过充、过放、外部短路、加热至130度、温度循环、挤压、快充300次等严苛测试,确保电池在这些条件下不起火、不爆炸。此外,新国标要求任何单体电池在新标准下不得引发整个电池包的热失控。这意味着,电池包内的每个单体电池都必须具备完善的热防护和热失控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高效的冷却系统、气凝胶、隔层和防护措施,以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以常见的针刺触发热失控测试为例,旧国标并未设定停止条件,而新国标则要求选择能够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位置和方向,针刺深度需达到电池单体沿针刺方向尺寸的90%,或直至热失控。换句话说,新国标的针刺试验要求要么使电池热失控,要么几乎完全穿透电池,标准非常严格。此外,新国标在电池包的所有检验项目中增加了交流电检测,振动测试中要求电池的SOC值从不低于50%调整为满电状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三人行car
熵变科技
汽车一胡松A
唯一车工坊
EV视界
名车范儿
优视汽车
驾春秋
车卖家
轮语视角
林瑞缘
老兵驾培带你快乐学车
徐哥说车评车
主驾视角
飓风车志
来哥驾道志
车圈教授者
驾享来电
汽车与运动AS
大黄蜂机器人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