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赚钱的丰田歉收了

5月10日,丰田汽车公布2022财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财报显示,丰田2022财年营业收入为37.1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8.4%,但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4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3.99%。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全球最大的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销量下跌。数据显示,2022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为960.98万辆,同比微增1%;中国市场销量为194.06万辆,同比微跌0.2%。

更为关键的是,在中国急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丰田汽车表现得步伐缓慢。

今年一季度,丰田在中国共销售了5144辆电动汽车,而一季度国内电动汽车的总销量为89.1万辆。按此测算,丰田在华电动化产品的市场份额仅为0.58%。

事实上,丰田的挑战不仅仅在中国。

知乎《汽车文化》专栏作家王洪浩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作为丰田汽车多家海外工厂的所在地,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感受到了电动化趋势下的产业压力。为了在电动化趋势下保持竞争力,泰国等国家已经开始给予中国车企扶持和补贴,包括比亚迪、上汽、长城等。“条件就是,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一同带过来。”王洪浩介绍道。

今年1月,丰田突然宣布“换帅”,佐藤恒治替换丰田家族“三代”继承人丰田章男出任社长。

丰田章男曾经公开批判电动化,他在卸任之时反思道,“我已经有些守旧,为了让丰田进入未来移动出行的新篇章,现在我有必要从经营一线退后一步。”

4月1日,正式就任社长的佐藤恒治在发布会上强调,将大力加强纯电动汽车业务,努力扩充纯电动汽车阵容、降低新车开发成本。

在今年4月中旬的媒体交流会上,佐藤恒治承认丰田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失利了。“纯电动汽车开发,丰田失败了,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问题。”他说。

上任伊始,佐藤恒治就将丰田新的管理主题定为——继承与进化。接下来,丰田将如何全力奔跑?

电动化的“时差感”

尽管日本与中国仅相差一个时区,但丰田与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电动化之间的“时差感”越来越强。

“上一次来中国是2019年,中国的电动汽车还在普及阶段。而在这次与经销商交流中,我听说上海几乎一半的汽车销量,都来自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雷克萨斯国际总裁渡边刚感慨道。

实际上,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这家多年占据全球销量最高位置的汽车公司,开始“失守”。

2016年11月,丰田汽车新设立内部创新机构负责开发电动车。按照当时的规划,丰田计划2020年将在中国推出首款纯电动车。

在丰田电动化方案“姗姗来迟”的情况下,2018年9月,丰田在华合资公司之一广汽丰田推出首款纯电车型广汽iX4,被视为“中日双方股东合作进入新阶段”;2019年9月,再次导入iA5。这两款纯电动车型均由广汽集团打造,分别脱胎于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型。

丰田技术专家久保馨在2018年的丰田电动化技术交流会上谈到,丰田在上世纪70年代已开始研发纯电动技术,如今考虑到中国环保政策以及消费者喜好,对此前的电动化的战略又有所调整,正加快对EV研发,这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

直至2021年,丰田十余款电动车车型首发在中国市场亮相。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352.1万辆,而同年丰田在华超过194万辆的销量中,纯电车型占比不足1%。

在今年年初国内汽车市场的全面价格战中,这款上市不足半年的新车,却给出了巨额折扣,最高降价6万元,还有经销商表示“买bZ4X就送车”。据车主指南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bZ4X年内累计销量为6571辆。

面对第一款电动车bZ4X的失利,今年3月,被丰田寄予厚望的一汽丰田bZ3正式上市。bZ3是基于此前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采用了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探至16.98万元。

丰田方面表示,过去三年里,丰田派出100多位设计、生产、技术、品质控制等领域的工程师扎根中国,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针对整条产业链进行了全新的整合与升级,最终打造出bZ3。

然而,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丰田的电动化压力依旧不小。一位丰田凯美瑞车型的老车主谷女士就对《中国企业家》表示,bZ3看起来还是像一辆燃油车,没有电动车的“味道”。

对于bZ4X和bZ3的销量数据,丰田中国方面回复《中国企业家》称,“目前不方便公开。”

按照丰田此前公布的电动化转型目标,2030年计划达成350万辆纯电动车销量。但是在今年4月份,丰田对目标做出调整,即到2026年达成150万台的纯电动车销量目标。

