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连接器在电性能上应像射频同轴电缆的延伸,或者说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时应尽量降低对被传输信号的影响,故特征阻抗和电压驻波比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重要指标,连接器的特征阻抗决定了与它连接的电缆的阻抗类型.电压驻波比反映了连接器的匹配水平.
A,特征阻抗:由传输线的电容和电感决定的传输线的一种固有特征,反映了电场和磁场在传输线的分布状况,只要传输线的介质是均匀的,特征阻抗是一个常数。在波传输过程中,E/H是不变的。传输线本身决定了它的特性阻抗,而且特性阻抗在传输线上处处相同。在同轴线缆或同轴连接器,特征阻抗由外导体的内径,内导体的外径及内外导体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存在如下的量化关系。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趋肤效应(skineffect):
在高频应用中,射频同轴连接器也产生一些突出的现象,如趋肤效应(Skineffect):由于电磁感应,交变电流趋向在连接器外导体的内表面和内导体的外表面传输,频率越高趋势越明显,当频率很高时,95%的电流在连接器外导体的内表面和内导体的外表面3个趋肤深度(Skindepth)范围内传输.对于铜导体来说,1个趋肤深度与频率的关系如下:
可见当射频同轴连接器应用于高频时,电流密集在外导体的内表面和内导体的外表面,这样对连接器外导体的内表面和内导体的外表面的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电镀层,这是为什么射频同轴连接器镀银比别的连接器镀银更常见(电源连接器除外—电源连接器对导电性要求也很高)——银的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最好.
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特点:
在同轴传输线体系里,特征阻抗的规格并不多,以50欧姆(兼顾功率传输性能和损耗传输性能)为主,CATV体系里以75欧姆(损耗小)为最常见,偶而有93和95欧姆,别的规格极少见.常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界面标准有MIL-STD-348,IEC61169系列,CECC22000系列.这些标准对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界面做了系统全面的定义,它们也充分体现标准的制定原则之一:除非必要标准不应限制设计的灵活性.为了保证界面的互配性,这些同轴连接器标准不得不详细规定界面的每个配合尺寸,如阴阳连接器间连接的配合尺寸,界面处外导体间的配合尺寸,界面处绝缘子间的配合尺寸,界面处内导体间的配合尺寸.除非必要这些标准尽量给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者保留设计的灵活性,如内导体外径和外导体内径两者中往往只定义一个尺寸;再如只要不影响配合,一般不定义尺寸只要求电气性能,例如不规定内导体的材质,开槽尺寸只要求电气性能;7/16的内导体和外导体可开槽也可不开槽;标准也充分考虑产品加工的工艺性,如BNC公头的连接套,即可开长圆槽(切屑加工所需)也可开方槽.
这些标准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SMA母头绝缘子和内导体相对于基准的位置,MIL-STD-348和IEC61169的要求是不一样的:348不允许绝缘子高于基准面而IEC则要求不能高于基准面0.05,348要求内导体相对于基准的位置范围是0-0.25而IEC的要求却是0-0.4.主流的同轴连接器系列并不是很多(相对于其他类连接器),且寿命长(如N,SMA头有好几十年历史)长盛不衰,这在消费电子类连接器极为罕见,几乎不可能.
射频同轴连接器材料: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电镀:
与常规连接器一样,射频同轴连接器也需电镀层,电镀层有如下功能或特点:镀层增加连接器的载流能力(镀层一般具有较好的电传导性和热传导性);降低或避免金属表面的氧化,为导体提供保护层及抵御表层开裂;为导体间提供优良的电接触性能;为导体提供较好的耐磨损性能;为金属间的结合提供媒介.射频同轴连接器常见的镀层有:金,银,镍,三元合金等.金,银,镍是连接器常见的镀种而三元合金(也被称为白铜/whitebronze)差不多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特有的电镀规格.三元合金是由铜,锡,锌组成的合金,是替代银和镍的非常理想的镀层,甚至比镍镀层性能更优越:它不具有磁性而镍具有磁性—镍的磁性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即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性能,使信号失真,故对三阶交调影响明显;有些人的皮肤对镍敏感而三元合金对人体皮肤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三元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实现很小的接触电阻,它也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耐磨性能数倍甚至数十倍好于银),能提高连接器的插拔寿命.此外三元合金具有突出的电镀覆盖力,即三元合金镀层较一般镀层均匀.
