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jiǔ),甲骨文作,源于手势语,象屈食指呈钩状形,故音义同“勾”。大写为“玖”,从玉久声。“久”指烙铁,色焦意。指黑色的玉。系因音而借用。以“九”为声的字多指聚集、勾曲之意。
①指聚集:
勼jiū《说文》:“聚也。”
鼽qiú、nǚ《说文》:“病寒鼻窒也。”《释名》:“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
肍qiú《说文》:“孰肉酱也。”熟肉酱。《广韵》:“干肉酱也。”
訄(訅)qiú《集韵》:“安也,谋也。”
朹guǐ《康熙》:“《说文》:古簋字。”“《尔雅·释木》:朹檕梅。(注)朹树状似梅,子如指头,色赤似小柰,可食。《本草补遗》:朹子、山樝一物也。又《方言》:朹,仇也。谓怨仇也。”山楂,果簇生。
旭xù《说文》:“日旦出皃。从日九声。若勖。一曰明也。许玉切。(注)臣铉等曰:九非声。未详。”《尔雅·释训》:“旭旭,蹻蹻,憍也。”郭璞注:“皆小人得意憍蹇之貌。”太阳刚出时的样子。即云彩簇拥之状。
鳩()jiū《说文》:“鹘鸼也。从鳥九声。居求切。”斑鸠。短尾而背弓。取其群聚义。《禽经》:“拙者莫如鳩,不能为巢。”《尔雅·释诂》:“鳩,聚也。”《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究也。乃变而为一,故名鳩,此鳩所以从九也。”
虓xiāo《说文》:“虎鸣也。一曰师子。从虎九声。许交切。”啸聚之意。
仇qiú、chóu《说文》:“雠也。从人九声。巨鸠切。”配偶。《尔雅·释诂》:“仇,合也。”《玉篇》:“仇,怨也。”即相互之间势均力敌的人聚在一起。
②指勾曲:
叴(厹)qiú《说文》:“高气也。”高气有傲意。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样子。
扏qiú《集韵》:“缓持也。一曰不固也。一说扰字之讹。”抓时手弓屈的样子。
jiù《玉篇》:“饱也。”肚子鼓起的样子。
艽qiú、jiāo《说文》:“远荒也。从艸九声。《诗》曰:‘至于艽野’。巨鸠切。”《广韵》:“兽蓐也。”动物窝里垫的草。即草交错杂乱的样子。或指秦艽(jiāo),根部呈螺纹状纠结。
氿guǐ《说文》:“水厓枯土也。从水九声。《尔雅》曰:‘水醮曰氿。’居洧切。”岸边。因为水流的浸渍,一般岸边上部会比下面高出。《尔雅·释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釚qiú《玉篇》:“弩牙。”弩上钩弦发箭的机具。扳机。
犰qiú《广韵》:“犰狳,兽,似鱼,蛇尾,豕目。见人则佯死。”《山海经》:“余峩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犰狳。又名“铠鼠”。广布美国南部和南美,覆盖接合条带或角质骨板,能蜷缩成圆球以保护全身。
軌guǐ《说文》:“车彻也。从車九声。居洧切。”车辙。《正韵》:“循也。”
宄guǐ《说文》:“奸也。外为盗,内为宄。从宀九声。读若轨。居洧切。,古文宄。,亦古文宄。”内贼。
qiú《广韵》:“急引也。”《正字通》:“纠也。”因急拉而纠结在一起之意。
匭()guǐ:《康熙》:“《玉篇》:匣也。”盛黍稷的圆形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