现实的数据是,今年前4月,丰田在华累计销量为54.24万辆,同比下降2.4%。其中纯电动车型占比仅为1.2%左右。

全面追赶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0万辆,渗透率为4.9%;2022年,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至567万辆,渗透率达到26.7%。而据乘联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850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扩大约为36%。近三年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扩大了约6倍。

对于丰田来说,这三年的发展轨迹则完全相反——从燃油车时代的销量王者,到电动化时代几乎“查无此人”。此时的丰田,似乎“困”在了自己的全面发展规划中。

不同于绝大多数车企的纯电动路线,丰田一直以来都执着于全方位的电气化技术路线,即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动力。

据丰田汽车官方信息显示,丰田将混合动力技术定位为构筑新型汽车社会的核心技术。早在1969年,丰田就已经开始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经过近40年的技术开发积累,丰田研发出一套THS混动系统,至今已更新至第5代。

2017年12月,丰田发布的战略规划中显示: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电动化汽车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包括氢燃料电池车仅计划销售100万辆。此时,丰田刚刚成立电动化部门,混合动力仍是其主要的电气化技术路线和销量支撑。

截至2019年底,丰田的混动产品在全球销量已经超过1200万,占据全球混合动力市场销量的九成。

2022年6月,丰田还曾对日本政府进行施压,理由是日本政府的新能源车政策对丰田不公平,过于偏向纯电动车,要求混合动力得到与纯电动车的同等待遇。

直到2023年,丰田章男还在发言中坚称,碳是我们的目标敌人,而不是内燃机。混动产品销量的“坚挺”,让丰田很难转向纯电动的技术路线。

丰田电气化的另一抓手是氢燃料电池。2014年,丰田Mirai正式上市,这款车型是全球首款大规模上市销售的氢燃料电池车;2019年,丰田再次升级,发布基于TNGA构架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

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介绍称,对于丰田来讲,氢燃料电池会首先在商用车上搭载,在中长途货车上也会大范围地推广,在少量的乘用车上也会进行推广。

丰田正通过扩大朋友圈来推广氢燃料电池车。

2023年5月,丰田与国内“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合资成立的华丰燃料电池公司发布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系统TLPower150;5月17日,海马汽车发布其与丰田汽车合作氢能车项目进展,搭载丰田汽车电堆系统的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首台功能样车下线。后续,海马汽车将根据规划,加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海南的推广和产业化。

看起来,在纯电动道路上开始追赶的丰田汽车,也选择了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上加快步伐。

从市场结构来看,丰田是销量结构最为均衡的汽车公司之一。其2022年销量数据显示,北美市场是最大单一市场,占比约20%;中国市场占比约19%,日本市场占比约12%,欧洲市场占比约10%,其他市场占比约39%。这也成为丰田践行全方位电气化战略,不单独押注某一市场的重要原因。

难题待解

实际上,电动化战略的投入和加速只是一方面,背后的智能化升级、市场培育、产业链重塑等一连串问题,都在考验着丰田。

电动化供应链问题首当其冲。燃油车时代的产业链优势,在电动化时代,却成了丰田最大的威胁。

在智能化方面,目前,丰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仅停留在L2级别,在中国市场众多拥有自研自动驾驶路线的企业面前,并不具备竞争力;三电技术方面,新款bZ3采用的则是比亚迪的方案。

广汽丰田经销商韩先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燃油车时代,丰田的名头不需要销售过多向顾客介绍,顾客看着马路上跑的车就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电动车产品,“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知该如何介绍”。

这些难题,接下来都将由丰田新掌门给出答案。

今年4月开始,丰田汽车迎来新任社长佐藤恒治。曾经创造无数历史的“丰田三代”丰田章男逐渐离开公众视线。

在记者会上,丰田章男说道,我一直无法超越作为一个汽车制造者的思维范畴,这是我的极限。我认为现在有必要退一步,让丰田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丰田中国本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在4月上海车展期间表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喜好是多样化的,因此今后丰田在中国发展纯电动车的力度也会比其他地区更强、更足。

丰田汽车公司CTO、副社长、执行役员中嶋裕树在今年4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今后丰田在中国业务开展的工作方式不是说中国和日本商量着来,因为有中国现地的需求、中国现地的声音,只有当机立断在中国现地做决策,才能开发出令中国消费者满意的商品。”

挑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市场。王洪浩2022年底在东南亚多地考察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中国电动化产业链的“链主”地位。