射频同轴连接器分类及应用:
射频同轴连接器根据外形尺寸被分成4大类:标准型(standard),小型(miniature),超小型(Sub-miniature)和超微型(Micro-miniature).这种分类反映了同轴连接器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同轴电缆比现在常用的同轴电缆大得多.故早期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个头都很大:
UHF(Ultra-High-Frequency,超高频)射频同轴连接器在上世纪30年代由安费诺的工程师E.ClarkQuackenbush所发明,被用于无线广播.UHF公头常被称作PL-259接头(美工防料号),UHF采用螺纹连接界面,它的特征阻抗并非固定.正因为特征阻抗不是常数,UHF一般只能应用在300MHz以内,是成本较低的连接器.它常用在较低频的通讯设备如CB无线电广播和有线广播系统.
典型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特性:
1、SMA连接器SMA连接器的工作频率到22GHz,它不是一个毫米波连接器,但是它对毫米波连接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先对它作个介绍。SMA是由Bendix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为半硬同轴电缆而设计的。它的配合空间用聚四氟乙烯介质填充,结构比较简单。这种连接器当初并没有打算长久使用,更没有作为一个精密连接器来考虑,因此它只是一个普通系统用的连接器。在当时情况下,由于它的体积小,能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很快得到了普及,甚至到后来发展出更新一代毫米波同轴连接器时不得不考虑与他的兼容。可是由于它先天性不足,也为后来发展小型同轴连接器带来了一些限制。SMA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精度不高,不适合测试设备的需要;其次是外导体的壁比较薄,内导体插孔又是两槽结构,在使用中非常容易被磨损和发生损坏故障;再其次是使用频率不高,不能适应工作频率带达40GHz以上系统的需求。由于SMA存在这些缺陷,一些制造商就开发了一批能与SMA兼容的连接器,主要型号有3.5mm,WSMA以及后来发展的2.92mm,MPC3,KMC和WMP4等。这些连接器克服了SMA的局限性,在结构上与SMA也不相同,就外导体的接触面积讲,新开发的连接器都大大加强,提高了连接器的坚固性。
2、3.5mm连接器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商业部为了小型精密同轴连接器的标准化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业研究会(JIRC),经过努力于1972年提出一个民用产品标准,空气传输线的尺寸缩小到3.5mm,无模工作状态下的频率扩展到36GHz。随后推出一种与它相匹配的3.5mm鸳鸯连接器(头座相同)。但由于它的精密度高,价格昂贵,阻碍了把它作为一个通用连接器而广泛使用。由于形势的需要,Hewlett-Packard等公司研制出一种高精度,价格比较便宜的3.5mm连接器,配合空间由空气介质填充,内导体插孔采用无槽结构,实际上是在有槽插孔外面加上一个无槽的保护套。额定工作频率达33GHz。它在两个绝缘子之间选择了足够大的距离,0.50英才(12.27mm),为D的3.5倍。3.5mm连接器能与SMA兼容,能进行无损地对接。在SMA工作频段范围内,3.5mm连接器的电压驻波比特性与SMA相近。3.5mm连接器最初设计是作为一种低成本,企图能代替SMA,但是它未能及时形成批量以达到提前降低成本的目的,结果使得3.5mm连接器的价格偏高,这就是3.5mm连接器未能代替SMA的原因。3.5mm连接器由于它的精密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特别适用于测试设备上。
3、2.92mm连接器
2.92mm连接器在结构上3.5mm与连接器相似,只不过是更小一些,允许工作频率到46GHz,其内导体尺寸与SMA相同为0.05英寸(1.27mm)。2.92mm连接器最早是MauryMicrowave公司研制出来的(MPC-3型)。由其他公司研制的这类连接器还有K型、KMC型、WMP4型等。K型连接器是在1983年由Wiltron公司研制出来的,它能与SMA、3.5mm、WSMA连接器兼容。K型连接器的心脏是它的过渡器,它用一个玻璃绝缘子实现同轴连接器到微带电路的刚性过渡,这就保证在更换连接器或维修时不会损伤电路。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可靠性受到插拔力、外导体强度、配接时的应力消除情况及配接时同心度的影响。K型连接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在正常情况下,K型连接器的插拔力为0.5磅(2.22N)而SMA是它的三倍。K型外导体的壁厚是SMA的四倍,其可靠性相当于SMA的30倍,这一点已被试验所证实。试验表明,K型连接器经一万次插拔后,其电气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它特别适合于系统和测试仪器上使用。
