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新药研发领域,可以通过乙肝全球创新药开发特点和研究周期,略窥一二。临近2021年美国肝病年会,全球专注于乙肝新机理药物开发的药企,也都会带来更多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所以,最近关于全球慢性乙肝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科普会比较丰富。
乙肝药物研发,先认识复制的特点,了解这个领域的药研发展
一、药物开发先要了解HBV
对这么多不同的在研乙肝新药,科研人员其实主要还是从乙肝病毒自身的复制周期着手,因为只有充分了解HBV生命周期更多其他步骤(有别于NUC或IFN机理),才能够开发出候选药物,将其推向临床开发阶段。
乙肝病毒是一种人类已经知道的DNA病毒,因其DNA聚合酶的逆转录酶(RT)活性,它可以通过RNA中间体进行复制。虽然,全球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核苷(酸)类似物(简称NUC疗法)和干扰素(IFN),它们都被临床工作者证明是可用有效的CHB疗法,但是,NUC疗法多数需要长期给药,此类抗病毒药物产生的耐药性,还可能带来一些严重潜在并发症。
二、耐药性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直到TAF推向上市
这种病毒会引起慢性肝炎,并经常容易导致LC和HCC。在核苷类似物被科学家开发上市以前,乙肝领域其实十分匮乏药物,直到口服核苷类似物研发上市,才改变了HBV领域治疗药物的格局!最早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CHB的是几种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这是一种胞嘧啶L-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这是一种腺苷类似物、替比夫定,这是一种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这是一种碳环鸟苷类似物;
以上有几种曾经都是小番健康直接负责开发的项目,并推向乙肝药物市场。虽然,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都已经被科学家阐明,但它们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耐药性和交叉耐药。以阿德福韦(ADV)为例,它是一种无环腺苷类似物(9-(2-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在长期临床研究中,曾经被发现耐药性。
在科学家不断探索新型NUC疗法中,目前一线的是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之所以继续开发此类药物,我们也应该弄清楚科学家的开发初衷,那就是上面提及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例如,ETV、TDF和TAF被临床工作者发现耐药率明显低于更早以前开发的NUC药物,由于更低耐药率和更有效方面优势,例如TDF或TAF才被成功推向乙肝药物市场。
尽管现有NUC药物已经能够长期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但他们多数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给药,且这种方法导致的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非常少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也要细细、耐心地向读者解释清楚原因,因为NUC疗法原本的作用机制,就不是针对乙肝病毒持久储存库,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形成的病毒基因组。
小番健康结语:cccDNA从哪里来?它主要是由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当中的rcDNA在宿主细胞核中产生的,而且它还是宿主RNA聚合酶II转录病毒RNA的正确模板。所以,从作用机制上看,虽然NUC疗法能够很大程度地阻断含有核衣壳的rcDNA形成,但是,乙肝病毒抗原和含有未成熟RNA的核衣壳,它们是仍然继续产生的!这些知识点,对于临床医生或一般读者,都是十分有必要知道的,上述解释也重在说明,为什么一旦停止NUC后,HBV复制又会完全恢复。
四、HBV再激活也和cccDNA有关
以往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开发还是对这个研究领域很有意义的,药物更迭很正常,医药研发先要阐明药物具体的作用机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临床研究。此外,了解新药研发技术,对国内外科学家相互交流学习研发经验也很有帮助!小番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见谅!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