在王洪浩看来,中国企业对于丰田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他介绍称,由于丰田在电动车市场竞争力不足,像泰国、印尼等汽车出口大国为了保持电动化时代的竞争力,开始引入“鲶鱼”,为中国车企提供用地、纳税等方面的补贴,吸引他们将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带到当地。丰田原本是东南亚市场上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0%以上,中国产业链的进入势必会对丰田造成影响。

王洪浩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很难定义如今的丰田不成功,因为这家公司还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从全球汽车市场趋势来看,规模化的车企,更需要为提前适应市场做出转变。

THE END
1.三年价格战后合资车打7折车圈八卦传统燃油车品牌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策略,试图通过价格优势来稳住阵脚,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 产能过剩:近年来汽车行业产能的持续扩张,与市场需求增长的相对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导致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合资车企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减少库存积压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得不通过降价等方式来刺激消费,推动产品销售。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55116820761838104
2.中日合资丹东和恒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中日合资丹东和恒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招标采购信息,涵盖中日合资丹东和恒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招标与中日合资丹东和恒建材实业有限公司采购信息。每天更新15万条招标项目信息,查询中日合资丹东和恒建材实业有限公司招投标采购信息,就上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qianlima.com/common/agents_info.jsp?id=35459102
3.管理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一)中日合资洁丽日用化工公司 十几年前,洁丽公司与日本丽斯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向国内引进该公司丽斯品牌的化妆品,双方各投资40%,另有20%由建厂当地乡镇的个体户出资建成。日本丽斯品牌在日本不出名,由于中国当时开放不久,日用化工品和化妆品缺乏,大家也不在乎名牌。十几年来,合资生产的丽斯牌,在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cubi953.html
4.固态电池,中日一较高下我们做的是工业品,不是艺术品,更何况车还是日常消费品,所以降本是非常明确的。 从技术的角度看,降低成本并非简单地要求供应商降价,这没有意义。通过技术的升级降本是最有意义的。 锂电池领域进一步降本,只能通过固态化路径来做。目前,锂电池的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占据了约40%的比重,主要的材料选择是磷酸铁锂和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406181069665
5.中日德爆款SUV同台PK,10万左右国产合资该怎么选?车尚时刻 27686 2024-10-08 简介: 中日德爆款SUV同台PK!吉利新博越从颜值、操控、智能空间和配置用料上持续越级引领,性价比突出,成为紧凑级家用SUV首选。 展开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https://cheshihao.cheshi.com/video/2546659.html
6.日系车企押宝春季复苏分析称远比想象中更难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也认同此“药方”,东风日产将加速发展启辰等自主品牌,而在终极意义上,他认为必须重构东风日产这个合资公司的企业理想:不能是纯粹的某个品牌在中国的一个制造商。 中日关系未破冰:日系车销量依然寒冬 尽管因日中关系恶化而远离日本车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但前景依然云雾笼罩。 http://www.jjmmw.com/news/detail/607904/
7.五羊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日合资企业,成立于1992年。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摩托车制造企业之一。https://www.wuyang-honda.com/home/xwzx/zxzx/detail-16777.shtml
8.昌河铃木昌河铃木汽车报价昌河铃木全部车型昌河铃木 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铃木)成立于1995年,坐落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由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铃木株式会社、日本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2009年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从中航汽车整体划归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https://www.16888.com/f/57739/
9.新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单词(表格版).doc[名]音乐会 [名]圣诞节 [名]生日 [名]儿童节 [名]暑假 [名]交通工具 [名]新干线 [名]飞机 [名]渡轮 [名]电车 [名]公共汽车 [名]出租车 [名]美术馆 [名]公寓 [名]家 [名]游泳池 [名]朋友 [名]弟弟 [动1]去[自] [动1]回来,回去[自] [动3]来[自] [副]好像是,大概;的确 [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7/171293658.shtm
10.长安汽车(000625)股吧长安汽车怎么样比亚迪、吉利再度力压“南北大众”,自主强、合资弱会成常态吗? 汽车K线 12-12 12:18 7633 6 【热点】中日两大龙头强强联手,知名日系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东财ETF 12-09 20:48 4067 5 【热点】特斯拉中国年底频繁降价!特斯拉接班人或为中国老哥? https://guba.eastmoney.com/list,000625,99,j_8.html