4、2.4mm连接器
5、1.85和1.0mm连接器
美国Hewlett-Packard公司是一个从事电子设备和元件的制造公司,它在毫米波连接器研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1986年欧洲微波会议上他们又首次推出1.85mm的连接器,使工作频率扩展到65GHz。后来Wittron公司经过改进,并于1989年1月宣称在360型网络分析仪中使用了1.85mm(V型)连接器,并能同2.4mm连接器兼容。V型连接器的结构形式与K型相同,只不过尺寸更小一些。它与微波电路的连接也是用一个过渡器——玻璃绝缘子,其中心导体的直径只有9密耳(0.23mm)。进入上世纪90年代,Hewlett-Packard公司宣布他们又研制成功1.0mm连接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毫米波连接器,内导体直径约为0.43mm(50Ω),最高工作频率达110GHz。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工艺:
零件名称
原材料
切削加工/设备
表面处理
热处理
备注
外导体/外壳类
黄铜棒/不锈钢/型材
车,钻,镗,铣,攻螺纹,特殊工艺./设备:凸轮自动机床;CNC自动机床.多工位;多轴;专用机床.
镀金,银,镍,锡,三元合金/滚镀,挂镀.钝化(不锈钢);发黑
铍铜-真空充氮热处理/热处理炉黄铜青铜(必要时)-退火热处理/热处理炉
中心导体
铍铜线材/黄铜线材
车,钻,镗,铣,攻螺纹,折弯,特殊工艺./设备:凸轮自动机床;CNC自动机床.多工位;多轴;专用机床.
镀金,银,/滚镀,挂镀.
垫圈
冷轧钢带
冷冲成型/设备:冲床,工具:模具
镀金,银,镍,三元合金/滚镀,连续镀.
接触头/中心导体/弹簧垫圈
铍铜带/青铜带
镀金,银,镍,三元合金/滚镀,挂镀,连续镀
铍铜-真空充氮热处理/热处理炉青铜(必要时)-退火热处理/热处理炉
绝缘子
聚四氟乙烯/聚乙烯
车,钻,镗,铣,模压,烧结
密封圈
硅橡胶/无硫橡胶
模压
射频同轴连接器内导体的固定方式:
A,倒刺;B,直纹;C,网纹;D,台阶;E,灌胶(环氧树脂)
射频同轴连接器绝缘子的固定方式:
A,台阶式;B,收口;C,点铆;D,卡环;E,灌胶(环氧树脂)
射频同轴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1,公母连接器的连接方式:
2,外导体间的连接方式:
开槽锥度导向端面连接
3,绝缘子间的配合方式:
4,内导体间的连接方式:
径向连接
轴向连接
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电缆,电路板的连接:
因为同轴结构,同轴连接器有外导体(这不同于常规连接器),且为了保证传输性能,内导体的外径,外导体的内径,绝缘子的介电常数,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跟常规连接器一样,同轴连接器的连接媒介主要是线缆和电路板,但连接时,对内外导体的相对位置有严格要求,故同轴连接器的应用装配要求很高,连接方式和连接技术对同轴连接器的电性能影响明显。
1,外导体与同轴线缆外导体的连接方式
有4种,1,卷曲(crimping);2,clamping(压紧);3,焊接(soldering);4,免焊(solderless)如下图:
2,内导体与同轴线缆内导体连接方式:
有3种:塞紧(plugged);焊接;卷曲
同轴线缆主要分成柔性线缆和半刚线缆两大类.柔性线缆外导体适合用卷曲(crimp)和压紧(clamp)方式与同轴连接器连接—小的柔性线缆也常常用焊接方式与同轴连接器外导体连接.柔性线缆内导体适合用卷曲(crimp)和焊接方式与同轴连接器内导体连接.而半刚线缆外导体几乎是用焊接方式与同轴连接器外导体连接,也有部分采用压紧的方式—其中不少具有结构专利,内导体主要焊接到同轴连接器内导体,但是有些较大的波纹管的内导体是空心的,可车制成内螺纹,通过螺纹方式与连接器内导体连接.还有一种情况是:将同轴线缆(如RG141)的内导体用作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只需将线缆与连接器的外导体连接.高频信号一般以带状线或微带线的结构在电路板上传播.带状线和微带线又可分成单端式和平衡式(差分结构),埋入式和覆盖式,边缘耦合(有对称边缘耦合和偏移边缘耦合)和宽边耦合及共面带状线.同轴连接器应该根据电路板传输线的具体结构设计出适合连接的结构.同轴连接器主要通过焊接与电路板连接.
3,射频同轴连接器与线缆或电路板的安装方式
同轴连接器,不论公头还是母头,有各种结构和安装方式,可直接连接到电缆或安装到PCB.
直式接线缆结构:
弯式接线缆结构:
穿墙安装面板结构:
PCB直式穿孔安装
PCB弯式穿孔安装
PCB表贴安装
PCB板缘表贴安装
法兰安装方式:
常见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应用频率范围: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选择与使用
1,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选择
同轴线代表了最为有效的将信号从源头向终端传输的方式,具体体现为同轴电缆组件,源头与终端的距离就是电缆的长度,选择射频同轴连接器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所选择的电缆,电缆注定了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规格和最低要求,如尺寸大小,性能要求。所选的连接器应该有不低于电缆的性能。射频同轴连接器在电性能上应像射频同轴电缆的延伸,或者说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时应尽量降低对被传输信号的影响,故特征阻抗和电压驻波比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重要指标,连接器的特征阻抗决定了与它连接的电缆的阻抗类型.电压驻波比反映了连接器的匹配水平.电缆和射频同轴连接器两者同时决定传输系统的损耗和变异。
2,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使用
使用者必须熟悉所选定产品的性能,严格按额定条件使用,任何超负荷的使用都有可能导致射频同轴连接器失效。对于电缆连接器来说,应特别注意电缆的装接,应按供应商提供的组装说明进行装接,如果装接不当,即便电缆与连接器性能很好,组件性能也有可能很差。
射频同轴连接器市场状况:
A,RF射频同轴连接器全球各区域市场分布;
B,RF射频同轴连接器行业市场;
全球RF射频同轴连接器厂商排名:
全球射频同轴连接器10强厂商—2012年排名:
1,罗森伯格2,安费诺3,泰科电子4,浩讯5,广赖6,雷迪埃7,IPEX8,Telegartner9,富士康10,莫氏.
衰减是信号沿着线缆传输的损失.射频信号通过线缆时,一部分转化为热一部分穿过屏蔽层被泄露离开线缆.因为衰减随着频率而增大而增加,故衰减一般被表征为在特定频率单位长度的分贝数.一般的应用是尽量减小信号在线缆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或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最小的损耗是0分贝的衰减或是输入输出的功率比是1:1.因为对于相同的结构来说线缆越大衰减越小故减小衰减意味着增大线缆的个头.衰减决定于铜损(导电性损耗)和介损(绝缘性损耗).大的电缆具有更好的导电能力,更小的铜损—更小的衰减,但介损与尺寸大小没有关系.介损与频率呈现线性关系而铜损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趋肤效应,故频率增大时介损比铜损明显—频率较高时介损是衰减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时导体的导电率降低,介质的功率因子增大,故温度升高时电缆的衰减增大,电缆在不同温度的衰减情况需用温度系数来修正.为了选择出所需的电缆,先确定系统允许电缆在最高的使用频率时的衰减,在根据应用环境的温度状况修正允许的衰减量.
在频率响应上衰减的一致性
电缆的衰减可能不会跟频率一致的变化.随机和周期性的阻抗变化引起随机和周期性的衰减响应,以致可能出现窄频的衰减跳跃(在特定频率的极端叠加).若必要,线缆可被截成各种长度从而定义线缆在客户指定的频率范围内的衰减变异范围.
衰减的稳定性
平均功率
最大工作电压
屏蔽和串扰同轴线缆屏蔽效果决定于它的外导体的结构,常见的结构如下:a,单编织,由镀银或镀锡或未镀圆铜线编织而成;b,双编织,由两层镀银或镀锡或未镀圆铜线编织组成,层间没有绝缘介质;c,三同轴,由两层镀银或镀锡或未镀圆铜线编织组成,层间有绝缘介质;d,带线编织,编织是带状铜线非圆铜线(90%覆盖率);e,螺旋铜绕带(100%覆盖率);f,实心套,由铜或铝管制成.在实际应用中决定实心管屏蔽电缆组件的屏蔽效果的最终因素是同轴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两平行同轴电缆间的串扰决定于两线的串扰因素,串扰因素决定于相互间的距离,相对位置,两线所处的环境以及接地的做法.很多线缆为了加强屏蔽效果往往采用特殊的结构.
电容
电缆的电容跟介质和特性阻抗有关,电缆的阻抗越高单位长度的电容就越小,以致降低数据的传输能力.
传输速度
同轴电缆的传播速度主要决定于内外导体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这个速度常表示为真空中光速的百分比.用于延时的同轴线缆可利用信号在大介电常数的介质传播速度慢的特点来实现最短的距离产生最大的时延要求.但也要考虑到传播速度慢比速度快的损耗更大的现象.
电长度的稳定性
有些应用(天线的馈电系统)对同轴电缆组件的电长度有一定的要求,故首先要控制好组件的物理长度.在实际应用中,电长度随着温度,弯曲,拉伸以及环境因素而变化是非常关键的.每种结构的同轴电缆随温度的变化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种电缆的电长度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这应根据应用的要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截止频率
同轴线缆的截止频率是指在同轴线缆内不同于横电磁波模式(TEM)的电磁波模式能够出现的频率.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横电磁波会大为衰减.截止频率是导体平均直径和线缆传播速度的函数.更高的传播模式只会在阻抗不连续处出现,在很多场合线缆工作于截止频率之上并不出现电压驻波比或插入损耗明显增大的情况.但是同轴线缆还是被推荐工作在截止频率以下.
同轴线缆的脉冲响应
线缆的噪音(noise)
工作温度范围
柔性射频线缆的工作温度范围主要取决于介质和护套材料工作温度范围.只有镀银的导体适合工作于80°C以上.
柔软性
内导体是多股线外导体是编织层的射频同轴线缆主要应用于线缆需经常弯曲,抖动的场合.相对于实心内导体射频电缆多股线内导体的线缆呈现更高的衰减.一般来说,内导体股数越多的射频电缆柔韧性越好衰减越大.标准的编织层外导体结构的射频同轴线缆能够承受以20倍于线缆外径的为直径180度的弯曲角度的折弯1000次以上.柔性射频电缆一般被半径大于线缆外径10倍的盘子储存和运输.它们若被固定安装则推荐的最小弯曲半径是线缆外径的5倍.再小些的弯曲半径也能实现,一般来说,为了改善柔软性会对编织进行特别设计.铜管或铝管做屏蔽层的半刚射频同轴线缆一般不能承受以20倍于线缆外径的为直径大于180度的弯曲角度的折弯.半刚射频电缆一般被半径大于线缆外径20倍的盘子储存和运输.它们若被弯曲安装则推荐的最小弯曲半径是线缆外径的10倍.半刚线缆若被以5倍于线缆外径的直径所弯曲往往会显示机械和电气性能的退化.
环境抵御性
射频同轴线缆的环境抵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耐候性;b,耐潮湿性;c,耐盐水浸泡能力;d,耐腐蚀气体性;e,耐电池反应/腐蚀能力;f,防燃烧性;
机械强度
射频同轴电缆的断裂强度主要决定于外导体的强度.正常来说,如果电缆内导体断裂前有10%的延伸率,电缆至少能达到外导体70%的断裂强度.对于铜包刚或铜合金的内导体要小心,因为这种内导体断裂前的延伸率在1-10%范围内.小于26AWG线缆的内导体装配时就容易断裂.市面上也有抗拉强度不小于750Mpa延伸率10%的特殊线缆内导体.
线缆的认证射频同轴电缆被用到各个领域,有的领域要求对线缆进行认证,如工防认证,LL认证,CSA认证,3C认证等.
射频同轴连接器经营策略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制造业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企业普遍不愿研发产品,抄袭几乎是不二选择.这样对产品设计的认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出现如下几种结果,a,由于不懂产品的设计理论,不敢对原来的产品设计进行改进,优化,产品没有新意,附加值有限.甚至,应用环境改变时(若环境温度升高或室内改为室外)产品失效.b,即使完全照抄原来设计,由于不懂设计道理,掌握不了产品设计的奥秘和窍门,某些关键因素改变(如材料性能的改变-国内外材料性能不一样)而不懂得相应调整,修正导致仿制的产品跟原来产品差异较大,c,对产品设计无知无畏,大改设计的内在因素,如改用性能更差的廉价材料,改用廉价镀种或降低电镀厚度,结果产品性能大相径庭.
鉴于国内连接器产业状况,我们建议在掌握连接器的设计理论或得到连接器设计技术的支持的基础上开发高可靠性或高性能的连接器产品.
一般是下面的应用领域要求高可靠性的产品:
工防,医疗产品,汽车产品,航空产品,工业设备…
以上应用场合一旦出现产品失效,后果严重.
消费电子类产品一般对可靠性要求没那么高,因为即使产品失效可能重新启动就正常了,但消费电子类产品价格压力很大.
站在全球的角度,我们分析下连接器的产业结构就不难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只生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连接器.不是这些发达国家对消费电子类产品(可靠性要求较低)不肖一顾,而是这些国家往往无法管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成本.典型的例子是,泰科电子(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厂商)在2000年开始大规模将美国消费电子类的连接器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到2003年基本完成较低端连接器生产线的转移.
发达国家也想尽办法牢牢掌控高性能连接器的设计和生产.如在同轴连接器领域,虽然同轴连接器的国外大厂几乎在中国都设厂,但是他们都不让40G或40以上的连接器(被称为毫米波连接器—波长在10mm以内)在中国生产.他们管控甚至禁止毫米波连接器出口到中国.国内的连接器产业现状是,很大一部分高可靠性或高性能的连接器市场是国外厂家所占据.
需要指出的是,高可靠性的连接器不见得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比消费类电子连接器的要求高.甚至相反,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不断引入新技术,生产技术反而比高可靠性产品要求高.国内主要是对产品设计的了解不充分.
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很可能不少的消费类电子连接器不得不转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故开发高可靠性,高性能的连接器日趋重要,紧迫.
圆形连接器的芯数怎么选择?
2025-01-2109:40:59
高压互锁故障的检测方法
2025-01-2015:11:00
高压互锁连接器的作用是什么?
2025-01-1810:03:47
如何检测和维护高压互锁连接器
2025-01-1710:40:22
高压互锁连接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功能详解
2025-01-1611:38:04
智能微波感应开关220V雷达感应器走廊光电感应器
人体感应灯LED过道小夜灯电池感应灯用于衣柜橱柜行李箱
433MHz_12V_2CH_2通道无线遥控开关2键发射器学习码
KRC_86B_CSR8630蓝牙4.0立体声音频接收模块板A2DP_AVRCP
V2_WC1601无线控制模块WIFI网络IO控制器16通道继电器Android_iOS
TYP1192蓝色IP67防水工业连接器3芯欧标16A230V明装插座2P+E
LP12航空插头插座2芯公头+方座全塑胶LED显示屏
SMA射频线180度公头转SMA公头组装线材黑色300mm
直式BNC连接器公头50欧姆锌合金接SYV-50-50-5同轴电缆
N型转接头弯式公转公镀镍
bnc直通母头射频同轴锌合金PCB板
监控视频线BNC三分母头T型视频信号分配Q9母转母三通转换接头
smbpcb连接器公头弯式90度镀金50欧姆(定制版)
BNC直式公头50欧姆锌合金接SYV-50-7-1同轴电缆
电动汽车充电器电池充电器充电枪新能源汽车供电设备接CEE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